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石

长天孤鹜

在今年的五月份,因受到了张涛兄的婚礼之约,于是决定去了一趟银川。 银川是一个怎样的城市,这是一直盘旋在心底里很久的疑问。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吧。在我这里,也同样如此。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临近黄河,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称号;古西夏王朝的首都。这又是多年前在高中地理课上所学到的仅有的知识。但是对于它更真实的具体的体貌却仍还停留在想象之中,这又勾起了我的兴趣来了。 因提前了两天到达,故而自由安排的时间要相对宽松一些。宁夏大学的博士寸英告诉我说,银川的景区离市区相对较远,唯贺兰山相对近一些。确然,在我入住的酒店里,从19楼的窗前在夜阑人静的夜空中向西北方向俯望而去,在眼前不远之处,都市的霓虹闪烁的尽头,出现了一片高大而漆黑的如同帐幔一样的山体横卧在眼前,或许那便是贺兰山了。 车子直行在辽阔的银川平原上,穿尽白杨林,映入眼帘之处,一座宏伟挺拔、绵延起伏的石头山,如同从天而降,挡住了平原上直行的去路,那便是贺兰山了。贺兰山是一座绵延不绝的山脉,海拔2000至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从滚钟口登陆,是指定的唯一可以登山的通道,那也是“西夏古名胜之地”。 从贺兰山麓滚钟口登陆处便可以看到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的山体面貌,也可以观览滚钟口山峦起伏,岩石峻峭,林木葱茏,巍峨秀丽的自然景观。由出入口沿着山路大约走一公里的路程,可以看到不同路线的分叉口,那是指向各个具体景点的路标。这里的景点分布虽然较多,但其中最具特色的还是花岗岩风蚀地貌景群了。站立在石林里,放眼望去,庞大的山体,奇异的石林,垂悬而下,形成一股宏大的气势,遮住了眼帘。这时地势陡峻,峰峦起伏,峭岩危耸的贺兰石尽收眼里,雄伟壮观。 我沿着崎岖的山路向陡峭的笔架山攀登而去。穿过山谷里浓密的丛林,踏上弯曲的小路,再沿着直立的山体向上攀爬。小路上各种形体各异、纹路优美的石头随处可见,这是天然的贺兰石,可以近距离让人感受到其五彩斑驳的色泽。贺兰石名满天下,又称吉祥石、碧紫石,为宁夏五宝之首,被誉为宁夏的“蓝宝”。据资料记载,贺兰石色泽清雅莹润,结构均匀,质地细腻,美妙多姿,有玉带、云纹、石眼等形状,是一种难得的雕刻石料。 我随手捡了两颗放进了口袋里。坐在半山腰的贺兰石上,望着一片无尽的直立危耸的贺兰山脉。远处陡峭险峻的山体,裸露在地表上的岩石,可以看到深深浅浅的沟源,那便是输送各地的贺兰石的故乡。采石工人不惜艰苦跋涉,翻过层峦叠嶂,在云雾山中、险崖之上,用勇敢顽强的双手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的一条条岩层,宛如紫色的彩云。唐朝诗人李贺笔下“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的生动景象,也许正是描述这种艰苦的采石过程吧! 我虽然没有对石头有过多的研究,但我对石头总有一种亲昵之感。尤其是农村里的磨刀石,它与我幼小的生活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每每看到了石头,一种莫名的亲近之感便油然而生。幼儿时期,磨刀、砍柴、割草都是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儿,加上前些年又对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算是见过一些奇异的刻石吧!即便如此,但我并没有收藏石头的喜好,而是一直将它作为生命成长的过程去挚爱,也许是出于那割舍不掉的儿时的记忆吧!这次来贺兰山,当然也不是奔着石头而来,只是当看到满地斑斓、千姿百态的贺兰石时,幼时的情景又随着贺兰石荡漾而来。 爬贺兰山,最有趣的算是撞上山上的岩羊了。岩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物种。它是一种爬山、攀岩的动物,在岩壁间来去自如、如履平地,具有“峭壁精灵”的称号。随着国家对岩羊的保护,目前贺兰山是全球岩羊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岩羊体色与贺兰山山岩相近,人们并不易发现。若你在登山的时候,尤其爬上陡峭的坡体时,或在你沉迷于某处景观之时,它们会活跃于峭壁间的“暗处”紧盯着你,在你突然抬头之时,它那圆睁睁的双眼刹那间与你相撞,有些诧然,又有些亲昵。