<p class="ql-block">各位书友:</p><p class="ql-block"> 大家晚上好,舒心读书会第106期活动又和大家见面了。本期活动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一场温馨的话题讨论沙龙。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只有一个字:爱。万事沧桑只有爱是永恒的神话,世事轮回唯有爱是不变的话题。希望今天的讨论能让我们每个人都陶醉在爱里,徜徉在幸福之中。</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直至老去,在这条人生的道路上,爱将伴随我们一生。人生的路有多长,爱就有多深。亲人的爱,朋友的爱,恋人的爱,社会的爱………</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有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都想说清楚什么是爱,都想给爱一个准确而完美的解释,那么到底什么是爱呢?</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讨论由我开始,我要为大家分享一位才子背后一段刻骨铭心的爱。这是一段痴情绝恋,两个人心心相印,却因门第、世俗各奔东西,爱别离,求不得。他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和他的初恋情人湘灵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她是真切暖心的存在, 她的美丽不只停留在纸墨上,而是徜徉在他的心底。即使经历了岁月变迁,依然是他心海深处最潋艳的那抹涟漪。任凭岁月蹉跎、时光变迁,哪怕前方山川河流阻隔,也不改那份执着与守望;哪怕寻找的路上布满荆棘,也不愿放弃每一丝希望;哪怕移动的步履疲惫不堪,也依然对她一往情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会让白居易写下无数感人肺腑的爱情诗歌,终其一生对她念念不忘呢?</p> <p class="ql-block">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817年夏季的一天,这一天阳光特别好,江州司马白居易,正在他们家院子里翻晒着一些旧的衣服、书籍。这是江南比较特别的一个季节,漫长的梅雨季节刚刚结束,在三伏天的大太阳下晒霉,这本来是长江流域的居民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情,江州司马白居易来到这个地方之后当然也学会了这样一种生活习惯。正在他很悠闲的在这一大堆旧的衣物、书籍当中翻晒的时候,眼光赫然发现了一样东西,正是这件东西让他一时之间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样什么东西呢?原来是一双旧鞋子。很显然这双旧鞋子看上去已经穿了很多年了,因为鞋面早已经暗淡发黄,但是如果仔细看的话,透过那个暗淡发黄的颜色还是可以看出来这双鞋子本来的质地是非常考究的。鞋面是用很精致很细腻的锦缎缝制而成,连鞋里子都绣上了很精美的花纹。我们知道鞋子穿上去之后鞋的里子是看不见的,可是连鞋里子的花纹都那么的精美,针脚都那么的细腻,完全可以想象当年缝制这双鞋子的人是何等的用心,何等的讲究。</p> <p class="ql-block"> 原本是一次很普通的梅雨季节之后的晒霉,但这双看上去非常普通的旧鞋子,引起了江州司马白居易内心汹涌的像波涛一般的感情。他一时间忘了自己翻晒衣物的这样一份工作,只是双手捧着那双鞋子,久久地凝视着,一时间内心的感情翻江倒海久久都不能平息。</p><p class="ql-block"> 正在他看着这双鞋子怔怔的发呆的时候,他的妻子杨夫人,又抱着一大堆衣物从里屋走了出来。一看到丈夫特别反常的样子她就很奇怪地问:“夫君,你怎么了?好好的发什么呆呀?”她一连喊了好几声,白居易好像才从失魂落魄当中突然醒过神来。他连忙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接过杨夫人手里的衣物,继续装模作样的翻晒起来。杨夫人有点狐疑的看着丈夫,又看看那双不怎么起眼的鞋子, 她并没有刨根究底的追问下去,只是又交代了一句,“今天天气这么好,我去里屋把阿罗抱出来也透透气吧!”。</p><p class="ql-block"> 阿罗是白居易和杨夫人的女儿,一年之前刚刚出生,46岁的白居易膝下唯此一女,当然是视若掌上明珠。白居易心不在焉的答应了一声,此刻他的心思完全不在阿罗身上,他的全部的情绪,全部的心思已经完全被那双旧鞋子吸引走了。可以说这双旧鞋子,引起的汹涌的感情波涛,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平复下来的,而与此同时一首情真意切的《感情》诗也因为这双旧鞋子在白居易的脑海里面开始酝酿、发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p><p class="ql-block">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p><p class="ql-block">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p><p class="ql-block">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p><p class="ql-block">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p><p class="ql-block">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p><p class="ql-block">今朝一惆怅,反复看未已,</p><p class="ql-block">人知履由双,何曾得相似。