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词 传承红色文化——濮阳县实验中学“中华诗词”诵读之星活动纪实

潮儿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拓展全民阅读活动形式,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参与中感悟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濮阳县实验中学积极参与第五届濮阳“中华诗词”诵读之星网络推选活动。 此次活动诵读的内容是毛泽东主席的20首诗词,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阶段,线上阶段先由教师通过关注大河濮阳微信公众号创建班级群,学生进入班级群后,老师布置朗诵任务,学生经过反复诵读,由老师为学生报名进入网络个人赛,个人赛是从20篇必诵篇目中随机抽取5篇。经过一个暑假不懈的练习,濮阳县实验中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张琦、宋英豪、张佳乐、尹晓晨”等30余人获得了满分。在县区排行榜上濮阳县实验中学名列榜首,在濮阳市排行榜上,前5名优胜者濮阳县实验中学就占据两人。 <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小荷才露尖尖角</font></b></h1> “濮阳县实验中学”的“张琦、宋英豪、张佳乐、尹晓晨”在县区排行榜上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四、第五。 “濮阳县实验中学”的“张琦、宋英豪”在市榜上分别排名第三、第五。 金秋十月,濮阳县实验中学迎来了“诵读之星网络推选活动”线下阶段。吴俊玲校长、常同景书记、尚继远主任、史夺魁主任、胡和平主任高度重视,全体语文组教师更是躬耕细耘。从选稿到撰词,到指点诵读,再到动作的整齐划一,每一步语文老师都在精雕细磨。阳光大课间、午后休息时、晚自习上课前,校园里各个角落都留下了语文组全体教师和孩子们的身影。 <h1></h1> <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风华正茂恰少年</font></b></h1> 1925年12月时年33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毛泽东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式,写下了《沁园春 长沙》,七三班的孩子用慷慨激昂的诵读诠释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 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风展红旗,壮怀激烈!二万五千里的浩荡画卷,雄奇瑰丽,光照千秋!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留下的巨大精神遗产。长征精神是一种穿越时空,连接今古的强大力量!一首《红军不怕远征难》,谁又能说不是当代中学生在精神写照呢!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毛泽东点燃了秋收起义的篝火,开辟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38年之后,他又重上井冈山,写下了气冲霄汉的壮丽诗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三十八年弹指一挥间”,“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旧貌变新颜”。风雷响动,旌旗奋飞,那是将士们“笑谈凯歌还”;更是今天的莘莘学子发出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铮铮誓言!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的历史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巨变,这“巨变”来自于党的英明领导,来自于中华儿女的勤奋和智慧!因为,在中国历史变革的路上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有一个强国梦!<br> 每一步都是追逐,自己的高峰自己建筑;翅膀在天空龙飞凤舞,许下的诺言句句算数。<br> 每一步都是领悟,成败的旅途积累丰富,生命爆发出无穷的力度,去打开未来的窗户。<br> 逐梦之路,逐梦之路,用我们的奋斗,去开启明天的幸福! 毛泽东写于1957年5月11日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不仅是抒发悼念情感之作,更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八一班深情的诵读,悲壮中积蓄着力量。 只有站在高山之巅,才能领略到苍山如海的美景;只有经历过挫折与失败,才会感受到残阳如血的悲壮。湘江一战,红军险遭灭顶;遵义会议,毛主席重掌革命帅印。红旗猎猎,战歌嘹亮,革命终于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激情挥毫《忆秦娥 娄山关》。<br>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词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饱和磁性的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孩子们沐浴在红色诗词的芬芳中,感受祖国在巨变,体会伟人的豪迈,更领悟到结束了100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来之不易。今日的诵读,不仅传承了红色基因,更为濮阳县实验中学的学子注入了学习的力量,相信他们会以今日之举为契机,抒写好人生的壮丽篇章!

诵读

濮阳县

中学

诗词

毛泽东

实验

传承

张琦宋

革命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