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为上海人,如果问你对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知道多少?我想你的第一反应定是外滩。外滩无疑是上海人民特别是所在地的黄浦区人民最引以为豪的,虹口区人民会说我们有北外滩,黄浦区的原南市区、卢湾区人民则说我熟悉南外滩,现在徐汇区和杨浦区的人民也拥有了属于他们的徐汇滨江或杨浦滨江,浦东新区人民津津乐道的是陆家嘴以及新开发的前滩与后滩。但是,若逆黄浦江而上,你走过多少、了解多少呢?上个月我去了“浦江第一湾”,这个月我将探访“浦江之首”,实地去瞧一瞧,我们的这条伟大母亲河上游流域,究竟滋润了怎样一方土地?黄浦江,主要水源来自太湖和淀山湖,即源起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的淀山湖,而淀山湖又接纳了上游太湖流域的众多来水。有一种说法,黄浦江源头是浙江省安吉县龙王山的南溪和狮子山的西溪,合流后叫西苕溪。不过那是太湖的上源之一,太湖主源头是称为“太湖源”的浙江临安天目山麓东苕溪,上源还有来自江苏宜兴的荆溪等。黄浦江干流,则是由斜塘(拦路港)、圆泄泾(红旗塘)和大泖港(掘石港)三支源流汇合而成的。当斜塘、圆泄泾合流形成更宽阔的横潦泾,东流后再与大泖港相汇,这一段水域构成了黄浦江的源头。听听都那么地吸引人,我下决心走一趟,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p> <p class="ql-block"> 大老远跑一趟,石湖荡镇不能不去。从市区坐地铁9号线在醉白池站下,转松练专线就可以到达石湖荡。上海是一个人文历史深厚又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只有当你深入城市腹地,或许还能找到这个城市至今残存着的一丝过去。有这么一句话:十年上海看浦东,百年上海看浦西,千年上海看松江。因为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松江是“上海之根”,石湖荡于上海松江应该就是这样一个存在。石湖荡地区在春秋时隶吴国长水县,秦代属会稽郡由拳县(长水县易名),东汉永建四年(129年)隶吴郡娄县,梁天监六年(507年)隶吴郡昆山县。唐天宝十年(751年),吴郡太守赵居贞奏准割本郡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建华亭县,今石湖荡地区归属苏州府华亭县修竹乡。华亭县即松江府前身,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华亭府,次年改为松江府。</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湖新路往南,这相当于石湖荡镇的新街、商业街。走到古松路,即古松老街,因700年前杨铁崖手植罗汉松而得名。1949年石湖荡易名古松乡,1957年重建古松乡,今石湖荡镇是1994年撤古松乡建立的,所以古松路也是古松乡的再现。然而让人惊讶的是,这条老街上已无商业气氛,建筑也没有了久远的感觉,仅在广庵路以西发现还保留着两间古宅。让人不禁感慨,“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喜欢寻古探幽的朋友要抓紧行动啰!</p> <p class="ql-block"> 古松路南面不远就是石湖荡中心河(市河),同样没有了江南古镇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惋惜了!</p> 学府路,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一般都是由于此路上有名校或学校集中的缘故。石湖荡镇有一所石湖荡中学与石湖荡中心小学合并的古松学校,就在学府路201号,创建于1997年,九年一贯制。 <p class="ql-block"> 学府路224号石湖荡幼儿园,旧时为楞严庵(建造年代不详),解放后改为古松小学。