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是山东,现居浙江台州。儿时记忆里,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蒸馒头,包水饺,炒瓜子,炒花生,买糖果,放鞭炮,贴春联……</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早上,我会带着弟弟、妹妹挨家挨户拜年。我们穿着新衣服,在鞭炮声中兴高采烈地来到爷爷奶奶家,一进门就大声喊:“爷爷,奶奶过年好!”</p><p class="ql-block"> 奶奶那个时间基本上都在厨房里,她闻声会迎了出来,脸上堆满了笑容,边点头边说:“好,好,过年好!”爷爷都是笑嘻嘻地坐在炕头上,拿出提前为我们准备好的压岁钱,每人一份。</p><p class="ql-block"> 我们拿到压岁钱后就马不停蹄的来到第二站,叔叔家,再是姑姑家。姑姑是嫁到本村的,村子不大,离得也很近。亲戚家拜完了,我们会去熟悉一点的邻居们家转转。</p><p class="ql-block"> 叔叔和姑姑那里也会得到压岁钱。邻居们虽不会给压岁钱,但都会热情地拿出瓜子、花生和糖果招待我们。临走时,兜里又被塞得满满的。</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二的时候,我们会到隔壁村的姥姥、姥爷家拜年。去姥姥家也是我们很开心的事情,因为不仅能继续拿到压岁钱,而且还能见到舅舅家和姨们家的表弟表妹们。</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一碰面就热闹了起来,大家叽叽喳喳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的话题五花八门,但是每次都少不了以下三个:这个学期谁又拿到奖状了?你们一共收了多少压岁钱啊?谁又长高啦?</p><p class="ql-block"> 这些叽叽喳喳的声音,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每到过年,都会特别的清晰。快三十年啦,物是人非,有些长辈已经不在了。新一代的小辈们聚在一起讨论的话题,也增加了网络游戏这一项。</p><p class="ql-block"> 成年后的我们也变了很多,为了生活,大家都忙于奔波联系的少了。即使偶尔相见,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了,更多了一份客气和疏远。</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我,远嫁外省,拖家带口的,几年才能回去一趟。和表弟、表妹们,基本上都没怎么联系了。同辈当中保持密切联系的也只有弟弟和妹妹了。</p><p class="ql-block"> 听弟弟讲,现在村里过年也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年轻人更喜欢出去旅游,也不会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挨家挨户拜年了。但是像蒸馒头,包水饺,贴春联这些传统风俗却一直没变。</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就像我的山东口音一样。它总是会在不经意时冒出来,好像是在提醒我,“你的故乡是山东,记得常回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备注:图片借用网络,感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