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font color="#ed2308">书香以致远,阅读以修身。为提高学生阅读素养、打造书香校园,在学校领导的带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至善学校十三大书院已全面落成。</font></p><font color="#ed2308"><br> 十三大书院面向全校师生全天候开放,实行开架式自由阅读。正值秋冬时节,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散发着书香的书院之中,也映照在驻足书院,专注于阅读的学生脸庞之上。这样的情景已然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一束光的下面,都不止一个故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一把椅子的上面,都不止一个身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一本书的背后,都不止一段传奇。”</div><br> 一个又一个师生在此驻足、研读,无数灵魂与思想在此得到陶冶、升华,泛舟书籍的海洋,跨越文化的时光,让我们谱写一段有关于书香的记忆。</font> <h1></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至博书院</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位于至博楼与至新楼之间四楼圆厅</h3><h3> <b><font color="#ed2308">【阐释】</font></b>“至博”一词,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意思是学识渊博;人生追求学问和事业的境界博大精深,经天纬地,又指胸怀开阔,海纳百川。“至博”是学校的追求,即培养学识广博胸怀天下之才,追求所在,师生使命所在。至博亦需“约于精”。 </h3> 【<font color="#ed2308">文化氛围</font>】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致知书院</b></font>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位于至博楼与至新楼之间三楼圆厅 </h3><b><font color="#ed2308"> 【阐释】</font></b>“格物致知”始见于《礼记.大学》它是《大学》的核心内容八条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和基础。格物致知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被诠释,其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其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范畴,最终从道德功夫论的角色演变为以研究客观事物为目标的科学。它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论问题,体现了人对世界、对自身的认识。同时,格物致知的理性思维精神对当下的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br> 【<font color="#ed2308">文化氛围</font>】1.上联:春秋冬夏勤学苦练看谁人蟾宫折桂;下联:德智体美博学多才有我辈九天摘星。2.上联: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下联:书山学海甘之若饴誓同峨眉共比高。 <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格物书院</b></font>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位于至博楼与至新楼之间二楼圆厅 </h3><b><font color="#ed2308">【阐释】</font></b>《礼记· 大学》中指出八目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作为《大学》修身养性的“八目”之首,就是对世间万物要有所限制、有所止,不能让物奴役人心,要让心游于物而不为物役。同时,格物也代表着“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 <br> 【<font color="#ed2308">文化氛围</font>】1.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诫子书》3.立品宜思真君子,读书须下苦功夫。 <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明德书院</b></font>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位于至博楼与至新楼之间一楼圆厅 </h3><b><font color="#ed2308">【阐释】</font></b>“明德”一词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明”为“清楚,懂得,知晓,明白”之意,引申为学会、通过学习而掌握。“德”,既指个人的品德、美德和德行,又指人们共同生活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德、道德准则;“明德”即通过学习做有德之人。 <br> 【<font color="#ed2308">文化氛围</font>】1.上联:读诗书明德知礼下联:把盏月清风识心2.读诗书明德知礼,研经史博古通今。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至美书院</b></font>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位于至真楼(2)与至美楼(2)三楼连廊 </h3> <b><font color="#ed2308">【阐释】</font></b> 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就是一个与美相遇的过程。以美启智,让学生遇见美好的价值观、遇见美好的行为习惯、遇见美好的学习环境、发现事物中美好的品质,习得与美好事物相互影响的能力,师生之美,是在一种美好的关系中相互遇见,相互赋能。 <br> 【<font color="#ed2308">文化氛围</font>】“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典诗词就是那源头活水,诵读它们,心灵才不致枯竭,美育才易于落实。 <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至真书院</font> </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位于至真楼(2)与至美楼(2)二楼连廊 </h3><b><font color="#ed2308"> 【阐释】</font></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至真即“明明德”之意,亦同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之教诲 <br> 【<font color="#ed2308">文化氛围</font>】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萧伯纳 <br> <h1></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齐家书院</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位于至真楼(1)与至美楼(1)三楼连廊 </h3><div> <b><font color="#ed2308">【阐释】</font></b>“齐家”出自《礼记•大学》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齐家”不仅是积蓄财产,维持家庭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重视家庭教育,将家属及后代培养成才,改善家风。 <br></div> 【<font color="#ed2308">文化氛围</font>】1.《齐家吟》齐家先正己,标准自吾身。 动息从心里,规模卫武箴。2.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观书有感》 <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新民书院</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位于至真楼(1)与至美楼(1)二楼连廊 </h3> <font color="#ed2308"> <b>【阐释】</b></font> 1.