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初雪的落下,线上教学进入到第三周。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经过前两周的摸索和改进,已经能够很好的适应线上教学方式,历史组各项教研教学活动都在有序高效的进行。<div> 一、认真做好线上教研备课工作</div><div> </div> 本周历史组线上教研活动由黄叶老师主持,历史组老师全员参与,并邀请了三十三中的金雅洁老师以及宁大的实习生参与进来。教研初始黄叶老师就鼓励我们,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我们的线上教研从仓促到从容,要扎扎实实的传承下去,突出历史教研组的优势,打造线上高效课堂。 1.党史学习。<br> 观看《山河岁月》第七集部分内容。 本集讲述了南昌起义前前后后的历史细节,让我们感受贺龙,周恩来,刘伯承,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面对党内外的复杂形势,果断的发动起义,给处于苦难的中国人民带来希望。 2.读书分享环节。<div> 黄叶老师鉴于高中老师的推荐,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涉及中国近现代史书籍,以拓宽我们的眼界:《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央苏区的革命》等。<br></div> <div><br></div> 然后,黄叶老师与我们详细分享书籍《中国文化史论略》。<br> 黄叶老师首先介绍本书作者张訸老师,又就本书值得她反思的地方做了细致的分享,让我们获益匪浅:<div> 本书作者对文化的界定让人耳目一新:文化一定要有自我特色,文化要有强烈的区别,文化必须有自己的坚韧性。黄叶老师鼓励我们历史教研组也要继续保持自己的教研特色,保持自己的坚韧性,继续更上一层楼。</div> ①本书关于历史人物“谭嗣同”的再认识。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必须“只问是非,不管一切”。引发我们对谭嗣同的深度思考。<br> ②本书对“鸦片战争产生的影响”再认识。尤其强调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div> ③本书对《马可波罗行记》的质疑。提出马可波罗的真实性有待商榷。</div><div> ④关于对“历次分封”的再认识和对“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再认识等。</div> 黄叶老师从乐思辨勇质疑入手,提出我们平时教学中不太会关注到的点,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思考的新方向。又谈到她读书的心路历程,读书已经融入她的生活,促进她的教学教研,给我们良好的示范。<div> </div> 3.教学疑难点突破<div> 经过各备课组的探讨,于上周四确定了本周教研组会的重难点问题,大家分工明确,积极准备。</div> <div><br></div> 张婷老师详细系统的提出她的中国古代史复习策略:第一.古代史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去突破难点: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等方面都提出具体复习的策略。第二:建议复习三部曲:横向复习,纵向复习,考前复习。第三:建议中国古代史以单元为模块进行复习。第四:建议教学流程要清晰,固定。一轮复习的定位应该是基础题不失分,提高题有基础。给九年级教师的复习很有针对性的备考建议。 针对八年级的两个问题,薛婧老师和杨晓雪老师也给出了解答。薛静老师就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异同点谈了谈她的想法:第一: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时间跨度不同。第二: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具体过程。是国民革命的高潮。第三:北伐的主要革命任务完成了,国民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一成功,一失败。<br> 黄叶老师补充可以利用时间轴解决难点。<br> 杨晓雪老师在翻阅书籍,史料,又结合课堂实践后,就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她的突破方式:第一:以课标为基准,让学生理解去农村是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做出的决策。第二:从社会性质看,去农村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取得民族独立。农民就成为中国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第三:从革命形势来看:敌强我弱,我们只有去敌人力量薄弱区才能发展起来。从事实上来看夺取城市的革命也都失败了。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我们去农村是必然的也是正确的。 七年级的两个问题则由马文静老师和吴樱老师给与解答。针对丝绸之路的意义,马文静老师设计了突破难点的具体步骤:出示世界地图,敦煌壁画,材料:问丝绸之路是怎样的路,因为什么?让学生造句,通过造句感受丝绸之路的作用。 吴樱老师从佛教的产生(公元前6世纪),传入,发展简单清晰的介绍佛教。她提出可以讲述白马寺的故事,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是强调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也可以适当补充资料说明。 <div><br></div> <div> 4.近期教学工作安排<br></div> 最后,黄叶老师对近期工作进行了安排,就之前学校的教研组工作会议上的精神和要求给全组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对此次会议做了总结。希望大家依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时刻督促自己的线上教学工作。 <div><br></div><div>二、线上常规教学扎实推进</div><div> 历史各备课组根据方案继续狠抓课堂,落实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具体做好以下方面:</div><div> 1.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情况,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各备课组扎实备课,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继续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保证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记好笔记,并且注意绝不拖堂。</div> <div><br></div><div> 2.分层布置作业,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按照“双减”的要求,根据历史学科特点,结合学校的作业超市,我们进行了作业的分层布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作业来进行巩固提高,教师或批阅或抽查,以此来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情况。</div> <div><br></div><div>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div><div> 本周的教学相比前两周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依然还存在以下问题:</div><div> 1.因为历史组老师基本都带七个班以上,还有带十个班的情况,线上教师和学生沟通互动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div><div> 2.学生对历史课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提前预习。</div><div> 3.课堂教学学生随意性大,不能高度集中,影响教学质量。且学生课堂参与不积极,老师提问只有很少同学响应。</div><div> 4.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虽然已经设置了分层作业,但是有个别学生还是思想上不重视,不能够按时上交作业。</div><div> 之后的线上教学改进措施如下:</div><div> 1.采用多种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增加一些提问环节,探索能够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的可能性。</div><div> 2.针对学生的不重视情况,课上给学生进行反复强调,表扬表现好的同学,关于后进生的学习不主动问题,利用合适的机会,与班主任或者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div> 图文:张婷 吴芳 审核:蒋福军 王晓洁 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