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慧磨课,成就精彩——记我的音乐学科磨课活动

果果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的磨课教研活动,都在实践与理论的交流中实实在在地展开,对老师来说,这不仅是专业修养的提升,更是促进我成长的催化剂!</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磨课,主要磨教学设计,和学生对我设计的各个环节的感受度。我根据所带学科及年级精心准备了《依马呀吉松》为授课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和五年级的学情与本组的其他老师,从教学内容和“导、思、论、纳”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张宇涛老师建议:“导入环节不能一下让学生明白主题是什么,《在东山顶上》这首歌不能很好的使学生一下就进去藏族这个主题,得改动一下导入。”</p> <p class="ql-block">李娜老师建议:“老师在第一遍教歌过程中,尽量不要停顿,让学生有一个完整性的保留。解决歌里面的重难点节奏,尽量在一遍歌教完后,再进行讲解。”</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我对我的第一版公开课教案进行了调整。</p> <p class="ql-block">公开课教案第一稿</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磨课,磨课堂教学的环节。2021年10月25号,第五节课在1902班进行了第二次磨课,组内教师教师对于我这节课的时间把控、课堂组织以及课堂结构这几个方面进行一系列纪录:</p> <p class="ql-block">组内成员从多个方面给我提出了以下建议。</p> <p class="ql-block">米贞洁老师建议:“板书合适不是很正确,手上打拍子的动作不是很明确,模唱的时间有点长。”</p> <p class="ql-block">吴双凤老师建议:“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可以适当的多一些。”</p> <p class="ql-block">细心聆听组内老师的建议,我对我的公开课教案做了以下调整。</p> <p class="ql-block">最终拟订了最终教案。</p> <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2号,带领X1803班的孩子们在录播教室进行了公开课。</p> <p class="ql-block">公开课结束之后,我们组进行了总结性评课:</p><p class="ql-block">1、导、思、论、纳四个环节体现的不够明显。</p><p class="ql-block">2、口头语还是有点多,语言不够精炼。</p><p class="ql-block">3、对学生的关注力度可以在强一点。</p><p class="ql-block">4、音乐课堂的欢快性不够。</p><p class="ql-block">5、重难点没有落实解决。</p><p class="ql-block"> 通过几次的磨课活动,能深刻地认识到磨课能让我及时的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成果,对新课改的理念把握更准确。“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的课堂的打磨都是为了下一次的进步,同时也让每一次的授课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冥思苦想,而是成为了众多教师智慧的结晶。正是因为有了一次次扎实的教研活动,教学水平才能一步一个台阶的大步迈进,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我们正是在“磨课”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p>

磨课

公开课

老师

教案

建议

课堂

教师

组内

学生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