“新民”一词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新,革新之意。即不断敦品励行,自我革新求进,然后推己及人,将自己的德学贡献给社会。“亲民”又为“新民”,意为启迪心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将自己的美好道德推己及人,不断求取进步。2.亲民”又为“新民”,意为启迪心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将自己的美好道德推己及人,不断求取进步。 <br> 【<font color="#ed2308">文化氛围</font>】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2.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修身书院</b></font>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位于至博楼与至新楼东侧三楼连廊 </h3> <font color="#ed2308"><b>【阐释】</b> </font>1.“修身”最早是出自《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中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是说:只有重视自身修养,才能整顿好家庭,家庭和睦了,才有精力和能力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从而真正让天下归心,让百姓安居乐业。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大德之人的人生价值的最高而且最完美的概括。 2“修身”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作为公民的我们应该坚持修身养性,高标准严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格品性和综合素养,从而使我们能够自觉地坚持道德自律、守住道德底线。 <br> 【<font color="#ed2308">文化氛围</font>】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至新书院</b></font>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位于至博楼与至新楼东侧二楼连廊 </h3> <font color="#ed2308"> <b>【阐释】</b></font>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选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至新”亦同“亲民”,包含自新之意,“勇者常新”不断改变自我,完善自我,做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br> 【<font color="#ed2308">文化氛围</font>】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正心书院</b></font>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位于至博楼与至新楼西侧三楼连廊 </h3> <b><font color="#ed2308">【阐释】</font></b> 出自 《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心”一说为思想,在古代也认为智慧是由心生的,正心生智慧。正心也指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使自己的知、情、意与外界融合。也自然地会与自己面前的事物融合,故能不“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br> 【<font color="#ed2308">文化氛围</font>】1.正心立人,从容书写家国梦;诚意为世,辛勤培育栋梁才。2.心性常磨持中正,行止时戒秉操守。3.心如山石牢守拙,意似海天勤抱朴。 <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诚意书院</b></font>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位于至博楼与至新楼西侧二楼连廊 </h3> <font color="#ed2308"> <b>【阐释】</b></font>“诚意”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所谓诚意,就是不要自欺,在思想的各个层面,诚实坦然地面对自己,不自欺。还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讨厌恶意恶言恶行如同讨厌恶臭,喜好善意善言善行如同喜好美色,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不去。诚于中,形于外。 <br> 【<font color="#ed2308">文化氛围</font>】1.上联: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下联:明朝独占熬头,舍我其谁?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教育家书院</b></font> </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位于至善楼三楼</span></div> <b><font color="#ed2308">【阐释】</font></b>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许慎《说文解字》。“上”即上面的,可以指等级、地位高的人,比如师长;“施”即施行、实行;“下”与上相对,即下面的,可以指在下位的人;“效”即模仿、效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上面的施行,下面的来模仿、效法。</h3> 【<font color="#ed2308">文化氛围</font>】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我们的书院,我们的生活</font></h3> 依托书院,学校开设了富有特色的阅读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同时,学校针对部分走读生中午难回家的问题,创造性地利用书院作为学生午间小憩充电的场地。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也体现了学校对于学生成长的关心和重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悦读·成长”读书月系列活动</font><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2021年11月~12月,为我校的读书活动月,学校以读书沙龙、书签制作大赛、读书笔记展评、经典诵读、读书演讲等活动,把书香渗透到校园生活的角角落落。每个人有通往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方式,而阅读是一处可以随时携带的港湾,读过的书就像种下的树,都会陪你慢慢长大。</span></div></h3>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font color="#ed2308">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font>”在书院中,学生不仅能沉浸在书香中,徜徉在书海里,同时,开放的读书环境,自助式的阅读管理方式也是学生诚信品德、阅读习惯的一次培养。或许,这样的学习体验就如同一颗种子埋藏在了学生心中,慢慢地生根发芽,继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愿我们时常在书香文墨中</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润泽生活的枯燥</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丰满每一刻的生命</font></div> <p class="ql-block">供稿:张士超 王晓彤</p><p class="ql-block">编辑:方庆兵 王晓彤</p><p class="ql-block">指导:冯宜山</p><p class="ql-block">审核:丁 伟 高 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