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幼儿观察记录:幼儿的处理方法不恰当</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教室 搭建屋</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陈东阳 王延硕</p><p class="ql-block">观察目的:让幼儿学会社会化交往</p> <p class="ql-block">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跃了许多,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观察记录 :</p><p class="ql-block"> 东阳就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帮教师做事,可是他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教师告状,说东阳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我观察了东阳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东阳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p> <p class="ql-block">。例如:东阳在玩搭积木时,他搭了一个个性漂亮的游乐场,而这时硕硕正巧跑到东阳搭的建筑物旁,不留意把他的建筑物弄倒了,于是东阳就大声地说'你干嘛啊’,硕硕哭着向我告状说东阳打他了</p> <p class="ql-block">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东阳叫了过来,对他说:“你对他怎样了啊?”东阳说:“硕硕把我的积木弄倒了,我没有骂他”我又问他:“你知不明白他为什么哭呢”东阳摇摇头,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用很重的口气对他说话,那他以为你就生气了,不和他玩了,那他就会哭。对吗”东阳想了想,对我说:“我明白了,我此刻就去和他一齐玩。”我笑了,摸着他的头说:“对,你是最棒的!”</p> <p class="ql-block">行为分析</p><p class="ql-block">中班幼儿的行为问题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儿社会交往潜力的缺乏。作为教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状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不断改善,从而减少行为冲突问题发生,保证幼儿顺利进入“社会化”。在进行个别幼儿行为指导时,抓住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重在引导幼儿掌握积极的社会交往技能技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班幼儿在特定的年龄阶段社会交往的情况和特点,并且通过对孩子进行随机和指导认识到:幼儿发生的部分侵犯行为实际上是由于幼儿缺乏社会交往的经验造成的,也就</p><p class="ql-block">是说幼儿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社会交往。教师明确面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的职责就是逐步引导幼儿掌握和积累丰富的社会交往技能技巧,尽量避免幼儿因为缺乏经验而产生的侵犯行为首先让幼儿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通过游戏角色活动让幼儿在社会交往中逐渐掌握社会行</p><p class="ql-block">为规范的道德准则,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采取措施:</p><p class="ql-block">我利用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或争执的机会,启发幼儿提出许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 去应用和实践。并充分提供幼儿与同伴自由 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会"帮助"、"同情"、"分享",并通过同伴的行为和态度不 断得到反馈和直接感受,从而使自己积极的社会行为得到保持、延续和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获取成效:</p><p class="ql-block">游戏《玩具大家玩》,争抢玩具的矛盾仍在幼儿中接连不断地发生,而经过移情训练的东阳,在方面就有明显好转,他们会主动地说:"抢了别人的积木,他会不高兴的。"有些顽皮的小朋友,平时谁有意 或无意打了他,他以前会学着武打的动作,拉开架势跟人打起来,可通过移情训练后,也就能自控自己了,他会 跑去告诉老师:"xx打我,我没还手。"这就是一大转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