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1月9日和11月11日,曾是让湘北百姓难忘的日子,湖南北部两县临湘与岳阳分别于此日沦陷。日军舟车并举,烧杀掳掠,从占据不久的武汉发兵,为进一步南侵做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临湘是湖南第一个全境沦陷的县城,随后的七年间,日军欲攻占长沙,派重兵进进出出,在湘北这片土地上如履带般反复碾压,军民奋起反抗,在中国抗战史上书下浓彩重墨的一段华彩乐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8年11月9日,临湘县全境沦陷;日军继续南下,11月11日岳阳沦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本篇重点讲讲门户之地临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临湘市,为湖南省县级市,由岳阳市代管,位于湖南省东北端,北部与湖北省相接,因滨湘水与长江会合之处而得名,素称“湘北门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临湘位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西北临长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南部是大云山,山的背面为岳阳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京广铁路线从中部贯穿而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百度百科这般描述临湘:境内最高山药菇山海拔1261.1米,最低点江南谷花洲23米。长江流经市境内西北边沿,全长32.7公里。境内河流桃林河、坦渡河、源潭河蜿蜒北注长江。东北角的黄盖湖为湖南省第二大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临湘文化深厚,龙窖源是瑶族先民“飘洋过海”的早期“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临湘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竹木之乡”、“茶叶之乡”以及“有色金属之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吴竞先生于1946年写的《临湘抗战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吴竞(1888-1962),字怡庭,名外仲。毕业于湖南高等政法学校,1927年任陕西省留坝县县长,1928年母逝,辞职回临湘,任临湘简易师范校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日军大举南侵,水陆并进。中国军队在艰难地阻击着沿铁路线继续南侵的日本军队,他们整营整连地牺牲,血染湘北山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1月9日,日军司令官岩崎民男率部乘汽艇从长江太平口闯入黄盖湖,然后兵分两路合围长安。驻守在季台张家银珠岭碉堡中的国军,抵抗一阵后,寡不敌众,撤退。11日,日军从羊楼司入心田畈、板桥、渔潭,直扑桃林,配合其水路占领岳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日寇来势汹汹,乡民纷纷避往山中,临湘县长李锡年惊恐不已,逃往长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据临湘起义人员姚凤舞1984年在回忆录中写道:“日寇侵驻临湘时,县长李锡年贪生怕死,只身逃遁临湘后,县内一时群龙无首。1938年农历9月国民党部队炸桥的第二天下午,我去忠防新田畈找王翦波。王翦波是一条闯荡江湖的汉子,后来参加了蔡锷的护国军,在金华衮部当过副官。在黄埔军校和高级步校毕业后又出任湖北通山和浙江海宁两县县长,是当时留在县内声望较高的人物。我当时只有20多岁,以陆城南岸防空哨长的身份,怀着满腔的抗日热忱找到王翦波。在这以前,来过王翦波家的人很多,有失学、失业青年,小官吏,中小地主和绅士。他们的阶级地位和政治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在抵抗侵略者,保家卫国这个大方向上,都是一致的,只是苦于找不到一个领头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下为《临湘山志》插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临湘沦陷的第二天,1938年11月10日。一个消息在临湘精英阶层中悄悄传递着:到离城40里以外的胥冈山集合开会去!胥冈山上翠竹流碧,几株胜于二月花的红叶在蓝天白云中摇曳,在何家铺的堂屋里,坐着满满一屋人。大家表情凝重,静听着远处不断传来的枪炮声。众人推举王翦波担起重任,带领民众应对危局。