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卷首语】</p><p class="ql-block"> 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p> 最近,我读了严育洪的著作《做“实干+巧干”的教师》一书。单看这个书名,就比较吸引我,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起来,用了几天的时间就读完了这本书。“实干+巧干”的教师是创造性教师,要以“反思”的襟怀审视教育、以“探索”的姿态从事教学、以“发现”的目光走近学生。《做“实干+巧干”的教师》让教师在“实干+巧干”中不再是只有一种经验的教书匠,而可能成为有一套经验的教育家。 学会巧干,会“偷懒”。作为班主任,在日常工作管理中,每天都要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以前我总认为小学生还小,不懂事,他们管不了自己,因此,我不管事情大小,事事过问,事必躬亲。这样做虽然班级管理井井有条,但总觉得不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自己也常累得筋疲力尽。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做一名“实干+巧干”的教师,必须从繁重的工作中寻找一条自我减负的捷径,在工作中学会巧干,会“偷懒”。偷懒的“秘方”就是15个字:引导不强加,帮助不替代,参与不干预。想“懒”先得“勤”。想“懒”还得“教”。想“懒”就得“放”。想“懒”还得“有制度”。想“懒”需要“勤动脑”。<br><br> 要多赏识学生,改“找差”为“寻美”。我们已经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千教万教,千做万做,抵不过学生对你的喜欢。教师要能够赢得学生的喜欢,首先你要能够喜欢学生。喜欢好学生容易,喜欢“差”学生和“坏”学生才是真正地喜欢学生。与差”学生和“坏”学生打交道,不仅需要教师的“实干”,更需要教师的“巧干”。 每个人都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学生也是一样,教师为什么总是要带着挑剔,而不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他们呢?智慧的教师在工作中应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赏识、鼓励,让他们充满自信,让表扬与鼓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当然,对好的学生给予赏识也许不难,而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要多给一些关爱、赏识,因为他们更需要鼓励,更需要信心。一个信赖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效应。我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嘲讽讥笑学生,尊重学生的任何一点成果,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无形的鞭策。 教师的一生应该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学无止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智慧,以得当的教育方法、精湛的教育艺术,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的自信。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如书中所说“实干+巧干”。虽然路途遥远,希望渺茫,但知道自己走在自己喜欢的路上,大步流星也好,步履蹒跚也罢,走走停停都没关系,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