对视了几秒钟之后,当你慢慢回过神来时,它们又迅速地消失在石林之中了。岩羊又叫崖羊、石羊、青羊等,形体像绵羊又像山羊,不过它的角不盘旋,而近似山羊,而且雄兽的下颌没有胡须,头部长而狭,耳朵短小。这又使这种峭壁“精灵”与其他羊种相比而多了几分可爱之处。 岩羊以青草和各种灌丛枝叶为食,即便在冬季也可以啃食枯草,并且在寒冷的季节还可以舔食冰雪。它们的活动并没有固定的路径和栖息的场所,而是以悬崖峭壁为活动的场所,只要有一脚之棱,便能攀登而去。正因如此,岩羊常年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风餐露宿,这又锻造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 从滚钟口登陆而上,还可以看到山谷的两侧分布着红、白不同颜色的建筑物,那便是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不同的宗教建筑。对于一个生活在南方的人来说,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即便宗派林立,但是对于我来说,多少还是有些了解。而伊斯兰教,那半山腰上白色的建筑物,既让人充满着好奇之感,又充满着敬畏之感。 回族是一个具有宗教信仰的民族。这里是回民的聚居区,而伊斯兰教则是他们的主要活动之地。回族穆斯林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在宗教信仰、宗教生活、品德修养、社会活动等方面,都以《古兰经》为准则和指导,并且讲究内心诚信、诵念表白、身体力行三个部分并行。有时候爬在陡峭的山体上,或在幽静的山谷里,远处传来的礼拜之声,这又让人想起了穆斯林里阿訇的祷告之声和那神秘的穆斯林葬礼,不禁令人顿生颤栗之感。旅行,作为一种走进自然,体悟自然的生命过程,让人在巍峨的山体间,感受人类生命体叩响的心弦乐律与大自然散发的空谷幽鸣,如同那回荡在幽远的穆斯林之音,不由得让人瞬间萌发对生命的敬畏之感。 从滚钟口沿着宁夏平原直行,便可走到贺兰岩画遗址公园了。公园位于贺兰山东麓中段的贺兰口,是贺兰山岩画的富集之地,被誉为史前文化艺术长廊。走进岩画长廊,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强烈的古代原始文明扑面而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那幅太阳神的岩画,展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的崇拜精神,令人震撼。 在其山口内外,分布着近6000幅远古先民创作的伟大艺术,内容涉及远古人类游牧、狩猎、祭祀、征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这是揭示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也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和古人类历史的文化宝库。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这些古老的岩画,不仅表现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现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体现了其艺术本身的深邃魅力,也由此带给后人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体悟和思索,引发了对人类生命变更过程的生动体感。 在往返贺兰山的路上,是一望无垠的平原。车子行走在平直的道路上,窗外直立高耸的白杨树,成排成列,树立两旁,如同直立的边疆战士,构成一道狭长而茂密的风景线。尽管杨树枝干稠密,但视线仍可以直穿林子的后面,看到两边辽阔无垠的平地。平地上泛着一些灰白的砂土,一层高矮不等的枸杞林,闪现而过的葡萄架,给人以植被低矮而稀少的总体感觉。也许正因如此,这里的白杨树显得异常的光鲜夺目,成为这一带独特亮丽的风景。光滑的柏油路穿过茂密的白杨林中间,构成了一道平直而不见边际的白线。 坐在车子里,随着车子的向前推移,而窗外缓缓退后的白杨,如同光线扫描般,一闪一闪地将美好的景象往后脑抛掷,无论是瞻前,还是望后,仍旧如同穿梭在狭小的大自然笼盖下的缝隙之中,瞬间让人感觉到宇宙世界的宏达浩渺,而人类的沧海一粟。对于一个土生土长于南方的人来说,面对北方别致的异域乡风,总有一股奇特的潮涌奔腾而跃,如我一样的感受,或许这正是在旅行之中,大自然所赋予一个旅行者无穷的吸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