于是王翦波不再推辞,在危机时刻主持召开了临湘人民自主抗日的党、政、军联席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会议开了两天,对战时面对的各项事宜作了全面的安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不久,省政府的委任状下达,并派专人送来县印。任命他为临湘县长兼第七挺进纵队第十一支队长,随后又任命岳阳县长黎自格为第十二支队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临湘县政府先设在胥冈山、晓煦山方圆仅数十里,活动范围狭窄,回旋余地小,故以岳阳为后方,在受到敌人进攻时,就向岳阳山区转移。岳阳有临湘为前哨,有了安全感,这两个县唇齿相依,互相支援。王翦波与黎自格个人关系甚好,第三次长沙会战后,九战区提升王为第七挺进纵队司令,黎为副司令,后改第七挺进纵队为第四,两人为第四挺进纵队的正副司令,此乃后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日军占领湘北后严防死守,仅临湘县内就设立了50多处据点,多如蛛网的据点,表明他们坚守的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但是他们在这里没有过上一天安稳的日子,抗日游击队出自农家,他们拥有天时地利,不停歇地给日军找麻烦,使他们不得一夕安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翦波有句名言:“游击队难民化,难民游击队化。”这个颇像文字游戏的口号,是湘北抗日游击队的真实写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民国的档案中,查到了许多对湘北游击队与国军联手作战的记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 时称湘北会战,后统称为长沙会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此次会战打的遮天蔽日、异常惨烈,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所取得的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长沙会战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前后共四次的长沙会战中,湘北游击队都有不俗的表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期间湘北游击队和国军密切配合,破坏敌人的运输线、交通线、通讯线,为会战胜利垫定了基础。因运输线被阻断,日军不得不撤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年的战地记者,多次情不自禁地赞叹湘北老百姓,并号召全国的百姓向他们学习。因这些百姓觉悟高,机智勇敢,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军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记者们感谢湘北的百姓,虽然频繁的战争让他们倍受摧残,吃尽了苦头,但他们意志坚定,明白大事大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2年8月,杨森由临湘县县长王翦波陪同上大云山检查布防。他们行至黄梁伞,回想起湘北抗战中死难的将士,决定在大云山刻碑纪念。他们选择大云山隆兴宫外一块巨大石壁,由杨森亲笔题词,王翦波督刻。请来40名石匠,花了两个月时间,将石壁凿成90平方米 的平面,完成了泐石任务。“三战三捷”四个大字,每字占2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三战三捷的左边,镂刻了64个注解文字:“倭寇侵我中国,在湘北相持五年,中经大举犯长沙三次,赖民众协力,将士用命,都予击溃。国人正精诚团结,矢志澄清,泐石共勉。杨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七年中,临湘境内与敌人大小游击战300多次,死伤日军5000余人,生俘日军117人。据老人们回忆,王翦波游击队有一万多人,全部是临湘和岳阳的子弟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因王翦波县长率领民众顽强抵抗,日寇对他恨之入骨。临湘军政机构迁至大云山北麓的鳌头山后,日军获悉,对鳌头山实行三光,炮火猛袭鳌头山、抬头源。同时对翦波个人的报复也是疯狂的。日本兵来到忠防新田村,他们围住王家世代居住的祖屋,浇汽油烧毁,依然不解气,又拉来碾子,将祖屋的废墟一寸一寸碾压成粉末。他们对抵抗者恼羞成怒的仇恨,通过滚动的碾子发泄着,其咬牙切齿的神态可见一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9年初,临湘县政府迁至大云山的谢家山,曰军得到消息后又偷袭炮轰了谢家山。当时王翦波正在一楼,第一发炮弹掀去了二楼屋顶,第二发炮弹横插进一楼,因是哑炮没有爆炸。