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年夜饭

蓝莓子

<p class="ql-block">  作者/王成元 朗诵/蓝莓子</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王凤岚是瓦匠高级工,虽然不识字,但是会很多手艺,包括做菜。</p> <p class="ql-block">  我们家有六个孩子,母亲是家庭主妇,全靠父亲一个人挣钱养家,所以生活比较困难。过年,年夜饭,是我们翘首企盼的,因为我们能吃到父亲的拿手菜--熘肉段,酥黄菜。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家房子很小,只有大约30平方米,里面是一铺大炕,外间是厨房,灶台上有2个炉眼,一个炉眼放一口五飲大锅专贴大饼子,一个炉眼坐壶烧水,用大勺炒菜。我们家的饭几乎天天是大饼子,卜留克咸菜,苞米面粥,偶尔蒸一点儿小咸鱼,是我们山东黄县人的好菜。</p> <p class="ql-block">  除夕晚上,我们看父亲做菜。母亲拉着风匣,不时往灶口添煤。白面馒头已经提前蒸好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只见父亲准备好两个大盆,三个小盆,几个碗。他先用两个碗把勾芡用的两种汁(甜汁和咸汁)准备好,然后开始做菜。父亲不慌不忙,给烧好的大勺倒上2斤多油,先炸肉段,再炸鸡蛋条,都鼓了,捞出来箜油。过第二遍油,时间、火候是关键,父亲先把炸过二遍的肉段,捞出,剩油倒进小盆,大勺存油少许,把肉段和勾芡汁一同在热勺快颠,嗞嗞啦啦,外焦里嫩的熘肉段出锅了!父亲母亲还在做菜,我们就开吃了!吹着气,倒着口,虽然烫,但是真香啊!</p> <p class="ql-block">  熘肉段正吃着,酥黄菜又上来了,鼓鼓的金黄的,一咸一甜,别提多好吃了!“快吃馒头!”我大姐提醒我们,她怕我们一下子吃太多油炸的菜,会难受。况且,半夜还有饺子呢!</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王成元,男,汉族,1947年9月3日出生于海拉尔,山东龙口市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p><p class="ql-block">1956—1962年海拉尔文化街小学学生 少先队大队主席 </p><p class="ql-block">1959年作为海地区少年儿童代表团成员赴前苏联赤塔州参观访问。</p><p class="ql-block">1962—1965年海拉尔二中学生</p><p class="ql-block">1965—1968年海拉尔二中学生 学生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1968年参加工作(临时工)</p><p class="ql-block">1970—1975年 海拉尔通用机械厂 钳工 团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1975—1989年 海拉尔市经济委员会</p><p class="ql-block">海拉尔市计划经济委员会 干事 副主任</p><p class="ql-block">1989—1990年 海拉尔玻璃厂 党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1990—1992年 海拉尔市交通局 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1992—2000年 呼伦贝尔市交通局 办公室主任</p><p class="ql-block">2002年提前退休</p><p class="ql-block">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新闻班学员</p><p class="ql-block">海拉尔区摄影家协会会员 公益摄影人</p><p class="ql-block">主要免费拍摄80岁以上老人,到目前为止已经拍了近千位,并洗好照片送给老人。</p><p class="ql-block">是呼伦贝尔市老年大学、呼伦贝尔市老年体协、海拉尔区文联、海拉尔区老年大学、呼伦贝尔健身气功协会、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冬泳协会、呼伦贝尔公益协会、呼伦贝尔旗袍协会等群团组织的义务摄影师。</p><p class="ql-block">有朋友圈微信专栏:《海拉尔人的生活点滴》、《海拉尔影像记忆》,记录百姓生活,留下影像记忆。</p> <p class="ql-block">朗诵:蓝莓子 朗诵爱好者。喜欢用声音演译美文,诠释生活,传播正能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