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微德育,以小求实,从小处着眼,让德育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这种对接,是德育实效性的起点;小微德育,以小求精,让每一个教育者都俯下身去体察学情,在操作上把事情做深做透,这是“精”的基础;小微德育,以小求适,不做一刀切的德育,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展现独特的育人功能;小微德育,以小求新,在教育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德育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强大生命力;小微德育,以小求长,实践证明,“求实、求精、求适、求新”的项目,就是一定能长期坚持做下去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今天,借本次上级检查的机会,老师和孩子们登上了展现自我的舞台,铿锵的鼓声传扬励志鼓韵;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传扬着磅礴大气的诗韵;婀娜多姿的舞韵展现出孩子们活波可爱的神采;整齐划一展体韵;彬彬有礼是礼韵……</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来自四五六年组</p> <p class="ql-block">激情澎湃的青年女教师敲起大鼓毫不含糊</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大班表演的《五古.咏指甲花》</p> <p class="ql-block"> 几年来“润之诗韵”小微德育项目形成了学校“一经”“三纲”“五行”“七润”的特色体系。以“润之诗韵”主席诗词诵读为主干,通过“书润、鼓润、笔润、体润、礼润、舞润、史润”为主体的“七浸润”,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按照这一主题纳入体系。</p> <p class="ql-block"> 《呈父亲》充满了童真童趣,又提现了主席在孩童时代不同凡响的气魄。</p> <p class="ql-block"> 《采桑子.重阳》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它写了泞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p> <p class="ql-block"> “润之诗韵”小微德育特色项目以德为首,‘润’文化为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p> <p class="ql-block"> 活泼可爱的布谷鸟跳着动人的舞蹈,带着美丽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 《清平乐.会昌》是毛主席长征创作的开篇之作,是危急形势下革命乐观主义的艺术展现。</p> <p class="ql-block"> 师者以“润”,学者思“向”,在德育“润”文化的滋养下,莘莘学子在青青校园中领略伟人胸襟,传承英雄精神,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双丰收。</p> <p class="ql-block"> 在“润德厚生 臻于至善”办学理念指引下,我们紧紧围绕“培养向真、向善、向美、向荣的优学子”办学目标,全力打造“润之诗韵”特色项目已成为传播红色经典的靓丽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