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30日广州出发驱车历时两个个小时,127公里到达目的地清远市龙颈镇昌记铁匠铺。铁匠铺起源于古代,也称“铁匠炉”;是一间大厂房,屋子门口旁边砌筑个大火炉,俗称“烘炉”;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墩上进行锻打。</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铁匠铺只是一间破房子,记得小时候到东北农村所看到的铁匠铺炉边应该架一个风箱,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现在是改用电风机吹风,不仅节省劳动强度,而且操作简单化。</p> <p class="ql-block">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铁匠师傅再将烧红的铁器移到大铁墩子上,方言俗称“砧子”,一般由打铁徒弟手握大锤进行同时锻打。</p> <p class="ql-block">打铁匠师傅左手握铁钳翻动铁料,右手握小锤一边用特定的击打方式暗号指挥徒弟锻打,一边用小锤修改关键位置,使一块方铁打成圆铁棒或将粗铁棍打成细长铁棍;远古时代打造兵器或农机具。</p> <p class="ql-block">铁器成品有与传统生产方式相配套的有农具:如犁、耙、锄、镐、镰等,也有部分生活用品:如菜刀、锅铲、刨刀、剪刀等,此外还有如门环、泡钉、门插等。</p> <p class="ql-block">童年记忆打铁真的好像一支交响曲,风箱拉起,随着加热的需要,那风箱会在平缓均称的节奏中加速,强力的节拍中充满希望;那炉中的火苗,一起随风箱的节拍跳跃,在劲风的吹奏中升腾。</p> <p class="ql-block">炉镗待铁器热至彤红达到高温燃点,铁匠师傅用铁铗快速夹至大铁墩上,一番铁锤上下,一串钉铛声响,火花四溅,一阵汗雨飘下,那铁件便成为匠者的理想器物。有时需要,师傅会把铁器放入水槽内,随着“吱啦”一声,一阵白烟倏然飘起,淬火完成。铁匠铺师傅的淬火和回火的技术是十分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铁匠师傅手艺淬火和回火技术,全凭实践经验,一般很难掌握;各种铁器,虽然外型制作十分精美,但是如果师傅的淬火或回火的技术不过关,制作的铁器也是很不耐用或者根本就不能用。我国“王麻子剪刀”之所以闻名于世,关键技术也是在于淬火和回火技术上。</p> <p class="ql-block">打铁是男人的事业,这是因为,没有力量不能打铁,没有胆量不敢打铁,没有吃苦精神不愿打铁;我国有句俗语:“打铁先要身板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每至烘炉生火之时,都是温度骤升,拉一阵风箱,可汗水满头,抡一番铁锤,便会挥汗如注。那十几斤重的大锤抡番起落,需要超人的力量与气度。</p> <p class="ql-block">铁匠铺房间很窄,我们摄影团一行9人,机位刚好,没有那么多人拥挤。拍摄打铁火花四溅,需要做好防护措施,昌记铁铺为了给前来拍摄的人们,提前准备纸壳箱,中间挖个洞,刚好挂在每部相机上,防止火花四溅溅到人们身上。昌记铁匠铺是摄影人的网红打卡点,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