庵内植一古松,按神话故事传说:很久以前,石湖荡一带有条黑龙常年兴风作浪祸害人间,百姓苦不堪言,有个老和尚路过此地,施法变出一棵高五六丈的松树压在龙头上,这条作恶多端的恶龙遂被镇住而动弹不得,然后斩杀,为民除害后老和尚便不知去向,只留下这一棵松树在此耸立。清光绪《松江府志》卷三十八则记载,罗汉松在楞严庵殿前,根盘半亩许,元杨维桢(又名杨铁崖,元代文学家、诗人)手植。相传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见此树形状奇特,便封为“江南第一奇松”。在幼儿园前马路上,“江南第一松”的指路牌特别醒目,其西侧小巷内的幼儿园后面(以南)即“江南第一松”园,已与幼儿园分隔。该松命运多桀:民国廿六年(1937年)夏的一个晚上,树遭雷击起火,树干内燃三天三夜,造成中空;民国卅四年(1945年),树又遭雷击着火,树干内空进一步扩大;古松虽遭两次天灾仍枝繁叶茂,奇异的是松叶上还出现了龙牌(俗称牌九)状规则的小圆点,于是传出:有人如能找全整副(32张)龙牌叶即能大富大贵,故引来许多人采摘,该树再遭人为劫难;1958-1962年,当地农村乙型脑炎频发,传用松叶和甘草煮汤喝能预防此病,结果该树枝叶被大量采摘,古松又一次遭受较大损伤;文革期间红卫兵串连到此,古松被随意刻划加剧损坏。一次次天灾人祸,后虽经市、县等有关部门抢救和保护,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为时已晚,元代名木罗汉松——“江南第一松”在1972年枯死了。为了保护其树身不受日晒雨淋侵蚀,市科委拨款建起水泥混凝土结构六角亭。1994年,附近一些信神者把树身当作神灵供奉,结果在焚烧香烛时引起火灾,又烧毁近半,原址仅剩5米多高残缺不全的枯木。2016年文物单位采取措施,用钢筋螺丝对其加固,并于树干中空部分植入新松,寓意古松重新焕发生机。现今松树枝叶茂盛藤萝系甲,犹如枯木逢春复活了,也为上海添一新景。大门虚掩着,园内似无人,我有幸拍到了古松。</p> 广庵路养石路东北角的新源村古场158号石湖荡耶稣堂,1990年恢复活动时称“古荡聚会点”,1996年拆房重建新堂后改今名。 广庵路北首的松蒸公路21号为广庵寺。仅一间房,遇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或佛菩萨生日等开放。虽看似简陋,门前的马路却以其名命名,难道曾经有过辉煌? 东栅路,是否曾是古镇的东栅呢?坐落在东栅路上的石湖荡镇控烟主题公园,是上海首个以控烟为主题的市民休闲公园,在2015年5月31日第28个世界无烟日启用。 东栅路近石湖新路口的石湖荡公交首末站,坐上松江80路公交,闵塔路东三路下车后沿着斜塘约走2公里,就能到达石湖荡镇东夏村的“浦江之首”了。斜塘上源即泖河、拦路港与太浦河,承泄淀山湖与太湖之水。“拦”原多作“烂”,以“烂路”得名;或说因过去河上无桥,两岸交通受阻,故名。 <p class="ql-block"> 斜塘与圆泄泾在此汇合,形成300余米宽的河面,经横潦泾再流入黄浦江。由此亦形成了一块三角洲形状的宝地,被建成浦江之首景区。其中的生态林,充满野趣。</p> <p class="ql-block"> 石湖荡镇正围绕“浦江之首”主题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新地标,对“浦江之首”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入口处,一辆绿皮火车停靠在站牌旁,营造了极具年代感的石湖荡老火车站场景。我没有来过石湖荡,对石湖荡的唯一印象就是去杭州的火车会经过一个叫“石湖荡”的四等小站,以前也只有慢车才会停,建设高铁后就废弃了。这个沪杭铁路沿线较早的火车站建于清光绪卅四年(1908年),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被不少热门电视剧关注。如今石湖荡站在东夏村复原,一定会引起很多松江人的回忆,也引起了我的共鸣。车厢内是色彩缤纷、琳琅满目的本地农产品展示区,意在打造一个让市民游客愿意打卡拍照、能带走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火车集市”。这列火车的4节车厢,还设置了老物件情景展示区、文创产品展示区及便民服务区。