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阅读的建筑——漫步在华政长宁校区

随遇而安 ywh

<p class="ql-block">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是全上海唯一有苏州河流经的学校,经过各方的协调努力,现在华政校园沿河建起红色步道,市民游客可以沿河休闲行走观景,跑步锻炼。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在圣约翰大学旧址上建立起来的,近期学校还向社会开放校园,让市民游客能近距离外观建于圣约翰大学时期的历史建筑群。百年校园的每一栋建筑都静静地伫立在河畔边,无声地倾诉着这座城市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也越来越深地融入人民生活。</p><p class="ql-block">2021年,随着“一江一河”岸线贯通工程的推进,分隔校园与河步道的围栏全部被拆除,9月23日,900余米的华政段沿苏州河步道正式向市民开放,优化提升后的滨河公共空间最窄处约4.5米,最宽处约达98米,整体面积约2.1万平方米,较原有空间增加1.86万平方米,增幅达88.6%。由慢行步道串联的滨水空间由此成为人民共享的“后花园”。</p><p class="ql-block"> 开放3个月就接待了市民游客近20万人次。27栋“国保级”建筑,也与苏州河、与所有市民游客毫无隔阂地拥抱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于2021年11月11日前往华政长宁校区游览,特作美篇以记录。</p> 华阳路20弄是苏河华政段的东出入口。 进入华政苏河区域 华政步道出入口的铁艺门栏 思孟堂 1909年落成 沿河立面 铭牌: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1908 <p class="ql-block">格致楼 (沿河立面 ) 1899年落成 ,又名格致室,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三层房屋,与韬奋楼的“中西合璧”相比,它的外廊以及庭院是西式的,屋檐则是中式的,被称为“中国装”建筑。值得一提的是,格致楼是当时中国院校中第一座专门教授自然科学的校舍。</p><p class="ql-block">1952年华东政法学院成立时,院长办公室在此 ,又名办公楼。1998年改作学生宿舍,重新取名格致楼,也称42号楼。</p><p class="ql-block">现设学校校史馆。</p> <p class="ql-block">格致楼</p> <p class="ql-block">韬奋楼(原名怀施堂) 沿河立面 始建于1894年的四合院建筑 。建成时叫怀施堂,为纪念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的美国牧师。这里是整个圣约翰大学的主教学楼。</p><p class="ql-block">1951年为纪念从这里毕业的记者、出版家邹韬奋,改名韬奋楼,也叫41号楼。</p><p class="ql-block">其设计保存了中国传统建筑特点,两层砖木结构,墙体以青砖为主,配以局部红砖线条和拱券,歇山屋顶上配以传统的蝴蝶瓦,口字形或四合院平面布局,墙身则是连续的西式圆拱外廊,屋顶四角皆为曲线形(1959年大修时改为直线型)。这座最早落成的主体建筑,成为了中西合璧在建筑领域的开创性尝试。</p> <p class="ql-block">1995年在楼中间空地上立了邹韬奋半身铜像。正面有一塔楼安置了一口大钟,成为钟楼</p><p class="ql-block">华政大学校徽上就有这幢建筑的图案。</p> 长宁 苏河驿站 倚竹园 <p class="ql-block">在华政桥东面,有市民和游客出入校园的检查点</p> 树人堂 建于1935年学生宿舍 取“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之意。 <p class="ql-block">体育室 建于1918年 一幢中国飞檐式建筑,是体育室顾斐德教授创建。古色古香的建筑上的烟囱细节都是中国味的。大门口有北京四合院文化“门当”元素的装饰——武将用的战鼓(圆形门当)和这里的运动气息非常相当。</p><p class="ql-block">二楼有室内篮球场,排球场。楼东有室内泳池,当年实为中国前所未有的。</p><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中国第一支足球队的诞生地。</p> 楼里现设有校体育文化博物馆 <p class="ql-block">纪念坊 建于1929年。曹家渡商界为纪念圣约翰建校50周年而立纪念坊。1955年被拆。1992年10月,由圣约翰校友会在原址复建。</p> 基石 筑起法律的辉煌 <p class="ql-block">校政楼 1863年 建成的霍格别墅,非常传统的中式木质风格建筑,完全用榫卯结构建成的。</p><p class="ql-block"> 1911年圣约翰购入用作大学办公处及校长住宅。 也叫4号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楼内的木楼梯</p> <p class="ql-block">交谊楼 建于1929年 圣约翰同学会和校友会在建校40周年时,为纪念玛丽亚女中首任校长已故中国结发夫人黄素娥, 募捐建楼,历时十年。 建筑设计是第一批留洋归国的华人设计师范文照先生。 正面</p> <p class="ql-block">墙上铭牌显示,这里曾是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p> <p class="ql-block">门上雕花</p> 内景 侧面 <p class="ql-block">思颜堂 建于1904年 为纪念圣约翰书院创办初期出力甚多的中国牧师颜永京而命名。该楼一共三层,呈现 U 字形,采用中西结合建筑形式,楼顶四角皆为曲线形,东侧南顶以阳台护栏式装饰。1913年圣约翰大学的学期结束仪式上,孙中山先生也曾在此发表演讲,提出民主国家、教育为本,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1953年改成学生宿舍,也叫40号楼。</p> 1913年2月1日, 孙中山先生曾在此楼大礼堂演讲 <p class="ql-block">小白楼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圣约翰建造的外籍教员家庭宿舍之一。因楼外墙面为白色,故称小白楼。又称17号楼。</p> <p class="ql-block">16号楼</p> 华谊楼 <p class="ql-block">东风楼 (原名西门堂)1924年落成 。是圣约翰高中的教学楼。1967年改名为东风楼</p> <p class="ql-block">同仁楼 圣约翰于1896年成立医学院,在校门内侧设义诊所。同仁医院是圣约翰医学院教学医院,1947年迁至义诊所。现为学生宿舍。</p> 校园里的大草坪 <p class="ql-block">草坪四周有参天大树</p> <p class="ql-block">连接苏州河两岸新旧校区的华政桥</p> <p class="ql-block">离开出入校园的检查点,跨上华政桥,眺望苏州河两岸风景</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着苏州河河岸步道行走</p> 正在修建和已经完工的华政校舍 <p class="ql-block">桃李园 处于苏州河道U型底部拐弯处。比较开阔。造型奇特的木制长椅供人休息。</p> <p class="ql-block">正在修建中的原圣约翰中学校长楼</p> <p class="ql-block">东风角 东风楼的沿河立面</p> 法剧场 下沉广场及周边 超过135年树龄的银杏树 <p class="ql-block">华政步道的西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双面艺术栏杆画是华政(圣约翰)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韬奋楼</p> <p class="ql-block">格致楼</p> <p class="ql-block">这里出去就是万航渡路路口,过马路就是中山公园三号门。</p> <p class="ql-block">附录:</p> <p class="ql-block">华政十八景示意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