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 渠

雄鹰

<p class="ql-block">  召渠,古名棘水(即人力开挖的河渠),今名溧河,是西汉南阳郡太守召信臣首创,经杜诗、杜预等历朝治水名臣动员百姓所开凿的灌溉渠道。该渠在南阳城东约4公里龙王庙的白河上筑坝引水,名马渡堰。(清顺治南阳府志:“县东南八里,则明时引消水入溧河处也”)干流经溧河店、张井、溧河铺等地到新野县城东南九姑庄又入白河。纵贯南阳、新野两县,长80公里,支流纵横交错,状如大树干枝。</p><p class="ql-block"> 召渠,是一条多渠首引水、非常庞杂的灌溉系统。据新野县志记载,明新野马之骏重建马渡堰石闸记:“溧之水源不详,其自白水分流于宛城之东南,以名其村日溧河店者,此水之所以始也。溧蜿蜒而南,经郡络邑仍汇于白,以注之汉,惟昔召杜诸公引之,以资潴水之用,乃设堰而控,日马渡堰者,邑……”。显然,溧河具有自汉以来悠久的灌溉历史。碑文中还说,溧河支流有丈渠,由马渡堰引白河水后,灌苦竹、附马、土堰、三泉等四堰;苦竹堰灌:召家、上洋、下洋、没隐、白家、田家等六陂;附马堰灌:马家聂家、蔡家等三陂;土堰灌:马曹渠、曹旗营(屯田);三泉堰灌:白虎陂、鱼鳞渠、罗陂、小柳陂、花陂、溧陂、杨家陂、孟渠等。不但新野灌溉这样复杂,在南阳县同样也很复杂,除由丰山堰引水灌玉池、黄池陂、月牙湖等陂外,还有将军口、岳庙、六轴、聚宝、小兜、马尾张公等七堰,构成蛛网般的水利灌溉网。据明朝万历进士北户部山东清吏司主事新野陶鸿儒所撰唐府马渡堰议分工均水利记:“汉吏循良吏称,南阳太守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可考当年德政…分封南阳随有钦赐皇庄水田250余顷(约2.5万余亩)……开马渡堰几引淯水,由溧河桥下流而南,十数水庄均得灌溉,而利赖无穷二百余年”。由此看到,召渠在明代仍不断发挥效益。清顺治《南阳府志》记载:马渡堰在县东八里引消水(今白河),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臣何亮,奏言邓、许等七州有公私闲田,皆汉魏以来,召信臣、杜诗、杜预、邓艾等立制垦辟之地,内南阳界凿山开道,疏通河水。散入唐、邓、襄三州以灌田,又诸处陂塘防埭,大者长三十里至五十里,阔五丈至八丈,高一丈五尺至二丈。其沟渠大者长五十里,阔三丈至五丈,深一丈至一丈五尺,可行小舟,臣等舟行历览,若皆增筑陂堰,劳费颇甚,欲堤防未坏,可兴水利者先耕二万余顷”,(见《宋史》)从这碑记看,召渠规模宏大,已达200多万亩,在宋朝灌溉面积曾扩展到湖北境内。</p><p class="ql-block"> 南阳人民,为纪念召信臣、杜诗、杜预,在独山修了“三太守祠”。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岁修马渡堰之前,来独山朝会。《明嘉靖南阳府志》重修三太守祠记:“历南阳城北十五里,有山日豫山(今独山)。豫山之颠有祠,严饰像三,日召公信臣,曰杜公诗,其一杜公预……”。(文革中祠内被毁,庙宇尚残存)。现在,新野县沙堰乡李庄学校还存有清康熙年间霞雾溪(又名召父渠)碑记:“汉召伯兴水利自后庄望夫石之东开溪一道……长六十里”。这是召渠在新野境内清代仍发挥效益的遗迹。</p><p class="ql-block"> 召渠,两岸支流交错密布,多沿平岗半坡蜿蜒交会,古代的分水闸,堰陂遗迹,仍可辨认,结合历史记载及其干支流形势,实为效益宏伟的灌溉渠道。据1958年在南阳县玉皇顶发现元代至元年间(公元1364年)的碑文记载:“春雨桑麻,千家翠拥,秋风禾稻,万顷香飘”。这说明当时因召渠发挥效益而广种水稻的盛况。</p><p class="ql-block"> 1929年,上海济生会以工代赈,汪胡祯等人倡议重修,经河南省水利委员会施测后动工,计修建渠首闸一座,石拱桥数座,并疏浚渠首一段,计划恢复召杜遗迹,因战事影响没有建成。</p><p class="ql-block"> 1951年3月,中南军政委员会通知,南阳专署本着“排水灌溉统筹兼顾,排除水患列为首要”的治理方针,予以治理,计划土方156.6万立方米,投资315.66万斤粮,效益耕地37万亩。1955年在南阳、新野县界建成溧河分洪道,把溧河截为南阳、新野两段。</p><p class="ql-block"> 1958年1月修建新野工农渠。11月28日,鸭河口水库正式开工。</p><p class="ql-block">  1965年冬建鸭河口水库灌区白桐灌区渠首,1969年开始配套,如今的召渠,就在鸭河口水库灌区范围,作为排水干渠。</p><p class="ql-block">  2011年11月河南省水利厅批复了新野县下溧河治理工程,投资1600万元对溧河进行了清淤疏浚。</p><p class="ql-block">  2018年5月新野县政府启动白河与三里河、三分干、溧河、农场沟、军民渠、孟渠水系连通工程,分别在白河桐树店及老白河(三里河)与工农渠平交道处(十字河)修建液压钢板坝两座,在五星镇廖楼修建溧河拦河闸一座,实现了留住过境水、蓄住天上水、涵养地下水、引水绕城、绿水润城,绿水穿城的效果,解决了多年来白桐三分干下游水源不足的问题。昔日的召渠在发挥鸭河口灌区干排除涝防洪作用的同时,再次发挥了灌溉、生态、社会效益,为打造田园新野、平原水乡、助力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南阳府衙太守召信臣塑像</p> 新野县沙堰镇信臣广场 <p class="ql-block">溧河五星镇廖楼拦河闸,孟渠渠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