</p> 今三角洲辟成了一个花木扶疏、景色迷人的仿古公园,过一座“浦江首幡”牌楼就入园了。新冠疫情期间入园需预约,但无须购买门票。游客不多,可当即微信扫码预约,还要出示随申码、测量体温。 <p class="ql-block"> 入园通道上,安放着数尊无名古人石像。</p> 迎面一泓碧水(申源湖),池周垂柳依依。 南侧栈道漫漫。 中间,古桥(安石龙桥)、曲桥通幽。 <p class="ql-block"> 盛唐风格春申堂,台阶处有汉白玉龙雕,守门的是一对明代石狮,这是为纪念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而设。堂前有三块大匾:正中是“春申堂”,左右是“承恩浩波”和“永志初澜”。楹联:“黄歇何人耶万古开渠吹海水;春申秀水也千帆竞渡忆天人。”“开府建城昼夜不舍;蔚文润物古今如斯。”“渐晦渐明开合常圆水上月;相望相呼往来都是云间人。”堂上是来自三晋的清代木匾:“盛德流辉”、“谊敦桑梓”和“云蒸霞蔚”。两人高的抱柱联,集的是松江前贤的好句子:出自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文赋》的“谢朝华于已披抚四海于一瞬,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 明朝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词句“若非睥睨乾坤一卷黄庭高枕,定是流连光景半瓢白酒初醒。”明末诗人、抗清英雄夏完淳诗句“春风吹落吴江月,晓气平连震泽云。” <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末文学家、民族英雄陈子龙诗句“丹枫锦树三秋丽,白雁黄云万里来。”还有</span>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杨维桢诗句“结子蟠桃不论岁,残星破月开天余。”中原气度,映衬吴楚丰采。</p> <p class="ql-block"> 现春申堂地下部分作为水文化展示馆,展现的是古上海地区因常年受海水倒灌、洪泛潮涨之苦,先民们取水、理水、治水,沿水而居并逐渐形成村落的历史画卷。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这里的人民学会了共利除弊、开凿水井、修筑堤坝、疏浚河流,不断地改变着居住地的水环境。展示馆共分四部分:水之源、水之脉、水之治、水之兴。</p> “疏流利运”宝塔,面向浩瀚黄浦江。塔内底层供奉“镇水龙王”,塔旁有“浦江之首分水龙王庙缘起”石刻记事。宝塔实为航标灯塔,是指示上海、湖州与杭州分叉航道的重要标志。 洲头一块巨石,上书“浦江之首”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左侧“黄浦江零公里处”牌,说明由上海市堤防处测量确定,立此地为黄浦江0公里。“浦江之首”原来是由此得名的。 在这三江汇流之处,“浦江之首”美景尽收眼底:江水烟波浩渺,江中船舫争流,江滩芦苇摇曳,江边海鸥起落,江岸柳绿桃红。好一派旖旎的江南水乡风光,松江二十四景之“浦江烟渚”即此。古人曾在此建“甘露桥”,连接张庄、泖港、东夏等地,桥塌后又建渡口,故有“三角渡”之称。 游完“浦江之首”,再沿着圆泄泾出来。圆泄泾上源为大蒸港、红旗塘,承泄太湖及杭嘉湖平原的来水。因圆泖泄水入浦,故名。 <p class="ql-block"> 东三路口圆泄泾边石湖荡镇东三渡旧址,与泖港镇范家渡、叶榭镇东勤渡为松江三大渡口,曾是浦南地区石湖荡、泖港、新浜、叶榭这四个镇的村民外出最快速也最便捷的选择。东三渡是石湖荡镇东夏村村民通往圆泄泾对岸泖港镇五厍集镇的必经之道,但因为是镇上自己的而不是属于上海轮渡,所以东三渡线据说从未在地图上标出过,较之市内轮渡更加淳朴。确切地说是古朴,要知道这可是一条百年古渡,相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明初开始用手摇木船在120米宽的水面上来回摆渡,这一摇竟摇到了1996年,1989年改用柴油机动船,2007年更新为标准轮渡船。然而,随着辰塔路横潦泾大桥的通车,高速交通等立体多元格局的逐渐形成,人们的出行有了更多选择,东三渡客流严重萎缩。