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香格里拉距牛街约220公里,自驾需两小时左右。 </p><p class="ql-block"> 在牛街泡了几天的温泉,决定上香格里拉一趟。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随学校经研所去过,已是20多年前的事了。带着重温旧梦的心愿,我再次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路上,我努力寻找当年的记忆,但一切早就面目全非,找不到一点儿熟悉的踪影。 </p><p class="ql-block"> 当年,公路是简易的,记得上个陡坡时,如果不是我们的司机方向盘转得快,差点和拉满木材的大卡车亲密接触……现在,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我安心地左顾右盼,时而看看天上云朵的变化,时而瞅瞅右边尚未通车的丽香高速……前方是一个丫口,远远地,一道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顿感灵息吹拂。 </p><p class="ql-block"> 是她,香格里拉最温柔的哈巴雪山!只有她,亘古不变,一视同仁,默默地迎接远道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 独 克 宗 </p><p class="ql-block"> 选择住独克宗古城民宿,有狗子的原因,更因为我喜欢,觉得这里更贴近大地,贴近苍生。 </p><p class="ql-block"> 老板不是本地人,而是一对来自河南的中年夫妻,有一个六、七岁的女儿,小泰迪母子仨,粉白也有伴了。只有满院怒放的格桑花,才透露出藏区的信息。 </p><p class="ql-block"> 和他们的交流,只限于生意的好坏。入住的客人不多,天天都有空房,大都只住一个晚上。主人家每每谈起疫情前一房难求的盛况,抱怨着生意难做。我深表同情之余,心中窃喜,人少安全又好玩! </p><p class="ql-block"> 入住的第二天晚上,是中秋前夜。刚 睡下,似乎有争吵声,掀开落地窗帘,还不圆满的月色中,对面二楼上,有个人挂在栏杆外,是个男的。双手紧抓栏杆,只要一松手,就会掉在小院里,摔不死,是否会受伤,也说不准。据说是两口子(还是一对情侣?)吵架,男的就去跳楼。这场景,我若干年前在学校住宿区也见过,只是挂着的是个女人,如今已奔七了,还活得很健康。我慨叹,男女都会这一招啊! </p><p class="ql-block"> 无意中,窥见别人隐私,还妄加评论,真不厚道。不过,这样的人间喜剧,很难看见,也是一个小插曲吧。</p> <p class="ql-block"> 独克宗古城,几年前曾被大火烧过,现在很多房屋都是新建的。大火前我没来过,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p><p class="ql-block"> 白天,走在古老的石头路上,窄小的街道两旁,一座座藏式民居,挤挤挨挨,大多是两层楼,木质结构,所以不耐火烧。临街的多半是商铺,有小食馆,有咖啡屋,有小酒吧,还有出卖各种藏式旅游商品的……仿古的,现代的,应有尽有。只是店铺还比游客多,寂寥的小街小巷,清冷苍凉……疫情之下,这些人该怎么生存?! </p><p class="ql-block"> 只有那座白塔和四周的转经筒,为他们向上苍祈祷;只有那入夜以后,空无一人的小酒吧里,主人家悲怆的自弹自唱,表达他们心中对生活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 街上有几家出租藏族服装,供游客拍照的小店,也有摄影师服务的。孩子们叫我拍一组,说机会难得,留做记念。我扭扭捏捏,不愿意。心想,奔八的人啦,装什么疯。他们不停地劝我,把钱也交了,我进退两难。不拍吧,辜负了孩子的美意,拍吧,又怕别人笑话。半推半就,进了小店,弱弱地问摄影师:“我这样大年纪,能拍吗?”“当然能!有多少老人都喜欢拍的!”他们立马给我简单化妆,女儿给我挑了一套里红外白的藏袍。装扮好后,站在镜子面前,挺好的。自恋而又臭美!</p><p class="ql-block"> 和女儿一起拍了一组藏装照片,真有那么点味道。朋友说,这是哪家土司头人尊贵的夫人呀?我说,我就是女土司,女头人!狂吧!?</p><p class="ql-block"> 幸好我拍照了,没有留下遗憾。老人哪,不要给自己设置太多的框框套套,在有生之年,只要不违法乱纪,想干嘛就干嘛!</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独克宗是神秘而璀璨的。街边小铺星星点点的灯光,龟山上巨大的转经筒金光闪闪,更有中秋夜晚挂在天上那一轮硕大皎洁的月亮。它们交相辉映,给这座古城披上一层若有似无的轻纱,朦胧唯美。这是名符其实的“月光城”啊! </p><p class="ql-block"> 独克宗是藏语,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建在石头上的城堡,二是月光之城。传说若干年前,一位活佛在对面的山上,遥望龟山极似莲花生大师端坐莲花宝座,于是下令在这里建一座城,仿照莲花八瓣形状。