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参与人:高一化学组所有老师</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3日,阳泉市第十一中学校高一化学组进行了常规教研。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确定教学进度,二是第三节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内容。</p> <p class="ql-block">第一项:确定教学进度。</p><p class="ql-block">在11月24日月考之前完成第三章的教学工作。</p><p class="ql-block">第二项:第三节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内容。</p><p class="ql-block">“气体摩尔体积”是在系统学习“物质分类及其变化”之后,从常见无机物及性质入手,既进一步补充了丰富的感性认知材料,又可为后面继续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关化学计算及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打下基础,气体摩尔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宏观质量之间的计算等知识之后,学生接触的又一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之间转化的知识,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宏观体积与微观因素是相互联系的,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建立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并进行相关的计算;建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研究物质转化过程中物质间定量关系奠定基础。“物质的量浓度”是《新课标》中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前面两节内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以及气体摩尔体积”学习的基础上,介绍物质的量浓度,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概念完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比较抽象,故教材引用实际生活中的图片等情境素材,增强趣味性;同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概念、应用概念,以“例题”的方式,规范解题步骤,为学生体会宏观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与微观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交织进行,体现定量实验的特点,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在知识方面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物质的量的“宏观和微观的桥梁”作用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物理课上学习的物质三态变化、温度和压强对气体的体积的影响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知识准备,本节课的概念抽象,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难度高,与学生原有的认识如气体的体积会产生认知冲突。在能力方面,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形象思维占有相对的优势,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而且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能力尚还欠缺,这些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与同学交流分享,从学生认识基础出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设问、类比启发、实验探究、重点讲解并辅以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联想,动手操作,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新知。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前面两节内容均是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学习,概念多且抽象,故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本节内容学习的过程中,降低了化学计算的难度,且主要采取学生回顾已学知识“质量分数及其稀释”及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展开新知识的学习,在已学知识和新学知识之间设置问题为桥梁,降低学习难度及陌生度,激发学习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通过本次活动,统一了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易混点,解决了个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统一了教学进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