2016年4月30日17时整,随着最后一班渡轮从泖港镇五厍集镇返回石湖荡镇东夏村,“东三古渡”结束了它的使命,从此淡出人们的视线,彻底告别历史舞台。百度地图指向的位置,已无迹可寻(下照3为对岸五厍)。</p> 总长1050米的新东三渡大桥今年刚刚建成通车。不过这座大桥已经改名为悬星泾桥,为啥换名字?缘于所跨圆泄泾古名悬星泾。 <p class="ql-block"> 过桥后就是五厍古镇了,现在是个社区。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早在公元265年有个名叫吾彦的做官人故居在这里,因为他姓吾,所以他居住的房屋就叫“吾舍”,“五厍”就是由“吾舍”谐音而得名。查得吾彦身世:生卒年不详,字士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及西晋初年将领,初任通江县吏,后得到大司马陆抗的提拔重用,逐渐升至建平太守,这也是他在《三国演义》中的职务。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亡吴国,吾彦投降西晋,被晋武帝司马炎任命为金城太守,后历任敦煌太守、雁门太守、顺阳内史、员外散骑常侍。交州刺史陶璜死后,吾彦出任南中都督、交州刺史,平定各地叛军,在任交州太守的二十多年威名恩德显著,南方州郡得以安宁。后入朝担任大长秋,最终在任内逝世。由此算来,五厍这个地方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唐天宝十年(751年),那时候的五厍属华亭县;清顺治年间(1643-1661年),华亭县的西北部划分出来建了个娄县,五厍划至娄县;民国三年(1914年),华亭县、娄县合并为松江县,五厍归松江县管辖。五厍镇本应指老五厍镇(又名沪沙镇),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已有吾舍镇记载,镇上有座明王庙,是人们为了纪念吾彦而建造的,如今老镇已沦为村庄。后来的五厍镇又名新五镇,始建于民国廿二年(1933年)。五厍镇临江旁水,形成阶段由于是江、浙、沪的水上要道,每天往来停泊的船只有几百艘之多,故而是远近闻名的水码头。据1936年统计,全镇共有两层楼房92间,开设米行、肉店、酒店、茶馆等66家商店,商家主要来自松江、枫泾、嘉善等地。下照为五厍大街(新五大街)。</p> <p class="ql-block"> 南三公路,以前是五甪路。下照1桥堍东北有两条旧弄,弄牌上仍是“五厍五甪路”。厍[shè]和甪[lù],两个生僻字,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镇子的“古老”。</p> 五厍五甪路18、22弄之间,则是与五厍大街基本呈一线的五厍老街。老街的住宅,已不古也不新。 接着,沿徐厍公路前往“浦江源头”。这“幺二角落头”,公交是指望不上的,只能靠两条腿走路了,全程约2公里。马路不宽,不过3-4米,却是新浇的柏油路面。 “浦江源头”与“浦江之首”有区别吗?回答是没有,只是换了个角度,这里是从侧面看三江汇流。宋代大文豪苏轼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浦江之首”,感觉如何? <p class="ql-block"> 途经泖港镇黄桥村,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气象,听说黄桥素来享有“浦江第一村”的美誉。尚未竣工的大批新住宅,黑瓦白墙,古色古香,组成了一道美丽风景线,的确叫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游完了浦江之首或者说浦江源头,似乎不够。本文开头就说过,黄浦江干流是由三支源流汇合而成的,当拦路港与太浦河、红旗塘、秀洲塘奔流而来,通过斜塘、圆泄泾合流为横潦泾,除此之外还要与大泖港汇合,然后转北称竖潦泾;南北向的竖潦泾,在米市渡以西1.5公里处一个90度转弯又改为东西向,自此才开始称黄浦江。因此,这一段黄浦江不走一走是个遗憾啊。不过这一段路不那么好走,不信你可上网查一查,看看能够查到多少有关信息和照片?极少。