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的美篇

漁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第一身绿军装</span></p><p class="ql-block">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毛主席像章和为人民服务牌佩胸前,一身橄榄绿,从司令员到士兵全军一个样,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5式军装。那个时代,全国人民把解放军当作民族的脊梁、精神的源泉、力量的象征、学习的榜样。作为一个年轻人,能有机会穿上绿军装,是一件无尚荣光和向往的事情。如今46年过去了,10年军旅历历在目,特别是第一身绿军装的事,铭记在心、镌刻在骨,里面的3个小故事,每每都能给我带来初心的萌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彩照</span></p><p class="ql-block"> 1974年12月20日,我被批准应征入伍。闷罐车军列从浙江金华把我们送到北京良乡,“亥”字牌军车又把我们拉到北京房山窑上,在那里开始了3个月的新兵训练。新训快要结束的时候,5816部队(团部)驻扎在北京通县,要求新兵营到团部作汇报演出。我作为演出成员也参加了这次活动。新兵在新训未结束之前发的是棉布军装、不佩领章帽徽,因演出需要部队给参加演出的新兵提前发了65式涤良军装和领章帽徽,当穿上第一身新军装的时候,心花怒放,别提有多么高兴啦!新兵营领导还特意安排军车从天安门广场经过,并给了1个小时逗留时间,这可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愿望啊!到天安门是下午4点来钟,天公不作美,风沙飞舞,一片灰蒙蒙,天安门城楼的摄影点都关闭了。为了填补“天安门前留个影”的美好愿望,带队领导把我们领到前门旁边的“新大北照像馆”,大家在那里忙个不停地拍布景投影天安门照片。在摄影师傅介绍下,我另外拍下了第一身绿军装的单寸彩色军装照。照片上右耳垂冻得肿大、嘴唇干裂,军装太大,师傅拿来夹子从衣领后面夹紧,这样领章才与脖子合拢。这张彩照记录着新兵训练那个苦不言苦、以苦为荣的军旅历程,也是我当兵的第一张标准照。当时,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才有彩色胶卷照片,记得拍一张是一块六毛钱,可是一次奢侈消费,现在回想起来是太值得了!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 、旅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从团部汇报演出回来后,3个月的新兵训练到了尾声。就在等待分兵的时候,我却收到了“父亲病故”的加急电报。按规定新训期间新兵是不准探家的,营连首长还是破例批了一个星期的假期。我穿着照片上的那套绿军装,怀着悲痛的心情登上了南下45次(北京一福州)特快列车。车厢里乘客看到解放军同志都会投来赞许和仰慕的目光,让我感受到军人的那份尊重与自豪,心情也就放松了许多。坐在对面的是一对母女,优雅端庄的年轻妈妈时不时地问这问那,还当着面说“这是哪个部队的,还有这么稚气帅气的娃娃兵”。我说“我是铁道兵”,她高兴地告诉我“我家就在铁道兵大院隔壁呀!”接着就是她们母女交头接耳的悄悄话,女孩捂着脸露出的笑靥和含羞的眼神,分明是对军人的一种爱慕和尊重。看着自己身上的军装,就想到要把军人的优良传统体现在行动中,学雷锋做好事,送水、打扫卫生、让座……只要能做得到的好事,都抢着去做,自己的辛苦,换来了一片掌声和赞扬声。这次简单的旅行,留下的一幕幕却是全新的感觉。1982年以后,有机会经常到铁道兵兵部出差,脑海里总会浮现出45次列车上的京城母女,下意识地在复兴路40号东西北边溜达,虽然没能如愿,但军人的形象、美好的遇见却是历久弥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探家</span></p><p class="ql-block"> 经过3天2夜的旅途,终于到了父亲的工作单位一一福建省建瓯县盖林伐木场。回到家里,父亲的病逝和孩儿的到来,一家人自然是悲忧喜交加。悲的是:失去父亲的亲情之痛;忧的是:母亲(40岁)、3个妹妹、1个弟弟他们往后生活问题;喜的是:母亲看着儿子穿着一身崭新的军装是个军人啦!不禁又忘情地笑了起来。当时的盖林伐木场叫福建省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团三十八连,指导员、连长都是穿军装的现役军人。就在一年前,我作为这里的临时工因无三证(农业户口)被清退,三个月前还是个自谋出路的木匠学徒,现在转身成为一名军人,那是脸上多么有光啊!不一样的我,全场的人都投来了不一样的眼光,发小们好奇地围着团团转。更大的惊喜是当年的指导员陈树深(漳州人),还特地把我请到他家坐谈。行毕军礼落座后,平时都是一副严肃样子的他会心地笑了,先是给我讲部队的光荣传统、听我介绍部队情况,然后告诉我:家里的事不用操心,组织上会安排你16虚岁的妹妹顶替招工、你母亲也会安排合适的工作,我们一定会尽量照顾好军属的工作与生活。并要求我在部队好好工作,争取进步。分别的时候,两个军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指导员说了一句非常勉励的话:“我们下次握手的时候,你要多带两个兜回来!”很快,陈树深指导员说的事都办下来了,大妹妹当上工人、母亲也被安排在职工食堂上班,家里的生活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作为一个刚刚穿上军装只有3个月军龄的我,面对这份拥军优属力度之大、落实之快的待遇,无不为之感动,对部队首长特批一个新兵探家的初衷用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一身第一套绿军装,一次不同身份的探家,一份非同寻常的待遇。这次探家给了我很深很深的影响,为今后的军旅之路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p> <p class="ql-block">1975年3月 于北京新大北照像馆</p> <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12日合成于浙江龙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