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之下,教师在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中应当如何坚守“儿童立场”?又应当如何通过幼儿园特色活动思路及方式的改变,促使教师在具体的教育行动中体验和反思,不断理解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教育自觉呢?我们特邀嘉宾唐松梅老师将给大家带来专题讲座: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特色活动的转型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积极学习直播并发表感悟</p> <p class="ql-block">唐莉老师感悟:</p><p class="ql-block">通过看唐老师的直播,让我明白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建立在幼儿天生爱游戏的发展需求和特点之上的。区域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幼儿园活动区创设要以幼儿为中心,立足幼儿发展和实际需求。区域游戏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有利于为幼儿“做中学”、“玩中学”提供切实的课程路径,让幼儿在操作中、游戏中学习,从而获得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内涵,将游戏化的精神进一步贯穿幼儿园教学始终。</p> <p class="ql-block">弋梦弟老师感悟</p><p class="ql-block">通过唐教授的讲解,我知道孩子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接受教育的起点,儿童的个人知识以及个性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一种有待开发的课程资源。相对于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体系,儿童的生活经验是琐碎的、狭小的、零散的,而这正是他们之所以是儿童的原因。儿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无论多么稚嫩,无论多么新奇,都反映了儿童自己的见解,这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允许它进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真实的对话与交流、交织着理解与感动的过程。因为缺乏学习者真实生活经验和内在兴趣的参与,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过程就不可能发展。 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走进儿童的心里。这样,我们才能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位孩子发展的更好。</p> <p class="ql-block">侯兴歌老师感悟</p><p class="ql-block">通过唐教授的讲解,我知道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用低结构材料开展美术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与材料互动,分享交流,自由表达。这样的教学才真正会对儿童的知识发展与精神发展产生影响。把儿童的经验当做宝贵的课程资源。孩子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接受教育的起点,儿童的个人知识以及个性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一种有待开发的课程资源。相对于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体系,儿童的生活经验是琐碎的、狭小的、零散的,而这正是他们之所以是儿童的原因。儿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无论多么稚嫩,无论多么新奇,都反映了儿童自己的见解,这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允许它进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真实的对话与交流、交织着理解与感动的过程。因为缺乏学习者真实生活经验和内在兴趣的参与,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过程就不可能发展。 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走进儿童的心里。这样,我们才能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位孩子发展的更好。</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课程的安排必须回归幼儿经验,课程内容需贴近幼儿生活,教学过程安排要有节奏,教学设计策略要有趣味性,以儿童立场开展深度学习,关注每位幼儿的经验发展。教师应该关注儿童的发展和需求,重视已有经验,让孩子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升,同时也要注重学习品质的培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