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台欢岙是一个充满古色古香的地方,自然风景优美,村民基本靠农耕生活,仍保留石头房和梯田等原始特色。欢岙是一个地名,为了纪念隐士叫顾欢,被后人誉为天台文化教育的启蒙者,首开天台私学之先河。为了缅怀这位发蒙解惑的隐士,后人就将他生前隐居的东峁山改为了欢山、东峁岙更名为欢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色研学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从下周村出发沿着游步道拾级而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周村</p><p class="ql-block">背靠虎山,西临欢溪,原先村西山上有上周村,此村居下得名。</p> <p class="ql-block"> 廿里欢岙坑在天台欢岙乡的峡谷间一路流淌着,时而在白岩石间欢歌,时而于青水沙上抒情。当炊烟轻轻地飘浮于树梢时,人们就知道这儿又是一座村庄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村庄或临溪而建,或依山而筑。众多的小山溪一路奔流,最终都汇聚到了这条欢溪,每条小山溪都能引你到达一个村庄。每当春雨绵绵,嫩绿的竹枝刚吐新芽的时候,欢岙也就如同一幅水墨丹青在大地上徐徐地展开,色彩也就渐渐地丰富起来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瓦窑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瓦窑 属大坑行政村。昔曾建瓦窑,周围称瓦窑山,村由此得名。周姓大房迁此。此地群山环抱,地势险要,早在1928年即有年党地下活动,省委特派员龙大道,县委书记袁佐文、石瑞芳等在些开过重要会议。</p> <p class="ql-block"> 天台山瓦窑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天台县欢岙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欢岙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相继发生了“平粜斗争、赎当杀朱斗争、二五减租斗争”等,建立欢岙赤卫队,1930年被编为浙南红军第二独立团,参与了轰轰烈烈的桐柏暴动,在欢岙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等。</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天台县欢岙瓦窑革命旧址规模不断扩大,从原来的几间老房子面积扩大到6000平方米,新建了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碑、文物陈列室、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碉堡等相继建了起来,还珍藏红十三军游击大队大印等文物,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当然也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品味瓦窑精神: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随着文物陈列室、革命烈士纪念碑、瓦窑革命纪念馆逐渐建立起来,欢岙瓦窑革命史料日趋丰满。基地所在的坦头镇每年会组织大量党员干部前来接受红色教育。</p> <p class="ql-block">沿途柿树上红灯似的果子和袅袅上升的炊烟。平添几分生气</p> <p class="ql-block">牛及坑 属大坑行政村。因地势狭窄,沿山有坑,耕牛行走都很困难(方言“及”为挤、窄的意思),称牛及坑,村以坑得名。村民从城关 桥上 迁此已有20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罗村</p><p class="ql-block">九罗 属大坑行政村。以原有九罗(民间计算土地亩分的俗称)的田畈得名。周、齐两姓住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大丘村路</p><p class="ql-block">下大丘:大坑村委会驻地。背靠大坑,大余西北3公里。地处居家山之下,村边原有大丘田,村田此得名。村民姓王,由大大路吴迁此。村西有形似狮子、狮球、剑、桌、沙帽的岩石,颇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居家山村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闸鱼头村的来历据说是因村南边酷如一条鱼游向村庄,中间有一巨石如闸而得名,朱氏从天台城关来此看守田产而发展成村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平静的山村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自然的风雨,汲取着大地的灵气,粗茶淡饭也只觉得特别香甜。</p> <p class="ql-block"> 这个位置地势高,可与苍山并列,俯仰之间皆美景。俯瞰,可以将欢东、欢西散落的村庄尽收眼底;仰望,四周群山围绕,绵亘不绝。