1942年,临湘县政府又迁至黄金坑。1944年冬县政府再迁至大云山南麓的车廖家(今云山乡云山村)。抗战期间,县政府七易其址,辗转七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日本鬼子在这片占领区内不得安宁,每次遭受袭击后,总要伺机报复,他们抓不到游击队,便对附近的村庄下手。为此翦波要求游击队员尽量选择远离村落的地方打击敌人,每次作战之后都要尽量打扫战场,掩盖作战的痕迹。随着战争的进程,夺得敌人的武装多了,王翦波及时装备了游击队,小钢炮有了,掷弹筒有了,可以在较远处击中敌目标,杀敌的规模也大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游击队的功绩离不开百姓的支持,他们骁勇善战、听从指挥,为湘北的抗战做出了突出贡献。例如年近六旬蒋味庭老人,自家乡沦陷后,亲率子孙13人参加游击队,并将历年积蓄的800元捐赠给出征军人家属。为此1940年2月,第9战区总司令部赠给他老人家 “毁家纾难”匾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湘北的老百姓、游击队与抗日军队的关系非常融洽。百姓帮着运输弹药,支援前线,宁可自己不吃,也要支援部队。翻阅当年报纸,随处可见记者对湘北百姓的赞赏,他们讲述了许许多多湘北老百姓支援抗战的事迹,在编者按中还提议后方的民众要向湘北的百姓学习。这种融洽的军民关系,带有浓厚的重情义、守信用的乡贤文化色彩与子弟兵情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抗战胜利后,升为第四挺进纵队司令的王翦波在大云山上树了一块“大云山抗战胜利纪念碑”。如今,这些石刻都保存完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抗战胜利后,临湘县政府与临湘中小学一同迁回长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县长兼挺进队司令,抗日是他的主要工作,其县政也颇有建树。如沿铁路线开创性设立了路南、路北管理模式;成立农业研究所,引进稻种分发给乡民;兴修水利、引水上山;组织运回日军封锁的食盐定额分配给各户;大力兴办起各种层次的学校;建起造纸厂与服装厂;在乡间禁赌博、扫恶习,树新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为记住11月9日这个痛心的日子,在临湘县在大云山的流亡小学称为“一一九小学”,抗战胜利后,临湘中小学随县政府迁回长安。重建的学校在当时设施先进,县长亲任校董,教育局长兼任校长,"不能穷教育"的理念在那个刚刚结束战争的困难时期,彰显得格外分明:这里是全县第一个用上电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7年,我几经周折找到了昔日的一一九小学,今天的临湘市第一完全小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隔着校门望去,遥想当年几个姨妈在这里读书的情景,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物是人非。</span></p> <p class="ql-block">一一九小学成为历史,11月9日年年会如期而至,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罢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告别小学,来到临湘火车站,说实话有些失望。因之前在史料中对这个火车站太熟悉了!日本人入侵时,首先重兵把守的就是这里,而游击队想方设法破坏、袭击的也是在这里。反水的民族英雄似乎还在这里上演过一场引爆日方军需车的故事,还有前来视察的冯玉祥将军也是刚从这儿离去,便来了日军轰炸机……总之,这里发生的故事太多了!如此显赫而重要的车站,怎么就成了今天这般模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走进候车室,定点开放的通知让人更加惊愕。此次专门来坐一段临湘到岳阳的火车,是因常听长辈讲起当年去岳阳时乘车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社会的发展,旧有的交通工具被新的所取代,败落也是自然的。只有我们在回望中还能看到昔日的身影,难免心生戚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湘北人民并没有忘记那段历史。</span></p> <h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临湘市人民政府网</b></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发布平台 > 部门单位 > 市委党史研究室 > 临湘人物</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22px;">王翦波抗日宣誓:不胜不已!不死不已</b><span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 font-size:22px;">!