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对于从小就生长在北京,尤其是大学之前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西城区的我们来说,几乎是一个熟悉到有点俗气的地方。但长大后才慢慢知道自己对京城的了解其实少到汗颜,“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只是儿歌化的北海,不能一辈子止步于此,为此我们参加了由“古美”组织的“旅迹北平”游学活动,跟着“云之君”老师去探索北海北岸。</p> 一进北海北门就有点小激动,假山石、翠竹、红叶、月亮门……,和院墙外面的世界已经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集合的地方叫“碧鲜亭”-一个低调到走过路过根本不会多看一眼、搭在山墙外的大半个亭子。 经老师解释才明白了这个亭子的正确打开方式:退到亭子里面,从亭子的柱子和落挂构成的画框里去看远处的白塔、湖水、近处摇曳的柳枝,感受立刻就不一样了。 原来这还体现了中国园林设计里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借景”,后来一路上,老师多次指点了“借景”这一理念的运用。 亭子背后的房子刚好是抱素书屋小院里的“韵琴斋”,里面应有笙箫妙音。伴着音乐赏如画风景才是这半个亭子的妙用。 我们走进的第一个园中园是“静心斋”,一个看着非常普通的大门。 第一进院子有一个方池,后面一个规规矩矩的五间大殿是乾隆皇帝藏书读书的“镜清斋”。 如果小时候去逛北海,可能探头看到这里就会退出来了,那个年纪来北海不能耽误的正事是“荡起双桨让小船推开波浪”。据说这里藏书的品种除了大家能想象的四书五经外,还有很多数学、堪舆、医学方面的书籍,可见乾隆皇帝对知识的涉猎还是非常广泛的。 沿着回廊走进第二进院子时,才体会到老师所说:“梁、林二位先生认为这个院子是中国园林设计中最上乘之作”。园内有个水系,沿着水系建有小玉带桥和曲折的廊桥,岸边错落有致地堆满太湖石形成的假山。 北岸是乾隆皇帝作画时用的“罨画轩”,建在山坡之上有“枕峦亭”,加上深秋时节深红色的爬墙虎,真像游走在秀美的画卷里,难怪这个园子能给乾隆作画带来灵感。 枕峦亭和曲折廊桥 <p class="ql-block">据说这个园子还铺设过供慈禧太后从中南海到静心斋游览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在民国初年还作过袁世凯时期的外交部,他经常在这里接待外宾,可以想见这个园子会给世界列强带来怎样的震撼。</p> 抱素书屋 - 皇帝、太子读书听琴的小院子 <p class="ql-block">来北海那么多次却从没注意到这个精美的园子,这也可以归功于中国园林设计的另外两个重要理念“藏景”和“挡景”。园林设计师会有意地将人造景观掩藏在山林中,不对以湖山宝塔为主题的自然景观造成视觉干扰。“挡景”是在景观周围用假山堆出高墙,就像这里用回廊把热闹的平安大街挡在外面。</p> 离开这个精美的小园子,就到了“大西天琉璃牌楼”,这个牌楼的里外匾额上都有乾隆御笔题字,从外面看到的题字是“华藏界”,意思是从这里进去就进入到“西天梵境”的佛门净土 而牌楼里面的题字是“须弥春”。在这里老师再次给我们解释了什么叫“借景”,从这个牌楼门洞看北海的中心景观-琼岛白塔所代表的须弥山,看到的就是杨柳春风中的须弥春。 “西天梵境”是北海里的皇家寺院 天王殿里是乏善可陈的民国版四大天王彩塑 院子左右是钟鼓楼 最里面建于明代的大慈真如宝殿是国宝,整个大殿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建成 不用涂漆、不腐不蛀,全是金丝楠木本色 九龙壁当然是北海最知名的景点之一,但九龙壁为什么会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按照影壁的功能,它的背后应该有山门和寺院吧? <p class="ql-block">确实,紧闭的大门是现在已不开放的大园镜智宝殿的山门“真谛门”,后面是“西天梵境”的附属院落“罗汉堂”, 20世纪初寺院两度被大火烧毁,解放后被改建成北海体育场,成为什刹海体校的一部分。