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深秋已过,新冬将至。学习是最好的遇见,成长是最好的风景。在“双减”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每一种课型的流程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10日和11月12日,港区小学语文中心组课型分析与梳理研讨会在钉钉群中举行,本次研讨会通过网络教研的形式辐射全区。教研会以“立足课型,基于成长”为主题,梳理了精读、略读、口语交际、习作、整本书阅读五种课型。活动由中心组成员高金辉老师与孙世红老师主持。</p> 典型课型 分析梳理 <p class="ql-block"> 靳文文老师组对低段识字写字和阅读课教学流程的梳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低段教学课堂流程梳理注重课堂效率,关注孩子们的注意力,让课堂趣味高效。文文老师从识字环节出发,注重字理从汉字的构字规律的探究,深入浅出把造字规律融于教学中,为学生构建有序的识字体系。在品文朗读环节文文老师注重思维方法的推进,让学生关注到关键词、关键句,带着理解去朗读。关于课堂小结,文文老师则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板书和关键词语练习讲述。在写字过程中,注重书写指导,先观察、示范、仿写、评价、再提升。关注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做到一拳、一肘、一寸。</p> <p class="ql-block"> 高金辉老师组对高段精读课堂的流程梳理:</p><p class="ql-block"> 双线结构是统编教材阅读单元最大的特点。金辉老师从单元页上的插图入手,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页上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让学生形成对本单元的整体认识;从教学目的上来说,精读课重在学习阅读方法,依据精读课的这一特点,金辉老师梳理出了精读课的课型流程。 </p><p class="ql-block"> 金辉老师组关注单元导语页整体感知 ,借助学习方法和学习单这一工具的使用,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支架,夯实精读课 阅读方法的引领。</p> <p class="ql-block"> 何利瑞老师组对略读课课堂流程的梳理:</p><p class="ql-block"> 略读课在教学当中因为教学的度不容易把握,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难点。何利瑞老师围绕如何科学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重点展开探讨,在精准把握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流程的梳理:</p><p class="ql-block"> 结合课文内容与教材的编排,灵活选择导入方式;检测预习,引导学生准确认读生字,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借助阅读提示,梳理教学问题;学生独立阅读,在阅读交流中分享对问题的理解,在关键词语的朗读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课堂小结,围绕语文要素的落实、课文内容展开;拓展阅读或小练笔的设计,让学生关注阅读方法的运用与落实,真正做到读写结合;作业设计指向类文阅读或回归阅读练习,进一步落实阅读方法的训练。</p> <p class="ql-block"> 贾凯悦老师组的口语交际课型的梳理:</p><p class="ql-block">一、情境导入,引出话题 </p><p class="ql-block">二、感知话题,交流讨论</p><p class="ql-block">三、话题练习,形成策略</p><p class="ql-block">四、场景模拟,运用策略</p><p class="ql-block">五、主题升华,拓展延伸</p><p class="ql-block"> 其中,每个流程都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和策略,列举的事例都和目标策略一一对应;贾老师在分享过程当中不仅把自身的学习经验迁移到口语交际的流程当中,而且针对每个流程的事例都从第一步谈起,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导入形式;另外在探讨交流环节,都有明确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p><p class="ql-block"> 最后的主题升华,拓展延伸,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紧紧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学会迁移,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关于习作指导课的流程梳理,玲玲组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找准核心问题;第二流程梳理;第三关于写作指导课的一些思考。</p><p class="ql-block"> 首先,针对当前习作课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讲与写出现“两张皮”现象以及从任务布置到完成中间的“断崖”现象。</p><p class="ql-block"> 然后抓住关键问题,梳理课堂流程。在梳理的过程中,除了从理论方面告诉大家一些注意事项之外,还辅以事例,让老师们更加清晰明了的知道习作指导课究竟如何给学生提供“支架”,让学生在老师的全程陪伴下,能够把自己想要说的合情合理的表达出来。从而解决本次的关键问题。</p><p class="ql-block"> 最后总结出老师们对习作指导课的一些思考。</p> <p class="ql-block"> 习作讲评流程小组发言人刘琦老师从讲评课的目标、注意事项、流程三部分进行分享。