</p><p class="ql-block">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p><p class="ql-block">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院子里晒霉时,忽然看到了从故乡带来的一双旧鞋子,这双鞋子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送他这双鞋子的人非同寻常。那送这双鞋子给白居易的人是谁呢?</p><p class="ql-block">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原来是白居易故乡的一位邻居。但这不是普通的邻家大妈、邻家大婶儿、邻家大爷,而是东邻婵娟子。是一位貌若天仙的美少女,那么这位美少女是谁呢?他就是白居易一生都念念不忘的初恋情人湘灵。</p><p class="ql-block"> 湘灵是不是白居易的初恋情人的真名,不得而知。因为湘灵这个名字本身也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典故。早在战国时候屈原就写过一首《远游》诗,诗当中有这样的句子: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湘灵的本意是湘水之神,而且“湘灵鼓瑟”由此也成为一个非常美丽的古典诗词里面经常会用到的意像。白居易用湘灵这个名字来称呼他的初恋情人,由此也可见湘灵在他心目当中那种美好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自吾谪江郡,飘荡三千里。公元815年也就是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又被诽谤:母亲看花坠井去世,他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因此从朝廷贵臣被贬为江州司马。这对白居易来说应该是仕途第一次重大的打击、挫折。他也一度心情沮丧、万念俱灰。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贬谪的三千里的漫长路途当中,很多贵重的东西他都没有随身携带,唯独这双普普通通的甚至有些破旧的鞋子像珍宝一样被随身带在身边,一直伴随他来到三千里之外的江州。再远的路,再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始终都舍不得扔掉这双鞋子。为什么对这双鞋子的感情这么特别呢?</p><p class="ql-block">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他之所以对这双鞋子情有独钟,只是因为他与送这双鞋子的人经历过一份刻骨铭心的感情。所以他舍不得丢掉的并不是一双不值钱的旧鞋子,而是它与湘灵之间那份绵长的情意。</p> <p class="ql-block"> 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这两句诗可以说是一语双关,既是实写也有暗喻。实写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自然界当中的花花草草,经过风风雨雨的摧折,都已经凋零殆尽了。但也有暗喻,经过一番仕途的风雨飘摇,经过漫长的贬谪,他的人生也像这双旧鞋子上的花纹一样颜色黯淡了。</p><p class="ql-block"> 今朝一惆怅,反复看未已。梅雨季节翻晒衣物、书籍,这双旧鞋子再一次勾起了白居易内心翻滚的思潮。因为这是湘灵送给他的定情信物。一时之间爱如潮水,这首诗可以说就是此刻白居易内心那种汹涌澎湃的感情的真实再现。一双旧鞋子,唤起了白居易多年来深藏在心底的爱恋,湘灵仿佛是点缀在玉树上的琼花,清丽脱俗,柔情似水,在诗人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那么这双旧鞋子的背后隐含着怎样的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白居易的初恋情人究竟有着何等的风情,能够让他始终牵挂、留恋、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原来湘灵是白居易故乡的一位邻居。白居易出生在河南的新郑,新郑应该是白居易事实上的第一故乡。后来因为父亲白季庚官职调动的原因,白居易家屡有迁移,据说在白居易11岁时迁到了符离。白居易20岁的时候父亲白季庚再一次调动,而白居易又回到了符离他们家的居所,在这里度过了大约三年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贞元九年,白居易离开符离,来到父亲在襄州别驾的任所上面。第二年父亲去世,料理完父亲的身后事之后白居易又回到符离守孝三年。也就是说从20岁到27岁这七年的时间,绝大多数的光阴白居易都是在符离度过的。</p><p class="ql-block"> 这是他最好的青春年华,所以在白居易的心目中,在他的笔下,其实是将符离作为他的第二故乡的。而湘灵姑娘就很可能是他在符离第二故乡居住时候的邻居。</p><p class="ql-block"> 东邻婵娟子,当然并不是说湘灵就一定是住在白居易他们家的东边。因为“东邻”也源自于一个很美丽的典故。战国的时候大才子宋玉写过一篇《登徒子好色赋》,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大意是宋玉对楚王说:“全天下最美的美女啊就在楚国,而楚国最美的美女呢又在我们家故乡,而我们家老家最美的美女呢,就是我们家东边邻居的女孩”。