我曾在这个寺院的原址上度过了少年时代而不知,在小学到初中时曾有四年时间每天下午在北海体育场一个破旧的平房里,师从北京最厉害的国手过惕生、张福田先生训练围棋,我们也曾在棋局间歇眼巴巴地脑补过文革期间并不开放的与我们一墙之隔的北海公园。</p> 喜爱书法的人必不能错过“快雪堂”,院子四周的游廊内嵌有晋代到元代二十位书法家的墨迹石刻四十八块。其中以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和乾隆皇帝的“快雪堂记”最为著名。 名家书法石刻 <p class="ql-block">浴兰轩</p> <p class="ql-block">这块石刻十分有趣,兰亭曲水流觞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随着顺流而下的流觞,文人轮番作诗饮酒。这块碑上记的是游戏结果:一共42个人,11个人成诗两首,15个人成诗一首,16个人没作出来,每个人被罚三觥酒。</p> 澄观堂 <p class="ql-block">“澄观堂”院子前面有一个有700多年历史,命运坎坷的元代铁影壁。这个铁影壁的材料并不是铁,而是铁黑色的火山岩;它也并不属于北海景观的一部分,原址是在德胜门外的铁影壁胡同。分别在相隔近40年的1947年和1986年,影壁和基座先后移到了北海。</p> <p class="ql-block">这个影壁之所以能在皇家园林里占有一席之地全靠实力,第一是因为它历史悠久,雕刻精美有趣; 第二是因为它的身世命运,在经历了战争、革命和动乱之后,它的基座还能在旧城改造中被发掘、找到,有着700年历史的影壁和基座终于又到了一起,这寓意实在太圆满了。</p> 阐福寺是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修建的寺院。北海著名的菊花展就在这里,原本里面有一个和河北正定隆兴寺相媲美的大佛殿,正殿大佛是由一株千年的金丝楠木刻出来的,全身镶满珍宝,其艺术价值非常高,但在民国初年被一场大火尽毁,而火灾的原因戏剧到难以置信:这里曾驻扎由袁世凯卫队改编的第一支消防队,在消防队员们还没来得及训练如何灭火时,在大殿内做饭引起火灾,全寺烧尽,国宝毁于一旦。现在来想,在国家现代化的过程里,曾经付出过各种各样的代价。 <p class="ql-block">从阐福寺出来后来到了万佛楼遗址。在万佛楼景区的西北角有座重檐八角攒尖顶十分精美的亭子,叫“妙相亭”。亭内有个16面汉白玉石塔,塔身嵌有“十六应真(罗汉)像石刻”,是五代名僧贯休的画作。据说此画原作藏于杭州圣因寺,深得乾隆皇帝喜爱,寺院住持主动献礼,但乾隆不愿掠人之美,又将画作归还。后遣宫廷画师临摹此画,对罗汉名字进行考证和修正,题写《贯休十六应真像赞》,先在圣因寺雕刻画像石塔,又在北海建妙相亭,将这套罗汉像雕刻在塔上,足见乾隆对此套画像的喜爱和所下的功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老师说,万佛楼原来有一大片皇家寺院建筑,50年代被改成了冰棍厂,现在已经夷为平地。难不成就为了生产我们小时候嘴馋的小豆、红果、奶油冰棍,国家付出过这么大的代价?</p> <p class="ql-block">关于万佛楼,现在只剩下一块碑,上面有碑文可供想象。这座碑在小西天的西南,是1987年从万佛楼遗址移立于此,四面分别用汉、满、蒙、藏镌刻乾隆御制《万佛楼落成瞻礼诗》。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拿出一张著名唐碑的式样,看得出乾隆的确是个见多识广的皇帝,不仅见过先古最好的东西,而且把这些带进了自己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当天行走的最后一站是“小西天”,以前对我而言小西天就是新街口外的一个地名,没想到居然有这么高大上的来历,这里是乾隆皇帝为母后祝寿祈福所建造的“极乐世界”殿,宏大的方亭式建筑里面是一座须弥山,山顶供奉着释迦摩尼佛,山上分布着菩萨和罗汉,据说原塑十分精美,60年代尽毁,现在这些是90年代重塑,远看还能看得过去,但已经不能算精品。文物啊,一旦毁了就再也回不去了。</p> 落日时分的“极乐世界殿”金顶 返回途中最大的惊喜,是路过仿膳时满地金黄的银杏叶及门口亮起的红灯笼,一下子点亮了冷暗下来的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