又用当地的一种白土把墙涂白。于是在明月夜,皎皎月色映照在洁白的墙壁上,清幽通透,故名“月光城”。 </p><p class="ql-block"> 我有幸在古稀之年,在月光城过个不一样的中秋节。 </p><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一行三人就到香格里拉城里买花生、板栗、石榴等,还期待着到嘉华饼屋买月饼。可惜人家早就关门,回家过节了。幸好离昆时,家里有三个极小的火腿月饼,我随手带上,一路忘了吃,现在可派上大用场了。 </p><p class="ql-block"> 入夜,我们坐在民宿小院里。真冷啊,还好我带了羽绒服,我们棉包棉裹地等待着。月亮慢慢升起来了,我惊叹:怎么那么大那么圆啊,我一辈子都没见过!这里海拔高,离天更近,我们离月亮更近,所以她大。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欣赏着,嗑瓜子、剥板栗、吃石榴……三个人,一人一个小月饼。那月饼只有普通月饼的半个大,男人可以一口一个。我们每个人却一小口一小口地品着,舍不得一口吞下。酥酥的皮,咸中带甜的火腿馅,香香的,那是家乡的味道啊!因小女儿在身边,我也少了些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怅惘。 </p><p class="ql-block"> 香格里拉,是藏语的音译,又译为香巴拉。意思是“心中的日月”,这里是藏传佛教徒想往的圣地,是心中的“极乐园”。而独克宗就是这块圣地,这个极乐园。中秋夜,我第一次体会到:香巴拉并不遥远,她就在我的身边,她就在我的心上!</p> <p class="ql-block"> 松 赞 林 寺 </p><p class="ql-block"> 在香格里拉,葛丹松赞林寺是必去之地。我曾经向往过西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不作无望之想了。去一趟被誉为“小布达拉宫”的松赞林寺,虽然无法替代,也足以自慰。 </p><p class="ql-block"> 其实,松赞林寺并不简单。他始建于康熙年间,由五世达赖赐名。屹立在香格里拉佛屛山麓300余年,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藏传佛教由此深深渗入藏区社会,也成为藏传佛教信徒向往的吉祥福地。 </p><p class="ql-block"> 站在佛屛山脚,抬头仰望,松赞林寺主殿直插云霄,云南特有的絮状云朵在顶上缭绕,颇具祥瑞之气。寺顶造型丰富多采的镀金铜瓦,在阳光照射下金光四射,佛光充溢,威严而华美。 </p><p class="ql-block"> 跨进山门,面前是高高的石级,这里海拔3300多米。孩子问我,你上得去吗?我点点头,一声不吭,心生敬畏,怀揣礼佛之心,脚踏实地,稳稳沉沉,一级一级往上爬。中间我没歇气,一鼓作气爬上去,共146级,站在了主殿门口。孩子们夸我厉害,其实,心中有景仰,爆发力也是惊人的。 </p><p class="ql-block"> 还未跨进高高的主殿门坎,就闻到一股浓郁的略带腥味的酥油香,脑海中浮现出二十多年前第一次踏进主殿的场景:一排排洁白的,小巧玲珑的酥油灯,火苗忽闪忽闪,明明灭灭,神秘幽冥。我急切地跨进门坎,那一排排酥油灯和当年一样忽闪着,也许从三百多年前一直燃到今天吧! </p><p class="ql-block"> 我整理衣襟,摘掉帽子,取下墨镜,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从左到右,聆听着,观赏着。殿内壁画多是描述史迹典故、弘扬佛教教义的。我不大看得懂,虽有人讲解,也记不住,大多是教人行善的。这些壁画,色彩鲜艳,笔法细腻,荟萃了藏传佛教文化的精华。 </p><p class="ql-block"> 主殿的中央,供奉着三尊菩萨。前两尊是藏族的,我们不熟悉。靠右的一尊是释迦摩尼,我们都认识的,心中产生一种亲切感。 </p><p class="ql-block"> 我无意在这里讲解殿内诸神的来龙去脉,也无能去讲解。只想在这氤氲着酥油香气,在巨大的经幡飄拂中,在菩萨们威严的注视下,在喇嘛们的颂经声里,感悟着佛法无边、佛光充溢、普渡众生的丰富内涵,用“从善如流”的教义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体会着悲悯与救赎。 </p><p class="ql-block"> 一道不和谐的身影在身边串来串去。一行进殿的十多人,或聚精会神地看着壁画,或虔诚地向诸神行礼,或充满希望地向功德箱投钱……只有他,拿着手机,东张西望,时不时地拍照。讲解员发现后,劝阻道:不能拍照!但他不听,仍不停地偷偷拍。如此,讲解员劝阻了三次!人们向他投去厌恶的眼光,女儿悄悄地跟我说:这个人咋个那么讨厌!我说:这就是那个“溜溜的贼子”女儿不解地望着我。</p> <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了一首题为“六世”的诗。诗歌的第一节,描述拉萨八廓街朝圣的人群,六世担心“我怕溜溜的人群,混进溜溜的贼子。”今天他所担心的“贼子”在松赞林寺出现了。他们心无敬畏,不守规矩,随心所欲,我行我素。