</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编稿时间: 2015-05-18 00:00 来源: 史志办 </span></h1><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span><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誓死抗日不胜不已</b></h1><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1938年11月9日,日军大举南侵,临湘县城沦陷。11月10日,县长李锡年带印弃逃,临湘处于无政府状态。</span></h1><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11月11日,海宁沦陷后卸职回临湘的王翦波,邀集临湘县部分官绅和知名人士在胥岗山开会,商议抗日大计,一致推举王翦波担任国民政府临湘县长,并兼任国民兵团团长。王翦波本着誓死救亡报国的忠诚,临危受命。先后被任命为第九战区挺进军第七纵队第十一支队长,后升为七纵队、四纵队司令,并兼任临湘县长。</span></h1><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王翦波就职时发表抗日宣誓:“不胜不已”!“不死不已”!!“愿临湘三十万人民作整个壮烈牺牲,不愿亡国版图上有临湘的名字,将来的亡国奴有临湘的遗民”!!!在国难当头,一致对外,毅然扛起了组织全民抗日的大旗。</span></h1><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临湘军政机构刚成立时,县政府迁至大云山北麓的鳌头山。日军获悉后,在鳌头山实行三光,炮火猛袭鳌头山、抬头源。1939年初,临湘县政府迁至大云山的谢家山(今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分场),县保安团驻山上屋,县党部驻冲头屋,三青团教育局驻车家山,电台设黄金坑。日寇炮击谢家山后,1942年,临湘县政府又迁至黄金坑。1944年冬县政府再迁至大云山南麓的车廖家(今云山乡云山村)。抗战期间,曾七易其址,辗转七载。</span></h1><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期间,王翦波的武装有三种:挺进纵队,专门袭击日寇,第七挺进纵队第十一支队有三个大队,每大队下设3个中队,共有1500兵力;保安队维护社会治安,王柏仲为保安大队长;还有一个特务排,即县府的警卫排,有3个班,36人。还有临湘路南路北的铁路破坏队。</span></h1><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1945年6月底,王震率领的南下支队从湘北撤走后,王翦波将县政府设山上屋(大云山林场一分场),电台设车廖家。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临湘县政府于10月2日迁回长安,沿途老百姓夹道欢送,送茶水煮鸡蛋,盛况感人至深,在长安举行了隆重的“打败日本侵略者、县治迁回长安”的庆祝大会。长安城东西南北四门挂上本县名士学者撰写的以翦波嵌名的对联,以示庆贺,如“翦彩绣平原,汗马八年征战士;波光摇碧落,楚江一览太平天。”“翦裁南国冠裳,万户弦歌湘水北;波动中天云影,三军凯唱大江东。”。</span></h1><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抗战胜利后,当时记者采访王翦波有何感想,王说:“八年抗战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现在只想大睡三天啊!”</span></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焦土之上全民抗战</b></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寇进攻湖南时,湘北门户岳阳临湘两县首先沦陷。有资料表明,日寇在临湘犯下滔天罪行,烧毁房屋4万多栋,杀害临湘民众25905人,劫夺粮食实物不计其数,宰杀耕牛5万头,荒芜田地10万余亩。临湘简直变成了一片焦土。仅在岳阳县大云山境内,在山上屋、冲头屋、车廖家三处大屋场,就烧毁房屋120间,杀害无辜民众52人。3个日本兵并在冲头屋将谢先右杀害后,剖腹取肝,饮酒作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寇的暴行,激起了焦土之上的全民抗击。王翦波的挺进纵队配合国民党正规军参加了长沙三次会战。他派遣和指挥游击队、破坏队在临湘羊楼司等地的铁路、公路沿线伏击日军据点,无数次炸毁铁路、公路桥梁运输线,炸毁日军军火弹药库。</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悉,大敌当前,王翦波镇定自若。有一次在山上屋理发时,日军从贺畈方向一颗炮弹打中了理发的堂屋,理发师连忙拉他转移。