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高中地理刘湘蓉工作坊——2021年第七次线下活动

晓晶

2021年11月10日, 刘湘蓉工作坊和全省其他地理人们如约而至,走进一中沃土,共叙教育情怀,遇见美好,提升自我。 本次活动为高三第一轮复习展示课,工作坊朱洪彪老师和坊主刘湘蓉老师分别为大家带来的是《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展示课。最后由咸生伍老师给老师们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进行高效的一轮复习做了详细指导。 <p class="ql-block">本次“同课异构”展示课,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大宴会,这里有智慧的交流,有思维的碰撞,有理念的交融,更有情谊的绵长。活动安排为线上直播,线下观摩的双重形式,由海口一中咸生伍老师主持。</p> 首先进行课例展示的是朱洪彪老师,朱老师是一位颇具地理情怀和个人魅力的男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淡定自若,偶尔的幽默诙谐,总能让人为之一振,一个激灵打起十二分精神,教学机智灵活,驾驭课堂轻松,紧随着他的节奏感受地理课堂的魅力。朱洪彪老师的这节课通过一个视频导入,报导7月16日,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2021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类型多、范围广、影响大,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随后抛出自然灾害问题的一般分析思路:明确类型-原因分析- 影响-防避措施。思路清晰。最后引申到本土地理,分析海南夏季旱灾严重的原因,学生的思维在这一刻被源源不断激发,讲诉的同学,自信大方,思维敏捷,语言表述清晰准确,课堂效果非常好。 另外一个进行课例展示的是刘湘蓉老师,刘老师讲课十分认真投入,内容纲举目分,条理性很强,而且特别善于举例,让同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起来十分轻松,而且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为人和蔼,课堂能与同学们互动,营造温馨的课堂气氛。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刘老师风采,感受地理课堂的魅力吧! 刘老师先引出四川汶川,随后和学生解释标志的含义: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 刘老师从地震1.概念2.成因(分类)3.世界地震分布4.地震的危害一一剖析,最后通过一个令人心生希望的视频结束本节课。 课堂展示结束后,同仁们也都通过自己的观课感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进行点评的是来自万宁的地理老师。老师点评刘老师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br>一、学生而言:<br>一中学生素养极高体现了地理专业素养,学生参与度高<br>二、就高三课堂而言:<br>1。时效性强,引导学生到位,启发学生。<br>2.潜移默化中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br>3.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研,推动课堂生成。<br>4,注重基础知识归纳,强化易错点。 第二位点评同仁是来自海口二中也是刘湘荣工作坊的指导教师老师。她表示,两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和老师的主导地位,并且两节课都充分利用了大量的材料,一步一步追问,构建了地理思维,引导学生,两位老师都从高考的高度来呈现课程,有很强的指导性。朱老师注重学法指导,线索清晰。刘老师注重基础及情感态度的体现。 第三位点评同仁是来自海口一中的肖红志老师。他说到朱老师更注重课堂深度的挖掘,线索明确。刘老师更注重夯实基础知识,情感态度的体现,最后一个视频沁人心脾。 第四位点评同仁是来自海口一中的廖高翔老师。他从课堂结构,教师教态,点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角度点评了两位老师,给予极高评价。 第五位点评是海口市教研员陈运敏老师,她用了五个字“巧、深、取、启、活”表示两节课从课标出发,处理教材非常巧,凸显出案例教学,用了大量视频,材料,情境突出课的重点,提升了学生能力。 活动最后由咸生伍老师做复习指导,老师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工作坊老师们的思考 课堂结束了,这是教学研讨路上的有一个逗号,让我们怀揣着教育人共同的情怀与梦想,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让我们在平凡的教育事业上,做到不凡,成就美好。 图文编辑:向晓晶 陈春婉<br>  审核:刘湘蓉

老师

课堂

刘老师

学生

工作坊

点评

刘湘蓉

地理

一中

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