背靠雪坑山,该山秀丽陡峻,树木苍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房、上齐两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岩下村</p><p class="ql-block">面朝东门岭,以村在吊船岩山麓得名。</p> <p class="ql-block">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p> <p class="ql-block">这里远离都市和喧嚣,登高望远,风景如画,犹如世外桃源,是健康养生休闲生活的私属领地。这里可以让人们从城市的忙碌生活中抽离出来,回归自然,回归田园,去大山里面做一场清修,可以收获意外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欢岙历史悠久,山水秀美,茶香四溢,空气清新。无论是坚守于田垄间的老农,还是在外打拼的游子</p> <p class="ql-block"> 200多年前的一个春日,当齐召南走进这欢岙坑时,他就被眼前的春色打动了。在一家农舍的屋檐下,他坐在竹椅上,冲上一碗明前绿茶,茶水还未化开,雨就随着云雾飘然而至,不久,农舍就笼罩于烟雨之中。齐召南知道此时的他只不过是这幅丹青中的一个点缀而已。当茶水渐渐变绿时,齐召南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上写下了“欢山烟雨”四个字,他只能将这一感受融入在他所命名的“天台山小十景”之中,与后人一起去分享,带有茶香的“欢山烟雨”就这样给后人留下了下想象空间。</p><p class="ql-block"> 早晚或雨后的山常常是云雾缭绕。春天的早晨,云雾斜飘山上,清风徐徐,云雾缓缓,仿佛女子随意搭在肩上的白色围巾。朝暮时分,远近村落,袅袅炊烟,与山上的雾气融为一体,分不清是烟霭还是雾岚,多像陶渊明诗句描写的那样:“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辽坑村 村居欢溪源头上辽坑下方得名</p> <p class="ql-block"> 齐召南在欢岙的游历有着一份诗意,是古代诗人的那种闲情逸致,而早于齐召南1000多年的另一位隐士,曾以另一种心情走进这欢山烟雨之中。当这位隐士在溪石旁歇脚的刹那,他就认定了这就是他在梦中所出现过的山溪,这溪水的声音,这山气中的清晰,都是他生命行程中的一个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登上山顶腑视四周的梯田,你不能不感叹这里世世代代村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丘村</p><p class="ql-block">背靠牛梗岗,西朝笔架山,附近田畈有田百丘称百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翁村</p><p class="ql-block"> 村前村后分别有两棵大得需几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合抱过来的樟树,被称为风水树。村口有一石头,找对角度,成年人一指可撼,这就是著名的西翁摇铃岩。</p> <p class="ql-block">这位隐士就是顾欢,当他于公元454年来到这里时,这儿的溪,这儿的山都已有自己的名字。似乎命中注定了这位隐士必将与这一山水有着一种不解的缘分。这儿的山水将改变顾欢的人生轨迹,这儿的山水也因为顾欢的出现,而以另一种面孔让历史去书写。当年顾欢是怎样寻得这一山水,史书没有留下记载,让让后人欣慰的是当地人没有忘记这位开启民智的隐士,他们将他生前隐居的地方都冠以“欢”字,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欢山”、“欢溪”、“欢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欢岙虽然偏僻,却古色古香,是文人骚客最早走进天台山的东大门。东晋诗人和书法家孙绰就是先从欢岙进入天台山游历的,在他掷地有声的代表作《游天台山赋》里就有我们欢岙的烙印,文中有“济栖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诗句。“楢溪”就是二十里欢岙坑“欢溪”的别名,可见早在公元三世纪就有名人落脚欢岙的足迹。谢灵运的《山居赋》也多处提到“楢溪”两字,就是现在的欢岙。</p> <p class="ql-block"> 当历史的记录翻到上个世纪初期,欢岙又多了一个“革命老区”的称号。深山冷岙不但适宜隐居,同样适合于革命者施展活力,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但欢岙的确为各种人物提供了相同的人生舞台。出生于沙坑的石瑞芳成为了众多革命者的代表,许多人物与故事不仅在村民口中流传,同样也进入了天台的有关书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西翁沿小路往下走抵达下周村。山路弯弯曲曲、巧夺天工、层层依偎、高低错落,一块块梯田,就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凑出一曲美丽动听的田园曲</p> <p class="ql-block"> 欢岙因为有了欢溪才充满了活力,欢岙更因为有了欢溪两岸的村庄而生机盎然。那不只是烟雨中的那份诗情与画意,那是村民们世代生活所沉淀下来的色彩,这份色彩化成了欢山烟雨的底色,让你完成一次心灵对自然的朝圣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