重点指出作文评价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以鼓励为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唤起“求知欲”;还要做到“一课一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关于习作讲评的课堂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五步,每一步习作讲评课梳理小组都给出了明确要求和做法,最后刘琦老师强调,流程都只是起参考大致步骤的作用,切忌生搬硬套,要具体问题分析,灵活运用。</p> <p class="ql-block"> 王金鸽老师组对整本书导读课流程梳理从以下五方面入手:</p><p class="ql-block">一、激趣导入,引出书目</p><p class="ql-block">二、观察封面,获取信息</p><p class="ql-block">三、目录梳理,了解内容</p><p class="ql-block">四、共读精彩,渗透方法</p><p class="ql-block">五、任务驱动,制定计划</p><p class="ql-block"> 梳理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教学流程,她参考了很多优秀的有经验的老师的课例,汇总成了今天的教学流程,相信对大家的整本书导读课的教学会有的一定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 世红老师组对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流程梳理:</p><p class="ql-block">一、回顾作品内容</p><p class="ql-block">二、探究人物或情节</p><p class="ql-block">三、阅读方法促推进</p><p class="ql-block">四、小结阅读感悟</p><p class="ql-block">五、推进阅读任务,提出阅读要求</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在授课前要做到以下准备:</p><p class="ql-block"> 课型意识:推进课承担着对前面已读内容的梳理总结和对后续阅读兴趣的激发,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阅读走向深入。</p><p class="ql-block"> 学生意识:学生的学习起点?可能的学习难点?兴趣点?如何使用策略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自主学习?</p><p class="ql-block"> 整本书阅读,没有固定的指导方法。小说、寓言、绘本、童话、科普……书是哪种文体类型所侧重选择的方法也有所不同。</p> <p class="ql-block"> 芳芳老师组对整本书阅读分享课流程的梳理:</p><p class="ql-block"> 阅读分享课顾名思义重在分享。为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唤醒学生记忆课堂伊始通过猜谜语、识人物、讲故事等方法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分享过程中注重学生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独特的个人见解,再通过精彩分享、品读交流使学生习得读书的方法,在分享的过程中进行深层阅读,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时代对话,最后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真正做到一书一得。</p> 互动交流 碰撞火花 <p class="ql-block"> 听完几位老师的分享,实验学校的孙世红老师、朱芳老师连麦做交流、分享体会。</p> <p class="ql-block"> 在钉钉群的评论区中,港区小语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最后,港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文源老师对本次活动做出总结。<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结构链,它们互相联系又各有内在的规律,语文也不例外。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缺乏逻辑和逻辑混乱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一篇课文或一堂课要教什么内容,教到什么程度,教师缺乏明确的判断;某一类课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教学中,应该实现怎样的递升,教师没有清晰的规划。语文教学呈现出盲目性、随意性、模糊性等突出问题。</span>课型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改善教师的思维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p><p class="ql-block">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精准把握每一种课型结构,构建高效课堂;在知识大爆炸时代,我们要做好学善思的教师,在学习中举一反三,也教会学生懂得迁移。<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有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知识逻辑和过程逻辑有了整体把握,才能确保我们上的每一堂语文课能给学生精神世界提供基于语文逻辑的文化涵养,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价值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才会真正得到提高。</span></p> 港区小语 好学善思 <p class="ql-block"> 集团队智慧,助自我成长。每一次的学习与思考是为了成为最好的自己,成长就是最好的风景。知无涯,学无尽,港区小语人会在这条充满诗意的语文道路上一起砥砺前行。</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字编辑: 语文中心组 高小佩 朱芳</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片编辑: 语文中心组 李菲</span></p><h1><br></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