松江区有一点做得蛮好,黄浦江上游及其源流沿岸差不多都筑有江边马路,在市区可以称为滨江大道了。这段路很适合自驾车观光,只是我不清楚汽车能否畅通无阻,万一某处受阻,可能无法调头,要倒车较长一段路才能出来。因而骑行观光,显然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是有多少住在市区的人,会以骑行方式来到50公里以外的松江旅游呢?我喜欢步行观光,除了锻炼身体还有不想多走回头路的缘故,但眼前这段路,则要有行走5-10公里才能乘上公交或走一段不短的路程再等上1、2小时才有公交车来的思想准备。偏僻、公共交通极其不便,或许就是这段名符其实的黄浦江上游仍是旅游空白点的主因。</p> <p class="ql-block"> 大泖港,上源为掘石港、胥浦塘、上海塘和秀州塘(官塘),承泄金山区和杭嘉湖平原(沪杭铁路以南)来水。</p> <p class="ql-block"> 叶新公路新泖港大桥,今年6月全线通车。老桥去年9月开始拆除,但新桥旁旧址现保留了少量老桥残体(见下照3)。因为1978年开工的该桥是上海第一座双塔双索面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1982年建成时是当时国内最大跨径斜拉桥,为松江区泖港镇的地标性建筑,曾被评为上海设计系统优秀设计奖、上海市建设系统市政建设十佳工程,为以后建设斜拉桥积累了宝贵的桥梁设计理念和丰富的实施经验,具有纪念意义。新桥的外观设计和桥梁结构部分参考了老桥样式,除依旧采用斜拉桥桥形外,桥梁主塔也保留了部分老桥的外观。但主桥部分的主色调一改之前的蓝灰色,通体采用中国红,远观似火炬巍峨耸立。</p> <p class="ql-block"> 站在泖港大桥上北望,横潦泾、大泖港合流处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 若要到达竖潦泾与黄浦江名义上的交接处,须从泖港大桥东堍沿着大泖港向北走。</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相当顺利,我来到了心心念念的横潦泾与大泖港合流处,黄浦江三源在此汇合成竖潦泾。江面豁然开阔,天穹顿觉低垂。</p> <p class="ql-block"> 竖潦泾在各家地图上标法不一,有标称大泖港、掘石港的,也有标称黄浦江的。竖潦泾的前方虽看不到黄浦江,但可以确定前方为陆地,好像挡住了去路。实际上,这就是竖潦泾的结束和黄浦江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继续北行,突然发现前面道路被封闭。走近一看,施工段的道路尚未筑好,第二站肯定没戏了。幸好,从手机百度地图“时光机”中截得一张对岸(江北)弯头处的照片,能较为清楚地显示黄浦江的西首,向南转弯后就是竖潦泾了,一条向北而去的支流毛竹港成为其分界线。横潦泾即古东江,纵向的竖潦泾名字缘于横向的横潦泾,黄浦江则是由瓜泾塘、黄浦(塘)、上海浦、范家浜及吴淞江河口段发育而成的。宋代的黄浦相当于今“浦江第一湾”寺嘴角至龙华(闸港至三林)间的黄浦江,元代将上海浦汇入吴淞江(苏州河)之口称之为“黄浦口”了,明代范家浜疏浚后黄浦江水系真正形成,但寺嘴角(闸港)以上段仍称瓜泾塘,清代则称瓜泾塘为“黄浦梢”了。了解了这段历史过程和现状就不难理解:若从“浦江之首”算起,竖潦泾与黄浦江的直角对接处才是“浦江第一湾”,为什么要把闵行区寺嘴角(闸港)称为“浦江第一湾”呢?</p> 返回泖港大桥,从桥上南眺,下照1右侧的湾内即泖港镇,千年松江的十一大镇(泗泾、佘山、车墩、新桥、洞泾、九亭、泖港、石湖荡、新浜、叶榭、小昆山)之一,松江二十四景之“泖田问秋”所在地。讲到泖港,得先从“泖”这个字说起。《康熙字典》释:“泖,水名。在吴华亭县有圆泖、大泖、长泖,共三泖。”古时候的三泖“漫水巨浸,春夏则荷蒲演迤,水风生凉;秋冬则葭苇藂蘙,鱼屿相望。”([宋]何薳 《春渚纪闻•泖茆字异》)历史上三泖与九峰齐名,并称为松江“九峰三泖”,自古以来便是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唐宋以来历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如唐代陆龟蒙,宋代宋庠,元代杨维桢、倪瓒,明代顾清、董其昌、陈继儒等皆慕名来游,吟咏不绝。