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小壁虎!中二班生成活动纪实

刘艳

<h1><font color="#ed2308">活动生成背景:</font></h1><div>小朋友们在搬梯子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小壁虎,随即热烈地讨论了起来……<br></div><div>解鑫航:它的舌头长长的</div><div>潘相洋:它的眼睛是鼓鼓的</div><div>窦文笙:壁虎有毒</div><div>杨焜翔:它会吃蚊子和苍蝇</div><div>贾雨萱:它是蜥蜴,有毒的</div><div>张牧辰:我听过《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div><div>于是我们的故事也开始了</div> <h1><font color="#ed2308">活动目标:</font></h1>1、认识壁虎,了解壁虎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br>2、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探索欲望<div>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div>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font-size: 17px;">1.壁虎 (爬行纲动物) :</span></h1> 壁虎是蜥蜴的一种,又称“守宫”。西南地区称“四脚蛇”、“巴壁虎”、“巴壁蜥”等。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div><br></div><div><font color="#b06fbb"><b>2.形态特征:</b></font><br> 壁虎吻斜扁,吻长约为眼径的2倍;吻鳞长方形,上缘与一对较大的鼻间鳞及其中间一片小形鳞片相联;鼻孔圆形,位于吻端,上唇鳞9~11片,由前往后逐渐变小;颏鳞五角形,前宽后窄;后颏鳞3对,外侧一对最小;耳孔小,卵圆形,内陷体背自额、顶、颞、枕部至尾基被以粒鳞,粒鳞间散以少量扁平而较大的疣鳞,过体中邵粒鳞交错成12~14纵行;腹面鳞较大,呈覆瓦状排列;尾背鳞片多少排成环状,每隔9~0排为一排整齐而略大鳞片;尾腹面有一列横向扩大的鳞片;尾基部膨大,每侧有大疣鳞3动;指趾间无蹼迹,笔1指、趾无爪,具单行趾下瓣雄性有肛前窝6~8个;体形中等,头体与尾几等长,体全长110~122毫米。<br><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3.生活习性:</font></div><div> 壁虎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它潜伏在壁缝、瓦檐下、橱柜背后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现在灯光照射的墙壁上、屋檐下或电杆上,捕食蚊、蝇、飞蛾和蜘蛛等,是有益无害的动物。<br> 壁虎在受到惊吓或者当你去捕捉它的时候,只要一碰到它,它的尾巴就会立即折断,壁虎也就乘机逃跑了。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割”,也称为“自切”、“自残”和“自截”。因为折断的一段尾巴里有许多神经,它离开身体以后,神经并没有马上失去作用,所以还会摆动,起了吓唬作用,有时能够达到自卫的目的。至于有人说,壁虎的尾巴断后会钻到人的耳朵里去,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断尾大多落在地上,即使仍留在墙上,虽然还会摆动,但已没有定向活动的能力,所以是不会钻到人的耳朵里去的。有人问:壁虎折断了一段尾巴以后,会不会影响它的正常生活?这可不必担心,断尾后的壁虎过不太久,尾巴又会再生出来 。<br><br></div><div><font color="#b06fbb">4.生长繁殖:</font>卵生 。<br></div> <h1><font color="#ed2308">一起听故事</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我来讲故事</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巧手画一画</font></h1> 一次不经意的发现,开启了孩子们的探索之旅,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幼儿的潜能得到了真正发挥。在此过程中,教师捕捉到教育的最佳时机,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活动向纵深发展。<div><br></div>

壁虎

幼儿

尾巴

鳞片

活动

折断

断尾

故事

动物

蜥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