王说,小鬼子的炮弹不会有第二次了,硬是坐在原地理完了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本战俘冈村宁次说:他在湖南最怕两个人,头一个就是王翦波。由此可见王翦波游击队的威力。七年中,临湘地方武装与敌人大小游击战300多次,死伤日军5000余人,生俘日军117人,缴获日军大量武器来武装自己。</span></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军纪之内爱憎分明</b></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那些投靠日军筹办日伪维持会的铁杆汉奸,王翦波决不姑息。他下令枪毙了7名顽固汉奸,包括抚养过他的叔父王雁堂。当年,《大公报》等报纸称王翦波“大义灭亲”。凡为非作歹,无视抗日大政军规的,王翦波一律严惩不贷,如处决柳厂乡乡长廖冠英。“谁侮辱了老人或妇女,等于侮辱了我的父母和亲属。”在大云山抗战的8年中,王翦波吏治严明,手下及士兵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只要有人向他告发部下侵害百姓,都会严查严惩。</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山上屋,有人告发一名士兵欲强奸民女,王翦波下令痛打三十大板,并清除出伍。王翦波的本家侄子王夭生,因赌博也被王严惩。</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战期间,王翦波下令,不向人民征粮纳税,他以民为本,为农民无偿提供优良稻种和食盐。每到过年时,他都要安排专人称几斤肉去看望70岁以上的老人和特困民众。同时,王翦波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他一生不赌博打牌,不吸烟喝酒,不搞任何特殊化。他与士兵同穿灰军服,一件军棉衣穿了两年,翻过来缝补后又穿了两年。</span></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炮火之下情倾教育</b></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炮火纷飞的岁月里,战时教育同样是王翦波关注的一件大事。</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上任临湘县长的第一天,就通知全县各保小学能复课的一律要复课。从1939年到抗战胜利,王翦波先后五批护送2000余名6-12岁的难童,分赴茶陵、攸县、衡阳、沅陵、花垣等地保育院和儿童教养院读书,由政府负担全部费用。同时还护送了1309名青年赴武冈等地上国立中学。</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临湘沦陷后,王翦波召集教育界人士解决复课、转移教学问题。1944年夏,王推荐方经国为校长,把临湘停办了多年的初级中学迁到岳阳县大云塅,有6个班级,300多名学生。在谢家山,王翦波还办了一所难童学校,有学生30人。这些被送往外地就学和在本地复课的中小学生,后来大多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才。</span></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碑石之中不忘国耻</b></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2年,王翦波召集20多名石匠,在大云山隆兴宫外凿平了180平方米的石壁,镂刻了杨森题写的“三战三捷”抗战摩崖石刻。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王翦波为记述临湘县民众抗日守土的历史,在隆兴宫树立了一块“大云山抗战胜利纪念碑”,该碑高2.2米,上小下大,四面阴刻。碑文如下:</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大云山湘北抗战基地也,民二十七年十一月九日,日寇陷临邑,时李锡年弃印走长沙,地方骚动,人心难驭。适王翦波先生自浙江海宁解职归,危难中受命主持县政于大云山麓,设县府行署,荏苻顿靖。旋升第九战区挺进军司令兼临湘县长,同仇敌忾,志士影从,而湘北抗战伟业遂奠其基焉。迄寇降,历时七载,经数百十战,忠勇奋斗,卒保湘垣。敌尝谓太行山为盲肠炎,大云山为扁桃腺,其胆寒可知矣。今胡尘已灭,国耻已雪,邑人建碑纪念湘北抗战,勒石以遂树碑之遗愿欤。临湘□庭李□□撰以志,荣叶□敬书。</b></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块抗战胜利纪念碑至今尚存,只是文字已难以辨认,现移至三捷碑公路边上。查阅“民国三十七年”临湘《方山二集》,在吴兢《大云山考异记》中,有“近年四川杨子惠将军在石壁上有‘三战三捷’四字,每字径一丈,邑侯王翦波氏拟将隆兴宫改为忠烈祠,鸡子石旁树立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已庀材鸠工,不日可成。”之语。