三泖之中“大泖”的故地就是今天的泖港,旧时叫“氽来庙”。氽[tǔn],水上漂来的意思。关于氽来庙的来历: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秋,斜桥旁突然地面有响声而裂开二尺多口子而成为水沟,此后沟中就有一佛像汆漂在水面,乡民们都感到惊奇,于是筑庙供像祭祀,此庙俗称“汆来庙”。因地处江浙沪水路通道,有“活水码头”之称,清咸丰初期(约1851年)在此设立厘卡局,俗称“卡子”,官府便在这里拦船收税。当时有顾、吴、陈三姓搭草棚设摊,后逐渐发展成镇,名为氽来庙,解放后改今名。 百度地图显示,大泖港对岸张泾河东侧仍有一座氽来庙。 大泖港边也是有路的,你可以漫步其中,尽情观赏两岸风光。泖港老码头,曾经有班轮通往浙江平湖。与对岸往来,则曾有三图古渡。 面向大泖港的中南路10弄8号101室蒙恩堂,1998年设立,2008年经批准登记为固定宗教活动处所,教别为基督教。教堂建在多层住宅楼内,还是第一次见到。 泖港老街中大街。 中大街92号民国住宅,据说是昔日老街中最豪气的建筑。 <p class="ql-block"> 中大街东段,现已动迁得差不多了。权威部门检测结论是,中大街老房子均严重损坏,属于危房不宜居住。</p> 泖港公园,围绕一个湖泊展开,环境甚是好,绿化也很好。公园以健康为主题,是泖港镇市民休闲娱乐的不二选择。 新宾路358号泖港镇人民政府。 <p class="ql-block"> 泖港镇与李塔汇镇之间有松江30路公交直通,于是我的下一目的地便是李塔汇镇。以行政区域论,李塔汇镇已在2001年撤销,并入了石湖荡镇。李塔汇位于油墩港东侧,因镇东北有李塔,四周有数水交汇,故名。简称塔汇,又因附近河弯较多而俗称螺蛳湾。元代已有李塔汇地名,设有驿铺;明清时市面繁荣,聚落略呈正方形。</p> 我先来到李塔街130号李塔景区。主角是一座七级方形砖塔,这是塔汇人心目中的“定海神针”,形态优美,在朝霞和晚霞中风姿卓越、姿态飘逸。根据清人所撰《李塔延寿寺院记》和塔中碑名《重建礼塔记》,李塔的命名有两种说法。按前者说法,李塔始建于唐朝初期,是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出任苏州刺史所建或以他的姓氏命名;按后者说法,李塔应作礼塔,因李礼同音而致讹。其实还有结合以上两种说法的说法:李塔始建于初唐时期,曹王李明任苏州刺史时所建,为祈横泖舟楫波涛平静,夜舰明灯导航,兼以超度水陆亡灵而筑,已有1300年历史;因塔周内外上下匀布佛龛,精雕佛像及礼佛图,故称“礼塔”,实为松江最早之佛教道场;时人及后人为感念曹王李明约定俗成,称为“李塔”。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故事),传说古代一个书生中得状元后为怀念一李姓女子而建此塔。李塔历经几朝多次修缮,后人考证其风格接近宋塔,与松江方塔为同一时期建筑。1995年政府为修缮李塔,对周围居民、商店等进行了动迁。修缮过程中开启了李塔地宫,发现许多文物和舍利,现收藏于市、区博物馆。李塔2002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p class="ql-block"> 延寿院,系先有李塔而后建寺。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有渐东定海僧人元信到此,募建寺院,当地钱姓富绅遂舍宅为寺,并捐土地在李塔下建僧寮,初名“澄庵”、又名“圆庵”。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僧如沾请以今额,改名“延寿院”,故李塔又名“延寿院塔”。元至大元年(1308年),寺毁。明万历初年(1573年),僧照重建,仍名“延寿院”。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松江知府祖承勋曾募资大修。乾隆五年(1740年),里人杨文龙尽倾其家财,建圆通殿和大雄宝殿。道光元年(1821年),住持僧之觉倡修禅堂。至咸丰初年(1851年),寺院又倾圮。