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辽西纪行(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纷纷扬扬的雪花飘飘洒洒了三天三夜。举目望去,视野里银装素裹漫天皆白。2021年的农历立冬时节,注定是气象历史浓墨重彩记载的时间节点。辽西地区特别是阜新地区,多年以来没有这样的特大暴风雪。平地积雪厚度没膝,有的地方达到50多公分。平日里车水马龙噪声喧嚣的城市一下子安静下来,成为静谧的白雪王国。</p> <p class="ql-block">这场悄然而至的大雪,给辽西城市乡村山川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絮。11月8日的下午,雪还没有停,自己就出去拍照。冰天雪地,每行进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因为特大暴风雪的极端天气情况,央视新闻节目中,多频次连续报道阜新雪情。</p> <p class="ql-block">伴随飘雪的到来,气温也骤然下降。萧索的寒冬加之满目银白色的世界,一种冷静和寂寥的感觉涌上心头。脑海里由雪及其相关事物的遐想,与“嘎吱嘎吱”踏雪声声,犹如叠加的三维立体画面,伴着这长空中无尽无休飞舞的雪花,一起漫无边际地缓缓舒展着……</p> <p class="ql-block">望着这轻盈的雪花,我的脑海里闪现“雪乡”两个字。应该说,我国最著名的雪乡,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南部海林县的双峰林场。我和我市摄影爱好者10多年前曾到过那里。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暮色中车过山岗,放眼望去,就是一幅北国雪乡图。</p> <p class="ql-block">双峰林场的独特雪景,系因贝加尔湖冷空气与日本海暖湿气流在此频繁交汇,以及山高林密的小气候影响,造就了这里“夏无三日晴,冬雪漫林间”的奇特小气候,每年十月开始降雪至次年四月,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厚度可达2米左右。据说,当年由于几位摄影师旅行到此,拍下了独特的白雪景观,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刊发后,这里逐渐成为冬季旅游者趋之若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林海雪原山坳中,座座农舍缕缕炊烟,与山林中的云雾,在人字房顶和树梢上袅袅缭绕。房檐上高挂的大红灯笼,与洁白的屋檐下的雪相互映衬,别有情趣。地面上隆起的雪堆与房檐垂下的白棉絮般的雪片就要相互连接上了,这可能是积雪不但不化而且还有些粘合力的作用吧,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景观效果。</p> <p class="ql-block">描摹咏叹雪的诗词歌赋,从古至今浩若繁星。无人能及的就是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由咏雪到抒情,大气磅礴挥洒自如。1945年重庆谈判时发表后,这首词所展现出的雄才大略的气场,成为国统区文人墨客无法逾越的高峰,也是词家之千古绝唱。陈毅元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种托物咏志,也是自信心和意志力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古典诗词中以雪为题材的名篇佳句,今天吟诗作词者也是常常提及。如李白的《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卢梅坡的《雪梅.其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等等。这里的比喻、夸张、思辨等手法运用都可称得上是经典。我还记得有首写雪景的打油诗,“天地一笼统,大井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是民间文学的一种直白表达。</p> <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读大学中文专业时,《文学基本理论》课中有这样的论述,就是对一种景物的描写和感受,与其经历境遇生活感受有直接关联,事实亦如此。记得授课老师举例说明时,用下雪天,地主老财和乞讨流浪者的不同诗句,来表明心境。(一、三句是地主老财语,二、四句是乞讨流浪者语。)“手端银壶观雪飘,老天降下杀人刀。再下三尺方为景,小命难活到明朝”。同一事物,不同体会,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个性差异,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然。</p> <p class="ql-block">冬天,在外国文学描写里,往往是产生童话的季节。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介质就是白雪。如德国格林兄弟童话集里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丹麦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有圣诞老人坐着雪撬给各家各户送新年礼物等等。银白色童话世界里,带给人都是迷蒙和梦幻般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童话多有虚拟的成分和浪漫的色彩。下面这则故事确实是令人心酸的现实情景。那还是在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看过一本以第一人称写的儿童读物《雪中的鹌鹑》。大致内容是,一位女教师在下雪天里,看见雪中嬉闹的几个小男孩,想起了她的弟弟。</p> <p class="ql-block">她永远不会忘记的两年前,也是一场大雪覆盖了山野。她弟弟为了抓鹌鹑换钱给妈妈买药病,不知不觉地跑进了山林深处。当寻找他的人们发现这个小男孩时,他的手里有一只同样早已冻僵的鹌鹑。这本读物描写的幕幕情景,我几十年仍难以忘却。在今天这个大雪纷飞的时候,记忆的闸门不由自主地打开了。</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部《草原英雄小姐妹》动画片风靡全国。11岁龙梅和9岁妹妹玉荣为保护公社的380多只羊,与暴风雪搏斗了一天一夜,在茫茫雪原上走了30多公里。被寻找的人发现时,已经严重冻伤,因抢救及时,幸免于难。</p> <p class="ql-block">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发生在内蒙的白云鄂博地区。而龙梅和玉荣的故乡是在辽宁省阜蒙县他本扎兰镇的西扣莫村。1960年小姐俩随父母迁到内蒙古的乌兰察布盟。她们的名字原来叫吴龙衣和吴玉荣。新闻报道时,因为蒙语翻译等原因,误写成龙梅和玉荣。后来就一直沿用了现在两个名字。前几年她俩回到阜新故乡时,人们用民族的最高礼仪,热情欢迎草原英雄回乡省亲。</p> <p class="ql-block">东北黑土地上的血红雪白,写下了抗联战士“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艰苦卓绝抗击日寇的顽强意志。记录了东北野战军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战四平、围长春、打錦州、攻沈阳。东野部队的羊皮大衣狗皮帽子奔驰入关的标配形象,成为国军眼中心惊胆颤的东北猛虎。后来的四野威震京津,横扫两湖,直捣海南。</p> <p class="ql-block">同样,为了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前不久,看电影《长津湖》,银幕里年轻战士,在极寒天气的战壕中,爬冰卧雪,冻成了一尊尊冰雪雕像,这种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令敌手重新认识新中国。正如《英雄儿女》的主题歌“勇士辉煌化金星”。他们的献身精神,赢得今天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天三夜的飞舞的雪花,视野里不仅是漫天皆白,脑海中更是绵绵思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