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或元 磁州窑潇湘八景之远浦归帆四系瓶

《阅章聆瓷》

四系瓶是磁州窑器物中极富特色的一类。它的造型挺拔,细部变化多端,颇具北方粗犷、豪放之气韵。四系瓶的特征多为:器物上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或褐釉,并在白釉部分绘画、书写,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效果突出。它的装饰技法以釉下彩黑绘为主,装饰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有人物、花卉、龙凤、鸟禽、诗文、馆铭等等,不一而足,尤其是书写“渔村落照”、“江天暮雪”、“远浦归帆”等“潇湘八景”内容和“仁和馆”、“太平馆”、“八仙馆”等“馆铭”的四系瓶最具代表性。 瓶口带三系、四系是为了便于提拎、悬挂、移动器物而制的,这与宋元时期北方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有的专家在分析金代瓷器特征时指出:“……讲求实用是金瓷造型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特别是金代东北地区早期的陶瓷产品,瓶、壶、罐等多配有双系、三系和四系耳,这种便于悬挂提拿的造型特征很可能与女真民族早期的游牧渔猎生活有密切关系。” 元 / “远浦归帆”字四系瓶 / 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收藏 湘水从广西发源,流经湖南零陵,与从九嶷山北流的潇水会合,称为潇湘(今称湘江),流入洞庭。宋人曾画潇湘风景山水画八幅,称为“潇湘八景”。古潇湘八景,相传为潇湘一带的湖南八处佳胜,为宋沈括《梦溪笔谈 书画》中所描述。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衡阳回雁峰)、远浦帆归(湘阴县城江边)、山市晴岚(湘潭昭山)、江天暮雪(长沙橘子洲)、洞庭秋月(洞庭湖)、潇湘夜雨(永州城东)、烟寺晚钟(衡山县城北清凉寺)、渔村夕照(桃源白麟洲)。从北宋起,潇湘夜雨、远浦归帆、洞庭秋月等“潇湘八景”就被确定为湖南省的著名景观。潇湘八景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景观特征的山水文化,给后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位于湘江尾闾、湘阴县城湘江边的“远浦归帆”景观更是蜚声中外。它描绘的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乡晚归图。千余年来,过往文人骚客以此景为题多有吟咏,并不乏名家传世之作。宋代大画家宋迪在此绘下传世巨作《潇湘八景图之远浦归帆》,以其高度的艺术性蜚声海内外。元代马致远作《寿阳曲.远浦归帆》:“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此曲描绘的是一幅渔人晚归图,全曲意境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逸而又淡雅,透露出追求宁静生活的恬淡心境。<br> 牧溪 潇湘八景·远浦归帆 牧溪是中国早期的禅僧,在中国并未受到重视。似乎是由于他的画多少有一些粗糙,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几乎不受尊重。但在日本却得到极大的尊崇。牧溪的“溪”亦作“奚谷”,相传俗姓李,生卒年不详,是十三世纪中国南宋时代的禅僧画家,南宋灭亡后圆寂。他曾因抨击当朝权贵贾似道而遭到追捕,四处逃亡,足见他是个富于正义感的人。日本大东急纪念文库所藏古籍《松斋梅谱》中评价牧溪的绘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中国《画继补遗·卷上》这样记载着蜀人牧溪:“僧法常,自号牧溪。善作龙虎、人物、芦雁、杂画,枯淡山野,诚非雅玩,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正是这份“清幽”摄住了追求“物哀”与“幽玄”的日本人心。在日本,凡知道牧溪的人大都知道他的代表作《潇湘八景图》。此图描绘了洞庭湖及其周边地区的八种风景,其中的一些画面成为日本庭园设计的起源。 湘阴洋沙湖渔窑小镇,是按照潇湘八景之一的远浦归帆的意境开发建设的明清风情小镇。占地300余亩,依洋沙湖而,以洞庭湖渔文化和洋沙湖窑文化为灵魂,43家明清风格的院落,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巷深弄,枕河人家,立刻给人一种江南水乡风韵。一景一故事,一院一设计,尽显东方富贵的神韵和千年古镇的繁华。“枕水湖边,梦中徜徉”令游客陶然忘忧。是一个集风情客栈、民俗戏院、渔窑文化馆、湖湘美食街等为一体的风情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