这就是所谓的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而且这个全天下最美的美女还暗恋了宋玉整整三年。所以在后来的诗文典故当中就经常会用“东家之子”或者是“东邻”或者是“邻女”来形容绝代佳人,或者是暗喻一种美好的恋情。那这也是白居易化用这个典故的真实用意所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回忆他第一次见到湘灵的时候,湘灵还只有十五岁。根据白居易在符离居住的几个阶段来看,他跟湘灵发生恋情的时候,最有可能是他第二次定居符离,也就是白居易二十岁以后。</p><p class="ql-block"> 二十岁的白居易虽然还只是一介布衣,还没有考中进士也没有当官,但他早已经是才名卓著,而且又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这样一位才情并茂的大诗人、大才子很快就拨动了这位东邻婵娟子少女的心弦。而在白居易的眼里十五岁的湘灵,娉婷十五胜天仙,貌似天仙,非常的清秀美丽。而且湘灵还特别爱唱歌,她经常在闲暇的时候哼唱起当地的民谣小调,声音像天籁一般动听,青年白居易经常沉醉在湘灵的歌声当中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从贞元七年到贞元十四年除去短暂的离开,白居易前前后后在符离住了大约六年多的时光。从二十岁到二十七岁,除了闭门苦读之外,白居易在符离的大多数时光都是在美丽的湘灵姑娘的陪伴之下度过,这应该是他在青年时代最温柔也最无忧无虑的一段光阴。</p><p class="ql-block"> 贞元十五年,这是白居易命运面临重大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他赶赴宣州应乡试取得了相关的资格,然后被举荐到长安去参加第二年的进士考试。第二年也就是贞元十六年的春天,白居易以第四名一举及第。二十九岁的他在这一榜进士当中是年纪最轻的,所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可是即便是在这样一种紧张的应试期间,白居易也没有一刻放下过他对于湘灵的这样一种深刻的思念。就在他一举及第的贞元十六年他还曾写下过一首情真意切的《寄湘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泪眼凌寒冻不流,</p><p class="ql-block">每逢高处即回头。</p><p class="ql-block">遥知别后西楼上,</p><p class="ql-block">应凭栏干独自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四句诗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前面两句是白居易在写自己。自从他跟湘灵分开之后奔波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虽然很辛苦很紧张,但是他每当黑夜到来,独自一个人思念湘灵的时候,他的泪水禁不住潸然而下,在严寒的空气当中可能瞬时就会冻结为冰。</p><p class="ql-block"> 而在奔波的旅途当中,每次经过稍微地势高一点的地方,他都会忍不住要登高回头远望,好像他的双眼能够穿透千山万水,看到远在千里之外苦苦等待他的心爱的姑娘湘灵。</p><p class="ql-block"> 而诗的后面两句是白居易想象当中的,此刻在符离留守的湘灵,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湘灵应该也跟他自己一样,自从分别之后,每日每夜都会独自倚在西楼的栏杆上,思念着远方的恋人。</p><p class="ql-block">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执着的恋情和深切的乡思,让白居易即便是经历着高中进士的这样一种狂喜,但他也没有忘记他和湘灵之间的承诺。所以在高中进士之后一系列必要的庆祝活动结束之后,白居易心心念念,第一时间想要回去的地方其实还是符离。</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白居易又赶回了符离。算起来他这一次和符离应该是阔别已有两年的时间。两年不算太漫长。但是两年的时间对于白居易来说是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两年前他还只是一个寒窗苦读的学子,但是两年之后当他再度归来已经是荣耀加身的新科进士。</p><p class="ql-block"> 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女孩湘灵姑娘再一次看到他心爱的恋人,风尘仆仆地站到她面前的时候,即便她再单纯,再天真,她也可能会意识到面前自己心爱的这位男子和两年前的身份已经是天壤之别。他不再是两年前那个普通的邻家大哥哥,他现在是天之骄子,新科进士,他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他怎么可能永远守在符离这样一个远离世事的小地方呢?他怎么可能永远的守在她这样一个普通女孩的身边呢?</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当然能够读懂湘灵的眼神当中深爱和犹豫交织的意味。可能正是湘灵的这份深深的眷恋和淡淡的忧郁,让白居易停下了奔忙的脚步。这次回符离,他居然在符离住了将近有一年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二十岁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年纪,弱冠的白居易与刚刚及笄的湘灵在符离相识、坠入爱河。