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官僚主义的实质是科层制管理下的体制性缺陷,而体制的惯性绝不会为任何人所消除——除非有人有能力改变这个体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觉得你们单位领导不是傻就是笨的人,不如掏上几块钱,买几份40年前的报纸看一看,看看当时的年轻人有没有吐槽过官僚主义。再往前,看看建国初期的一些文艺作品,当时写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就举几个例子吧。后来曾经担任过文化部部长的王蒙,成名作是50年代发表的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个小说的故事梗概是:小说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的角度,以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塑造了林震、刘世吾等建设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文学作品。这是1956年,当时官僚主义的问题就已经很严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在此之前的1950年代初,中国就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三反五反”,而“三反”指的就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中国的文学领域出现了一种特定题材的小说,叫做“改革小说”。所谓的改革小说,就是以描写机关单位、国企等地方中的改革为内容的小说,这类小说表现的核心就是以改革派为代表的新力量与代表官僚主义的保守势力之间的斗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其中的很多人物,其实都是有现实原型的。只是,等到三四十年后的今天,当年的改革派现在也已然成了不少人眼里官僚主义的代表。指望某一代人消灭官僚主义,背后隐含的意思无外乎是“只有我们这一代人才知道什么是独立、自由和尊严,以前的所有人都是贱X”。然而,前几代人如果真是如此,那之前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愿意相信“国外不讲人情,全凭你能力”、“国外官员都清廉,人家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之类的鬼话?之所以说官僚主义的弊病与科层制管理有直接关系,可以去想几个反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有过互联网工作经验的人应该有体会,那就是扁平化管理的企业比科层制管理的大厂,官僚主义要弱很多,员工的自由度要高一些,因为上级的管理者无需通过多级代理才能实现对底层员工的管理,整个体制的纠错成本就很低。(当然,某些小企业的领导者也很爱搞官僚主义)同样,在很多小国生活的人,也会有类似的感觉——因为小国只需要两三个层级的机构,就可以直接对国家进行管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大国就不行,管理能力再强的人,也不可能仅凭个人就直接管理几百万、几千万人。在科层制下,当一个人一旦被放到某个具体的层级上时,他就不再是具体的人,而是这个层级的人格化象征。你可以将其解释为体制对人的异化,但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效率最高的大组织管理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你觉得政府因为其本身不产生利润,所以只能“内斗”而催生官僚主义的话,那不如去员工几十万的大企业工作一下,尝试从一个底层员工干起——如果觉得这是中国人的问题,那就去国外的大企业干一干,听一听他们的员工在说什么,到时候再看看官僚主义是不是中国的特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官僚主义的问题无需多言,每一个时代也总有看不惯官僚主义的人。但现实最为讽刺的一点是,能进得去官僚系统的人,都是那些能接受官僚主义的人。好比说很多大学的学生会,弥漫着官僚主义的味道,然而恰恰是在这样的系统里混久了的人,更容易察言观色而进入体制内工作,进而会成为新一代的官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从一开始就对学生会冷眼旁观的人,却会与官僚体系渐行渐远。如果说有人说某些人的官僚化是被上一代人刻意引导的结果,并且坚信90后、00后、10后等所谓的新一代年轻人,会将官僚体系所改变,倒不如去做个有意思的社会科学试验。你可以去找一个普通的小学,然后找到一个班级,对其进行如下的管理机构改革:第一,全班改为班长-班委办事处-组长-伍长体制。其中伍长管理4人,加上其本人一共为5人;一组管理2~3伍。第二,班长、班委办事处、组长、伍长均设正副职,其中班长副职设5个,分管班费、宣传、对外交流、学习及监察事务,班委副职设3个,分管班费、学习及监察,组长副职设2个,伍长副职设1个。第三,班委办事处下设各科代表处,各组分设各科分代表。各科目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由以前的写在黑板上,改为通知班长,经班长-班委办事处主任-各科代表-各科分代表的方式传达到普通学生那里。第四,学校组织的各项班级活动,如运动会、演讲比赛,亦通过上述方式进行组织。第五,各任务逐级交办,严禁越级管理及向上反映情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你要是觉得这个体制本身就有问题,咱们也可以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班长由全班选举产生,班长就任后可自由挑选班内成员组成班内阁,班内阁负责人分管事务不变。第二,取消班委办事处,各科目在内阁下分设对应科目部,每部由部长、副部长共3人组成。第三,组长、伍长亦由选举产生,可对下属成员进行管理,但无对下属职务直接任免权。不管哪个体制,只要你觉得合适,你就按照你觉得ok的方式去改。然后看一下半年之后,这个被你寄予了希望的10后们,到底是成功的战胜了官僚主义,还是官僚主义战胜了10后。补充一句。有些人说“信息化可以增加交流的效率,改变官僚化的问题”。那我想问一句,如果说信息化可以增加行政效率的话,那目前所有行业里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应该就是互联网行业了吧?但对于阿里、腾讯这样员工动辄数十万的企业来说,官僚化真的被消除了吗?在大厂工作的人,有几个不被越来越频繁的开会和布置任务而搞的崩溃的?如果说全国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机构和拥有最高学历与信息化技能的群体,尚且不能因为信息化的出现,而改变自己的官僚化,那么对于大多数信息化技能远远低于这些群体的普通人,以及与信息化无缘的老年人,要靠什么对他们进行管理呢?你们搞错了因果关系不是95后、00后的人不搞官僚主义而是不搞官僚主义的人,他根本就上不去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就翻来覆去的提了一开始是70后、80后掌权了,是不是就没有官僚主义了?到现在,中层干部基本全换成70后、80后了官僚主义消失了吗?因为你身边的人,你的圈子基本都是和你一个时代的,并且由于你厌恶官僚主义,你的朋友圈里没有这些人你就错误的认为,和你一个时代的人都厌恶官僚主义,他们上升后,就会消除官僚主义忽略了根本性问题不搞官僚主义,你怎么可能上升?既然你上升不了,你不是官,官僚主义又怎么会在你这一代消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