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四师十一团通信连退役老战士风采掠影之三

荣军

<p class="ql-block"> 内容编辑:刘悦之</p><p class="ql-block"> 美篇制作:姜金力</p> <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天, 我们连73年兵,电台报务员闫玉清战友连续发了三篇文章,以饱满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回忆了激情燃烧的军营生活,在战友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和共鸣。现以《军营生活琐记》为名,编辑成一期美篇,方便同志们收藏存阅。 </p><p class="ql-block"> 军 营生活琐记 </p><p class="ql-block"> 闫 玉 清  </p><p class="ql-block"> 军营是座革命的大熔炉,每个从军者都从中得到过洗礼和锻炼。 </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离开军营一晃已经四十余年。但和首长、战友们共同生活战斗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难以忘却。现将其中印象最深的三件往事忆记成文,与战友们分享共勉。 </p><p class="ql-block"> 一、 </p><p class="ql-block"> 艰苦紧张的新兵训练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六日,临清籍八百多名应征入 伍的新兵穿上军装,告别亲人和故乡,坐了六天五夜的闷罐火车,又改乘敞篷汽车,行程四天,长途跋涉,从祖国东海之滨的山东来到了西部边陲的新疆,到达部队驻地南疆重镇阿克苏,加入至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四师步兵十一团服役,开始了艰苦紧张又终生难忘的军营生活。 </p><p class="ql-block"> 为尽快实现由一个老百姓向军人的转变,部队每年接新兵后,首先进行一个月的集中训练,然后再分配到各连队。所以,参过军的人都知道,“当兵难不难,最苦新兵连”。每天早六点半听到起床号要立即 起床,然后是十几分钟的整理内务时间,包括解手方便、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最头疼的是被子要叠的整整齐齐,像豆腐块一样四角见方,床单要拉展铺平,不能有一点皱折。接着是出操跑步半小时。特别是一周两次的五公里越野跑,每次都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腿疼。年小体弱的新兵,中途晕倒,累的闹病,甚至哭鼻子的时有发生。 </p><p class="ql-block"> 每天上、下午的操课时间,训练内容主要是队列、射击、投弹等军人的基本科目。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严格按规范标准去做,确是十分艰难。立正、稍息、 看齐;左转、右转、向后转;齐步、跑步、正步走等等,每个动作不练个几十上百遍,很难达到标准。特别是练正步走,昂首挺胸,踢腿摆臂,一个分解动作 要坚持好几分钟,腿肿臂酸脖子疼,岂是一个“苦”字 了的。投弹甩伤胳膊,练习射击眼疼,更是家常便饭。 更难忘怀的是,新疆冬天特别冷,队列训练还不能戴手套,两手冻得红肿,疼得钻心,暖和过来又痒得难受。正是这种近乎魔鬼般的训练,才造就了军人的强健体魄和钢铁意志。 </p><p class="ql-block"> 一日三餐也是紧紧张张。每顿饭限时三十分钟,而且要先集合整队,首长讲话后,由炊事员按次序打菜,以班围桌就餐。稍微松懈,便有可能吃不饱饭。 </p><p class="ql-block"> 晚餐之后要听 30 分钟的新闻广播,按班列队,横竖成行, 抬头挺胸而坐,左盼右顾、交头接耳是绝不允许的。 每天睡觉前还要开班务会,同样是正襟危坐半小时。 晚 9 时半听到团部统一的熄灯号才能上床休息,之前 即使再困再累也不能到床上躺一下。对于从前生活自由散漫的新兵来说,开始很不适应,甚至难以承受, 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这就是养成教育。 </p><p class="ql-block"> 特别令人头疼的是不定时的夜间紧急集合训练。 一声集合哨子骤然吹响,正熟睡中的新兵猛然惊醒,仓促起床,在黑暗中那是一个个手忙脚乱,穿衣戴帽,叠被子打背包。有的找不到背包带,只能抱着被子跑向操场;有的找不到鞋子,只能穿着袜子参加集合; 相互之间穿错衣服鞋袜、戴错帽子、扎错腰带等等,简直是五花八门,洋相百出。正是这样一次次严格的训练,使我们克服了自由散漫,随随便便的旧习气, 养成了站有站像,坐有坐像的良好军姿,磨炼出了坚强的意志,练就了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p><p class="ql-block"> 好在我们多数战友都是来自农村,在家也没少吃苦受累,所以都相对顺利地通过了新兵训练。 </p><p class="ql-block">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有幸分到了通信连。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我度过了四年多的军旅生涯。</p> <p class="ql-block"> 二、 </p><p class="ql-block"> 刻骨铭心的野营拉练 </p><p class="ql-block"> 在部队的军事训练中,最艰苦的就是每年一次的野营拉练了。就是全团或部分部队出动,以实战模式,长途行军数百里甚至上千里,演练各种科目。无论是全部还是部分部队参加,通信连是必不可少的。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73年冬季野营拉练了。