飘逸轻盈、缠绵婀娜、如此清丽出尘的她又怎能不让白居易为之深深着迷?哪怕奔波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诗人心心念念的还是等待他归来的湘灵。可是从寒窗苦读的青年学子到荣耀加身的新科进士,白居易会永远守在符离那个远离尘世的小地方,和湘灵天长地久吗?花样年华的青春爱情能够经得住世事沧桑的残酷考验吗?面对以死相逼的母亲,白居易又会做何选择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古代女子十五及笄,就到了已经可以出嫁的年龄。可是湘灵到了二十四五岁的年龄依然还待字闺中,在那个时候就真的算是大龄剩女了。可以想象二十四五岁还没有出嫁的湘灵,在他们的老家,乡里乡亲背后的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甚至是说三道四,可能都是难免的。因为在唐代士庶不通婚几乎是婚姻关系的一个铁则,可是为了湘灵,为了这段十年的爱情长跑,白居易偏偏想要挑战一下这个世俗的观念。白居易曾经在《长相思》这首诗当中这样回忆他和湘灵之间的山盟海誓。</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p><p class="ql-block">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p><p class="ql-block">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说人家都说只要你许愿的心足够诚,那么老天爷一定会满足你的心愿。那么他和湘灵的心愿是什么呢?他们想作远方兽,每走一步都是比肩而行。他们想作深山木,每一枝都是连理而生。所谓的远方兽、深山木,也许是白居易希望他们的爱情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远离万丈红尘,只有这样他们那份纯净的爱情才有可能从容不迫,才有可能天长地久。</p><p class="ql-block"> 那么,男人这样的诺言可不可信呢?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了,但是我知道白居易的诺言是可以相信的。因为他这一次离开符离之后,回到洛阳就正式向他的家庭尤其是向他的母亲提出了要娶湘灵为妻的请求。可是,也正如我们担心的那样,虽然白居易多方恳求,但他的母亲陈氏夫人却是一个门第观念根深蒂固的人。无论白居易怎么样再三恳求都被陈夫人严词拒绝。而且摆在白居易面前的伦理障碍比一般人可能还要更大。为什么呢?因为有可靠的证据证明他的母亲陈夫人是有着比较严重的精神性疾病,也就是所谓的“心疾”。所以这一次向母亲提出的与湘灵结婚的请求是没有让白居易如愿以偿的。</p><p class="ql-block"> 就在第二年春天,白居易以书判拔萃科登第,被授予了秘书省校书郎这样的官职,这也是白居易正式踏入仕途的一个标志,当然这也意味着将来定居长安要成为白居易必然的选择。刚刚在校书郎这个位置上安顿下来的白居易仍然牵挂着千里之外的湘灵,所以就在这一年的冬天他又请了长假回到符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贞元二十年,白居易没有办法再拖延下去了,他举家搬离符离。在临别之际他写下了一首哀婉缠绵的《潜别离》诗。这首诗再现了他和湘灵分别时肝肠寸断的那一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得哭,潜别离,</p><p class="ql-block">不得语,暗相思,</p><p class="ql-block">两心之外无人知。</p><p class="ql-block">深笼夜锁独栖鸟,</p><p class="ql-block">利剑春断连理枝。</p><p class="ql-block">河水虽浊有清日,</p><p class="ql-block">乌头虽黑有白时。</p><p class="ql-block">唯有潜离与暗别,</p><p class="ql-block">彼此甘心无后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和湘灵的分别,它不是寻常夫妻光明正大的离别。他们十多年的爱情长跑,其实从来没有得到过家庭的承认,也没有得到过世俗的认可。所以他们这一次的别离,只能是潜别离,只能是瞒人耳目的悄悄别离。在分别的那一刻,他们多想要抱头痛哭,却只能是执手相看泪眼。他们想要互诉衷肠,他们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到最后却只能是无语凝噎。</p><p class="ql-block"> 两心之外无人知,除了他们彼此之外没有任何第三人能够体会,能够理解他们此刻那种悲凉、绝望的心情。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他们的分别就好像是在寂静的深夜被独自锁在笼中的小鸟和它恩爱的伴侣,再也不能够比翼双飞;就好像是被一把锋利的利剑生生地斩断了本来是连理而生的枝条。</p><p class="ql-block"> 可是白居易忍不住向天发出了质问,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黄河水再浑浊也有变清的那一天,乌头再黑也会有变白的时候。而他和湘灵自此一别之后很可能是从此后会无期。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这里的甘心是倾慕、向慕的意思。也就是说他和湘灵姑娘虽然被迫分离,但他们彼此倾慕彼此牵挂的那份情感是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流逝的。