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时候,父亲将“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条幅悬挂在我的床头,鼓励我勤奋学习。在古训的鞭策下,虽没用功到“头悬梁、锥刺股”的地步,可也算得上是一个勤学苦读的孩子,遗憾的是,却始终没有“得其门而入”。现在想来,那时不叫读书,充其量只能算是看书,书于我如过眼烟云,脑海里没闪亮过半点“火花”,结果书还是那些书,我还是这个我。</p> <p class="ql-block">后来参军入伍就读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看到别人能拿起笔来就洋洋洒洒,文章连篇累牍发表,而自己则提笔无话可说。论起读书数量,我似乎也并不比他们少,可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呢?一位名师给我指点迷津:“因为你只是读,没有悟。读书要有点‘以一斑窥全豹’的本事,每读一篇文章,都要眼有所获,心也有所悟。”经此点拨,思路豁然开朗,我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慢慢地也摸到了一点读书的“门道”,渐渐能在浩瀚书海中自由航行,偶尔笔端也能擦出些零星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从本质上说,读书是一种直指心灵的精神活动,尽管有时有消遣的成份在其中,但更多情况下,我认为读书还应是个“解读”的过程,应该让自己在书中充分汲取思想养分。比如有时一篇文章是浅入的,叙述是平淡的,但蕴蓄的思想却很深刻,关键看你能否参出其中真义,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否则,就够不上读书的境界,也就是缺乏“悟”性的表现。古人说“开卷有益”,其实仔细想来,开卷未必有益,关键是闭卷要有所思。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说的正是“悟”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书山有路“悟”为径。“悟”书,就跟喝茶一样,好的茶是需要慢慢“品”的,这样,才不枉好茶的味道。读书也是这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