刘维世撰《岳临忠烈祠募修启》中也提到:“两县当宁,以大云山为湘鄂名山,又为游击队根据地,实宜建筑临岳忠烈祠,凡在两邑境内死难志士,无论主客男女,一律入祠奉祀。”此文撰于乙酉年,当为1946年。可惜因内战此举未竟,倘当初把隆兴宫改为忠烈祠,并修建大云山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则长沙三次会战的历史会更加清晰,人们回顾抗战历史,不忘国耻,也就更能鉴史察今,励其爱国之心志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云山横亘于湘北岳阳临湘两县之边,山势险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期间,日寇自武汉四次进犯长沙,大云山扼湘北咽喉,自然是战守争锋之地。我守军与日寇在新墙河隔水对峙,殊死战守长达7年之久,最终我军取得长沙大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长沙会战(又称湘北会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纪念长沙三次抗战胜利,1942年8月,国民党第九战区副司令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杨森与王翦波同上大云山检查军事布防时,在王翦波建议下欣然题写了“三战三捷”碑四个大字和65字碑文,由王翦波请石匠镂刻于大云山隆兴宫外的大型石壁上,现已成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尽管饱经风霜,但是我岳阳县大云山抗日丰碑“三战三捷”摩崖石刻却依然保存完好,在灿烂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镌刻73年来,她一直在向世人诉说着中国守军抵抗外侮、保家卫国的英勇顽强,抒发着对以身殉国的死难将士的缅怀敬仰。</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相关链接:王翦波(1900-1958),临湘县忠防镇心田畈人。他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民国7年,亲谒孙中山宣誓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8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黄埔)学校第6期。结业后先后在湖北鹤峰、通山、浙江海宁任县长。抗战爆发,海宁沦陷后卸职回临湘,任第九战区挺进军第七(后为第四)纵队司令兼临湘县长,毅然扛起了组织全民抗战的大旗。1958年病逝于台湾。</span></p> <h1>湖南民革</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王剪波和三次长沙会战</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扬新人 刘铁山 谢雄宇</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云山横亘于湘北岳阳临湘两县之边,盘旋七十二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期间,日寇自武汉攻占长沙四次,大云山扼湘北咽喉,自然是敌攻击之目标。前三次长沙会战,日寇投入42万兵力,中国守军投入74万兵力,最终我军取得长沙大捷。国民党第九战区副司令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杨森为纪念长沙三次抗战的胜利,于1942年8月与王翦波同上大云山检查军事布防时在王翦波建议下欣然题写了"三战三捷"碑四个大字和65字碑文,由王翦波请石匠缕刻于大云山隆兴宫外的大型石壁上,现已申报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中提到"倭寇中经大举犯长沙三次,赖民众协力,将士用命,都予击溃",充分肯定了王翦波指挥的抗日游击挺进纵队和其它地方武装协同国民党正规军英勇抵御外侮、守土保国的卓越功绩和英勇精神。</span></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翦波(1900-1958),临湘县忠防镇心田畈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1929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黄埔)学校第6期。结业后先后在湖北鹤峰、通山、浙江海宁任县长。后任国大代表,1958年病逝于台湾。抗战爆发,海宁沦陷后卸职回临湘,任第九战区挺进军第七(后为第四)纵队司令兼临湘县长,毅然扛起了组织全民抗战的大旗。临湘县政府也迁于大云山地区,曾七易其址,辗转七载。国难当头,一致对外,王翦波成为八年抗战中的抗日英雄。由于他在湘北会战中抗敌功勋卓著,报纸上屡有报道,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二等国花勋章的嘉奖。