走出殿门,我给女儿讲述了这个故事,她会心地点点头:就是,就是! </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降央卓玛脍炙人口的歌曲《那一天》吗?那就是根据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诗《香格里拉游》改编的。只从这首歌曲中,我们就洞见了一位不一样的活佛。他是“王”,也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他“一边赏花,一边护法”,他是神性人性的合二为一。想到此,在主殿肃穆威严的环境中绷紧的心弦也柔软下来,而那一排排冰冷的转经筒,也有了指尖的温度。殿门外的喇嘛们穿着簇新的藏红色的袈裟,坐在石凳上,享受着午后温暖的阳光,他们笑咪咪的,面目和善而满足。 </p><p class="ql-block"> 香巴拉并不遥远,她是人神共享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纳 帕 海 </p><p class="ql-block"> 在纳帕海边,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极乐园”。 </p><p class="ql-block"> 纳帕海,藏语“纳帕措”,意为“森林背后的湖”。这里三面环山,是高原季节性天然湖泊。夏末秋初,雨水频降,形成大面积湖面,最大可达上千公顷。秋末至次年夏初,湖水下落,就变成大片沼泽草甸——依拉草原,是云南最大的春季牧场。 </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得正是时候,九月仲秋。香格里拉还未下霜,甸子上的草还未完全变黄。在黄绿色的原野上,狼毒花还在盛开,一丛丛地,火红火红。东一头西一头的牦牛,闲散地在吃草。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些牦牛都是有主的,早上放出来,吃饱喝足了,晚上会自己回家,不会丢失的。真令人称羡,称赞民风的淳朴,羡慕牛儿的自由。 </p><p class="ql-block"> 黄绿色的草甸,火红的狼毒花,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漫天的白云……这里是色彩的世界。有人说像一幅画,有人说是上帝打翻了调色板,我总感觉这些描述过于呆滞,少了那份灵性。色彩附着在鲜活的物体上,也就有了生命。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领略其中生命的律动! </p><p class="ql-block"> 我想放开狗狗去草甸子上疯跑,但这里到处是水洼,到处是牛粪,怕出意外,又怕拱一身牛粪不好收拾。毕竟是家养的宠物,溺爱惯了,抑制了他自由的天性。是可喜还是可悲? </p><p class="ql-block"> 沿着公路向前,大片的湖泊就在眼前。此时,正是水最盛,水面最大的时候。车往前开了一段,就见路边停了几辆车,原来是到了人们所说的水上公路。所谓水上公路,是因为水太大,把地势偏低的一段公路淹没了。公路两侧都是水,大家不知深浅,不敢贸然前行,都停在路边观望。我们开一辆越野车,见前面一辆小轿车试探性地开上去,心想,跟着他吧,他能过去,我们也能过去。不曾想,那辆车进去一小段就折头了。我们也不敢去冒这个险,不然“好奇害死猫”,出门在外,还是安全第一,尚未踏上水路,我们随之调头。冒险精神固然值得称颂,但生命更为可贵! </p><p class="ql-block"> 站在湖边,远处群山环绕,可见哈巴雪山顶上的积雪,和蓝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 天蓝得通透,让人心醉。湖水清澈宁静,像一面硕大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秋水共长天一色,分不清是天还是水。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完全融进这水天之中,从里到外,都成蔚蓝色的:透明,纯粹,安详,宁静。多想像湖面上的那一叶扁舟,随风飘荡……</p> <p class="ql-block"> 当地人告诉我们,等到10月,秋风渐起,湖水也慢慢退去,许多飞禽便云集于此。如黄鸭、斑头雁、黑颈鹤,在广阔空灵的草原上空高飞低旋;在湖边沼泽觅食,嬉戏。这里便是禽鸟的乐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等不到10月欣赏这生动的飞鸟图,留点遗憾给下次吧!</p> <p class="ql-block"> 香巴拉并不遥远,她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 </p><p class="ql-block"> 这里白云自由飘荡,这里绿草随意生长,这里花儿恣肆怒放,这里牛羊悠闲散淡,这里鸟儿上下翻飞,纳帕海——依拉草原任性变换…… </p><p class="ql-block"> 香巴拉并不遥远,她就是诸神、就是你我、就是世间一切生灵的“极乐园”;她就在我们的心上!</p> <h3> 文:桑榆情韵 图:clumpig</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