咸丰二年(1852年)起,修缮山门、大雄宝殿、方丈室和宝塔,增建“真静”、“澄漪”、“广济”、“妙悟”等四座寮房30余间。民国二年(1913年),僧莲根住持出募化之资,重葺圆通殿,庙貌重辉。其时山门也装修崇辉,首埭为弥勒殿,二埭为悬空殿,三埭为大雄宝殿。二埭殿后大院铺砖平旷,院内李塔高耸,其后千年古银杏左右耸翠,如盖蔽空。渡江通津,礼佛十方,为一方清凉胜境。抗战日机狂轰烂炸,殿宇银杏受毁。后修修补补,佛根依在,香火延续至20世纪50年代初。老寺院后来成为镇供销社的商店,不复存在。新建延寿院,四周的天王、文殊、观音、地藏等殿以及念佛堂、僧寮等配套设施均已建成,大雄宝殿仅建好基础部分。</p> 李塔老街,旧时的模样据说南北成H形,两条南北向街道百米左右长,李塔在H形的上方。现在只剩一条东西向的李塔街,与市河平行。 塔汇河,这大概就是原名牛脚壳河的市河了吧?东接长浜河,向西过油墩港后直通斜塘。 油墩港,建国后新开辟的一条河道,北起吴淞江(苏州河)四江口,南至黄浦江上游的横潦泾,穿越青浦、松江2县(区)9镇,为青松水利大控制片的骨干河道。油墩港旁原有一条大盈浦,为古代淞南五大浦之一,港面开阔,水流湍急,直接承受淀山湖水北流,于白鹤汇入吴淞江。之后由于吴淞江东段淤阻,泥沙停滞,河道湮塞,经历代浚治收效不大,建国后难以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加以河道弯曲过甚,因而规划新开油墩港予以取代。 塔汇公路育新路东南角的塔汇公园,是石湖荡镇规模最大的开放式公园,园内设置了百姓戏台、篮球场、门球场、健身步道、紫藤架、圆形艺术雕塑等设施,并配以乔木、灌木、景石等点缀,休闲的氛围和丰富的绿色植物让这里成为周边居民喜爱的绿色空间。 本考虑要访问一下沪上闻名的米市渡(车墩镇南境),因交通问题与最终确定的路线不顺道而放弃了。据载,米市渡“清光绪四年(1878)起开航”,是黄浦江上的一处百年古渡。最初只是渔夫与农夫交换产品的场所,即鱼虾等水产品换取谷米蔬菜,各取所需。时间长了,就形成鱼米市场,并逐渐由鱼米交换场所发展成多种商品的流通市场。因该地坐落在黄浦江水分流的汊口,是摆渡口之地,故称之为“米市渡”。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黄浦江上架起座座桥梁,于是很多轮渡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米市渡亦一样,2012年6月10日下午6时40分许,米市渡轮渡在运行了134年后正式停运。历经了繁华沧桑,米市渡终于卸下历史的重任。这里将被打造成为具有上海特色风貌的滨江小镇,成为松南郊野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注:下照下载自网上) 松金公路9535号松南郊野公园,位于车墩镇南部,规划定位为滨江生态森林型郊野公园,以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经济果林为生态肌理,挖掘松南地区人文积淀,形成林、水、田、村相融相依的风貌特征,主要是让市民体验滨江森林休闲、米市渡文化游览、乡村农渔采摘等。虽说是一座免费的开放式公园,偌大的地方兜一圈恐怕要大半天,今后有机会单独游吧。 <p class="ql-block">同系列:</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3uc7wlts" target="_blank">徐汇滨江的前世今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3undx1va" target="_blank">杨浦滨江从定海桥走起</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3v8ij0z2" target="_blank">浦江第一湾</a></p><p class="ql-block">下一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3x3ui3dc" target="_blank">奉贤古镇柘林</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