</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8年11月9日,日军大举南侵,临湘县城沦陷。11月10日,县长李锡年带印弃逃。临湘处于无政府状态。11月11日,王翦波邀集临湘县部分官绅和知名人士,在胥岗山开会,商议抗日大计。大凡非常时期,必有非常之人,建立非常之功,所谓时势造英雄。会议一致推举王翦波担任国民政府临湘县长,并兼任国民兵团团长。王翦波本着誓死救亡报国的忠诚,予以接受,接着省政府正式任命。王翦波发表就职宣誓:"不胜不己","不死不己","愿临湘三十万人民作整个壮烈牺牲,不愿亡国的版图有临湘的名字,将来的亡国奴有临湘的遗民"。会议研究了抗日大政的人事、军需保障、县治迁移、经济和文化教育问题,实行政党军一体体制,王生洪任国民兵团副团长,王生浚为国民党临湘县党部书记长,任命了各乡镇长,恢复了保甲。九战区长官对王翦波甚为了解,先后任命王翦波为第九战区挺进军第七纵队第十一支队长,后升为七纵队、四纵队司令,并兼任临湘县长。王翦波振臂一呼,抗日守土的战斗在湘北大地打响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临湘军政机构刚成立时,县政府迁至大云山北麓的鳌头山。日军获悉后,在鳌头山实行三光,炮火猛袭鳌头山、抬头源。1939年初,临湘县政府迁至大云山的谢家山(今岳阳县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分场),县保安团驻山上屋,县党部驻冲头屋,三青团教育局驻车家山,电台设黄金坑。日寇炮击谢家山后,1942年,临湘县政府又迁至黄金坑。1944年冬县政府再迁至大云山南麓的车廖家(今岳阳县云山乡云山村)。这时,王翦波的武装有三种。挺进纵队,专门袭击日寇;王的第七挺进纵队第十一支队有三个大队,每大队下设3个中队,共有1500兵力。保安队维护社会治安,王柏仲为保安大队长。还有一个特务排,即县府的警卫排,有3个班,36人。还有临湘路南路北的铁路破坏队。1945年5月,王翦波被南下支队359旅赶走,至6月底,王震率领的南下支队从湘北撤走,王翦波仍返回大云山,县政府设山上屋(大云山林场一分场),电台设车廖家。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临湘县政府于10月2日迁回长安,沿途老百姓夹道欢送,送茶水煮鸡蛋,盛况感人至深,在长安举行了隆重的"打败日本侵略者、县治迁回长安"的庆祝大会。长安城东西南北四门挂上本县名士学者撰写之以翦波嵌名的对联,以示庆贺,如"翦彩绣平原,汗马八年征战士;波光摇碧落,楚江一览太平天。""翦裁南国冠裳,万户弦歌湘水北;波动中天云影,三军凯唱大江东。"王翦波发表了"为我县迁回长安敬告民众书"。</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大云山七年抗战中,王翦波树起了抗日的旗帜,干出了可歌可泣的惊天勋绩。</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焦土之上全民抗战 日寇进攻湖南时,湘北门户临湘岳阳两县首先沦陷。有资料表明,日寇在临湘犯下滔天罪行,烧毁房屋4万多栋,杀害临湘民众25905人,劫夺粮食实物不计其数,宰杀耕牛5万头,荒芜田地10万余亩。临湘简直变成了一片焦土。在岳阳县的大云山上,笔者作过调查统计,仅山上屋、冲头屋、车廖家三处大屋场,就烧毁房屋120间,杀害无辜民众52人。3个日本兵在冲头屋将谢先右杀害,剖腹取肝,饮酒作乐。日军在车廖家时,杀害了22人,其中一名50多岁的妇女被强奸至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寇的暴行,激起了焦土之上的全民抗击。王翦波的挺进纵队配合国民党正规军参加了长沙三次会战。平时,他派遣和指挥游击队、破坏队在临湘羊楼司等地的铁路、公路沿线伏击日军据点,无数次炸毁铁路、公路桥梁运输线,炸毁日军军火弹药库。日本战俘冈村宁次说:他在湖南最怕的两个人,头一个就是王翦波。由此可见王翦波游击队的威力。七年中,临湘地方武装与敌人大小游击战300多次,死伤日军5000余人,生俘日军117人,缴获日军大量武器来武装自己。大敌当前,王翦波指挥若定,艰苦卓绝。有一次在山上屋理发时,日军从贺畈方向一颗炮弹打中了王翦波理发的堂屋,理发师连忙拉他转移。王镇定自若,说,小鬼子的炮弹不会有第二次了,硬是坐在原地理完了发。抗战时,士兵和官长每人每天8分钱,三升谷,想见其艰苦。抗战胜利后,记者采访王县长有何感想,王说,八年抗战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现在只想大睡三天啊。</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严肃政规军纪,官兵一致,亲疏同等 对那些投靠日军筹办日伪维持会的铁杆汉奸,王翦波决不姑息。他下令枪毖了7名顽固汉奸,其中一名叫王雁堂的,是王翦波的叔父,抚养过王翦波,王翦波忍痛下令处决。当年重庆《大公报》等报纸曾刊登报道说王翦波大义灭亲。凡为非作歹,无视抗日大政军规的,王翦波一律严惩不殆,如处决柳厂乡乡长廖冠英。在大云山抗战的8年中,他吏治严明,手下及士兵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只要有人向他告发部下侵害百姓,王翦波都会严查严惩。