</p> <p class="ql-block"> 33岁的白居易终于告别了他挚爱的初恋情人湘灵,从此踏上了一条爱情的不归路。就在这一年的冬至,白居易出差经过河北邯郸的时候还写下了一首凄恻缠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其中有“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的感人诗句。白居易已深深地知道他和湘灵从此之后几乎没有再见的可能,湘灵那清丽秀美而略带忧伤的容貌,从此只能珍藏在记忆的最深处了。冬至夜,这是一年当中黑夜最漫长的一天,独自寄宿在驿馆的白居易,只有一床薄薄的棉被,又冷又硬,怎么可能抵抗得了漫漫冬夜的那种席卷而来的寒冷呢?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这真的是非常悲怆的感慨,在这寒冷的漫漫冬夜他和湘灵相隔千里,再也不能彼此温暖着对方。</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与湘灵这次分别之后是怎么度过后半生的呢?时隔多年当白居易再次捧起湘灵亲手缝制的这双绣鞋心中又会有着怎样的思绪呢?白居易与湘灵一别之后,直到元和三年也就是808年,37岁的白居易才在朋友的撮合和家人的逼促下和朋友的妹妹杨氏成婚。</p><p class="ql-block"> 元和十二年这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的第三年,在他随身携带的行李当中居然还静静的安放着湘灵当年送给他的定情信物,她亲手缝制的一双鞋子。当白居易再一次捧着这双鞋子的时候,他好像又看到了15岁初见时候的湘灵,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里,满是对青年大诗人的崇拜之情;他仿佛又看到了23岁的湘灵对恋人无限的爱慕;他仿佛看到了他们潜别离时候的湘灵,明亮的大眼睛里满含着忧伤的泪水。透过这双鞋子,他好像又听到了湘灵当时温柔的声音对他说:当你穿上这双鞋子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我对你的感情、我对你的牵挂,就像这双鞋子一样,一定要双行双止永不分离。</p><p class="ql-block"> 据说湘灵和白居易分别之后一直没有嫁人,寂寞地度过了她的后半生。也有人说白居易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流传千古的爱情名篇《长恨歌》,就是因为他那种与众不同的深于诗多于情的独特气质。在白居易所处的时代,绝大多数人在谈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痛斥他们沉溺于儿女情长当中而导致昏庸误国。但只有白居易在吟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的时候吟唱出了这样经典的句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想也许正是他和湘灵的这一段爱情让他感同身受的对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理解。</p><p class="ql-block"> 既然曾经相见,又为什么不让我们相恋。</p><p class="ql-block"> 既然曾经相恋,又为什么不让我们相伴。</p><p class="ql-block"> 既然曾经相伴,又为什么不让我们相守。</p><p class="ql-block"> 既然曾经相守,又为什么注定我们相欠。</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或许有一种爱情就叫做白居易和湘灵的爱情。你许我一生等待,我还你一世相思。</p> <p class="ql-block"> 听完我分享的这段爱情故事,大家感慨万分,各抒己见,很多人都分享了自己对“爱”的理解,让人耳目一新。下面我简单总结一下:</p><p class="ql-block"> 爱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行为方式。爱不应该是伤害,不应该是对彼此的苛求,而是温暖与滋养。爱并不会带来伤害,爱是一种令人幸福的感觉。爱的行为会滋养你,让你拥有健康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当有人爱你时,你会感到被接受、关怀、珍惜和尊重。当你理解什么是爱的时候,你也将为自己的生命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开始接纳那些真正爱你的人。</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爱带来的是温暖、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人们都渴望爱的流动,并且常以自己的好心去爱别人,有时候也常常感慨:好心没有好报。正常情况下,好心自然会有所好报,如果没有好报,说明并不是真的好心,只是没有界限的控制,只是想让别人按照“我认为正确的道理”生活,当然会遭到别人的反抗。真正的好心,是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尊重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p><p class="ql-block"> 希望我们每个人通过学习,懂得爱、学会爱、珍惜爱、享受爱、传递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