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中兴盛汉廷,——游汉光武帝陵

梦里龙行

<p class="ql-block">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和光烈皇后阴丽华合葬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区白鹤镇铁榭村。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p> <p class="ql-block">  从陵冢到门阙修有神道,神道两侧原排列有石像、石马等石雕和整齐葱茏的柏树。其中有28棵高耸入云的柏树,当地百姓称之为“二十八宿”,传说是象征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云台二十八将”。</p><p class="ql-block"> 陵园内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千章古柏,聚植一园,拔地通天,蓊然肃穆。其中有被称作“杏柏”的奇特树种,这种柏树质坚性柔,剖面色美,香味浓郁。还形成了苦恋柏、鸟鸣柏等奇特景象。其实,刘秀主张简葬,葬仪和陪葬物品甚为简陋。当初并无巍殿崇榭,园内的千年古柏,也是在他去世500多年后的隋唐时期栽植的。</p> <p class="ql-block">  汉光武帝陵为国内少有的陵墓园林,同其他地方皇帝陵寝相比,独具四绝:</p><p class="ql-block"> <b>帝王选陵,特殊一例。</b>历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唯光武帝陵系“枕河蹬山”,一反常规。</p><p class="ql-block"> <b>一园千柏,国内仅有。</b>陵内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千章古柏,聚植一园,拔地通天,蓊然肃穆。</p><p class="ql-block"> <b>柏体杏质,乔木佳品。</b>陵园古柏为国内少有乔木树种,其木色金黄,质坚性柔,柏体杏香,剖面色美,俗称“杏柏”。令人称奇的是在鸟柏下拍手时,柏树间会发出“啁啾”的鸟鸣声,成为游客打卡之地。 </p><p class="ql-block"> <b>汉陵晓烟,奇妙景观。</b>阳春三春,清明前后,逢天朗气清、晨曦初现之时,古柏枝隙间紫烟弥漫,笼罩陵园,状若轻烟,飘似浮云,烟凝云聚,滚腾滴坠,置身园中,如登凌霄,似游仙界。</p> <p class="ql-block">  光武祠位于陵园西侧,为光武帝的祭祀祠院,是为纪念汉光武帝刘秀而新建的祠宇。整个建筑为组群建筑,前临陡崖,后依青山,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由光武大殿、二十八宿陈列配殿、山门、倒座等组成,构成一鳞次栉比的汉代建筑群落。</p> <p class="ql-block">  光武帝刘秀(前6-后57),字文叔,南阳人,汉太祖刘邦九世孙。王莽末年农民大起义,他于南阳郡舂陵乡起兵,与其兄长刘演联合绿林起义军,经昆阳一战消灭了王莽主力。后削平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成为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定都洛阳。在位期间,他曾九下诏书释放奴婢,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精简官吏等。由公元25——57年共在位三十二年,史称“光武中兴”。刘秀于公元57年病逝,享年63岁,被史学界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明君之一。毛主席曾高度赞誉其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p> <p class="ql-block">  那么刘秀为什么一反常规,将其陵墓选在黄河边呢?民间传说,刘秀的儿子极不听话,叫他往东偏往西,总是与刘秀对着干。刘秀生前想和其他皇帝一样葬于北邙之上,于是在临终之前故意正话反说,命他把自己葬于黄河边上。可没想到这个不听话的儿子却就听话了一回,果然遵父嘱葬于黄河边。这个传说不过是老百姓无法解释原陵与众不同奇特选址的民间解说,倒是为原陵更增加了一份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后 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本美篇制作中采用了网络平台的文字资料和部分照片,以表谢意!如有侵权,联系即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