在山上屋,有人告发王的一名士兵欲强奸民女,王下令痛打其三十大板,清除出伍。王的本家侄子王夭生因赌博被王翦波严惩,夏天光着膀子的士兵要坐班房禁闭。而他对老百姓则是倍加爱护,从不扰民。他在车廖家时就说过,谁侮辱了老人或妇女,等于侮辱了我的父母和亲属。守卫在大云山7年,每到过年时,他都要安排专人称几斤肉去看望70岁以上的老人和特困民众。抗战期间,王翦波下令,不向人民征粮纳税,他能以民为本,为农民无偿提供优良稻种和食盐。王翦波特别严格要求自己,他一生不赌博打牌,不吸烟,不喝酒,不搞任何特殊化。他一生没有照顾过自己的子女,而留下的只是子女亲属受其株连。王翦波与士兵同穿灰军服,他的一件军棉衣穿了两年,翻过来缝补后又穿了两年。在战时王翦波的餐桌上与士兵们吃的没有二样。</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重视人才培养,抢救沦陷区儿童入学 战时教育是王翦波特别关注的一件大事。他上任临湘县长的第一天,就通知全县各保小学能复课的一律要复课。从1939年到抗战胜利,王翦波先后五批护送6-12岁难童2000余人分赴茶陵、攸县、衡阳、沅陵、花垣等地保育院和儿童教养院读书,由国家负担全部费用。同时还护送了1309名青年赴武冈等地上国立中学。临湘沦陷后,王翦波召集教育界人士解决复课、转移教学问题。1944年夏,王推荐方经国为校长,把临湘停办了多年的初级中学迁到岳阳县大云塅,有6个班级,300多名学生。在谢家山,王翦波还办了一所难童学校,有学生30人。这些送往外地就学和本地复课的中小学生,大多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1942年,王翦波召集了20多名石匠,在大云山隆兴宫外凿平了180平方米的石壁,缕刻了杨森题写的"三战三捷"抗战摩崖石刻。这是杨森将军和王翦波留下的宝贵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王翦波为记述临湘县民众抗日守土的历史,在隆兴宫树立了一块"大云山抗战胜利纪念碑",该碑高2.2米,上小下大,四面阴刻。</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云山湘北抗战基地 民二十七年十一月九日,日寇陷临邑,时李锡年弃印走长沙,地方骚动,人心难驭。适王翦波先生自浙江海宁解职归,危难中受命主持县政于大云山麓,设县府行署,荏苻顿靖。旋升第九战区挺进军司令兼临湘县长,同仇敌忾,志士影从,而湘北抗战伟业遂奠其基焉。迄寇降,历时七载,经数百十战,忠勇奋斗,卒保湘垣。敌尝谓太行山为盲肠炎,大云山为扁桃腺,其胆寒可知矣。今胡尘已灭,国耻已雪,邑人建碑纪念湘北抗战,勒石以遂树碑之遗愿欤。临湘□庭李□□撰以志,荣叶□敬书。</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块抗战胜利纪念碑至今尚存,只是文字无法辩认了,现移至三捷碑公路边上。余又查阅民国三十七年临湘《方山二集》载吴兢《大云山考异记》有"近年四川杨子惠将军在石壁上有"三战三捷"四字,每字径一丈,邑侯王翦波氏拟将隆兴宫改为忠烈祠,鸡子石旁树立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已庀材鸠工,不日可成。"之语。还有刘维世撰《岳临忠烈祠募修启》中提到,"两县当宁,以大云山为湘鄂名山,又为游击队根据地,实宜建筑临岳忠烈祠,凡在两邑境内死难志士,无论主客男女,一律入祠奉祀"。此文撰于乙酉年,当为1946年,可惜因内战此举未竟,倘当初把隆兴宫改为忠烈祠,并修建大云山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则长沙三次会战的历史会更加清晰,人们回顾抗战历史,不忘国耻,也就更能鉴史察今,励其爱国之心志了。</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附记:本文仅记述抗战时期,王翦波与其部属其游击纵队在湘北大云山抗战的一些片断,笔者曾走访过大云山地区的魏继成、廖汉成、廖启富等老人,查阅过《临湘市志》、《王翦波传》、《王翦波祭》、《王翦波年谱》、《湘北喋血记》等史籍,在此一并致以谢忱。</span></h1> <p class="ql-block">告别临湘来到了岳阳。这座38年前11月11日沦陷的小城,同属湘北战场。今天新墙河在全国已小有名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一片祖辈们用鲜血染红的土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苍茫的大云山,巍峨高耸,他见证了湘北儿女不屈的英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云山、新墙河、湘北、湖南,为中国的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这片热土,历史不会忘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1月9日、11月11日,这些被鲜血染红的日子,还有几个人能记得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