开始有连续四天的急行军,那岂是一个苦字累字能说得清楚。前三天,白天行军40公里左右,每 5 公里休息一次。刚开始还不觉得累,但到后来背着几十斤重的东西就越来越吃不消了,脚上磨出了血泡,走起路来钻心地疼。第四天是夜间行军,全部是山路,行程五十四公里。与白天行军相比,除去累外,又增加了个困字。上半夜还好,到了下半夜,那是又困又累又渴又饿。到了黎明时分,困意更浓,走着走着就睡着了,刚想摔倒又清醒过来,如此反反复复。更有体质稍差些的,只好牵着马尾巴一步一步踉踉跄跄的跟着走。即使这样,大家还是打起精神,咬紧牙关,继续前行。当时,真正体会到饥寒交迫、筋疲力尽的滋味了。其间,也常发生干部替战士背武器,老兵帮新兵背背包的动人故事,彰显了人民军队官兵一致,战友情深的优良传统。 每到最艰难的路段和时刻,总有领导或战士出来进行鼓动加油。记的凌晨爬到山顶休息时,大家东倒西歪,席地而卧,累困至极,指导员贺本设鼓励大家,想想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这点苦累算什么。一名战士也站起来讲了几句激励鼓动的话。在他们的鼓励下,同志们又咬紧牙关,无一掉队到达了目的地。 </p><p class="ql-block"> 因我团在一九四九年冬季参加扶眉战役时,执行堵截国民党一支溃逃部队的任务,遇一河流,团首长 没忍心让部队涉水过河,绕道远行,贻误了战机,致使敌人逃脱,受到了上级严厉批评,成为团史上的一大耻辱和教训。所以,这次拉练,专门安排了徒步涉水渡河的科目。新疆的河流,都是天山积雪融化而成, 夏天都凉得刺骨,十冬腊月更可想而知。赤着脚趟河,水冷石头硬,走的速度慢,受冻时间长,过河之后,腿都麻木了,跺了半天才恢复知觉。这一幕,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p><p class="ql-block"> 野营拉练对每个指战员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而通信连比其他连队更辛苦。每到宿营地,其他连队可马上休息,而我们连却要立即开展业务工作。电台要赶紧架设天线,开通电台和师部进行联络;有线二排要架通各营与团部的有线电话;三排要将团首长有关指示命令送到有关单位和部门。所有工作就绪,才能轮班休息,二十四小时必须有人在岗值班。第二天部队开拔时,其他连队抬腿就走,而我们连还得拆装设备, 收回话线,然后再追赶部队。一次夜晚转移,二排十几名同志在排长带领下迷失了方向,绕路十几公里, 直到天明才赶上了大部队。其间多受的艰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就是这样近乎极限的艰苦训练,强健了我们的体魄,增强了我们的毅力,培养了我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 我们部队的干部战士一批批转业或复员到地方,大多数同志干的有声有色,应该说都得益于部队严格艰苦的磨炼。</p> <p class="ql-block"> 三、 </p><p class="ql-block"> 难忘的天山筑路 </p><p class="ql-block"> 在新疆有一条穿越天山中段,贯通南北,曲折险峻且又风景秀丽的大通道——独库公路。 </p><p class="ql-block"> 独库公路以北疆油城独山子为起点,向南沿奎屯河的干支流在天山深处盘旋上升,穿过巩乃斯和巴音布鲁克两个草原,翻越哈希勒根、玉希莫勒盖和铁列买提三个达坂,到达南疆重镇库车(我们师部所在地)。全长 531 公里,1983年建成通车。 </p><p class="ql-block"> 独库公路全部在天山腹地穿行,不少地方要经过3000 米以上的高山,施工难度很大。当年参加筑路的解放军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硬生生地在悬崖绝壁上凿通了隧道,在黄羊都望而却步的山坡上修建了通途。它的贯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来的 1000 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堪称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p><p class="ql-block"> 在长达 9 年的施工建设中,有 168 名解放军官兵因雪崩、塌方、泥石流等原因而长眠于乔尔玛烈士陵园。其中包括我们的老乡,新华办事处陈坟村的陈伯录。和我同一公社近古村的姜金力战友,大难不死,但炸伤了双眼,被评为三级伤残。因此,这也是人民子弟兵用热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一条英雄之路。 </p><p class="ql-block"> 在毛主席“你们要把天山搞活”的指示下,国务院、中央军委 1974 年下达了修筑天山公路的命令。我于1975 年和 1976 年有幸随团参加了天山公路的修建,其中的酸甜苦辣,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施工时间为 4—10 月份,冬天大雪封山就得停工。记得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连队驻扎在海拔 2500 米的深山老林脚下,住的是帐篷,窗户很小,白天闷热,夜间奇冷。吃的新鲜蔬菜全靠山下供应且不能满足,因此,多以蔬菜罐头为主。但这并没影响有我们修路的干劲和激情。特别是每每看到步兵连队的同志们,在山脚到山顶沿层层叠叠的“之”字形路影上,手握钢钎铁锤辛苦劳作,打眼放炮,用双手和推车清运渣石景象,我们心中还充满了优越感。 </p><p class="ql-block"> 我们通信连的主要任务是修建涵洞及小桥,整理路肩边坡,施工的难度和危险,要比其他兄弟连队差远了。但每天、每周、每月都有明确的任务指标,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砌涵洞用的石头都要四面见方,要靠用钢钎手锤凿平。较小的一人用手搬,大点的两人用绳抬,砸手伤脚碰破腿的事经常发生。但同志们都秉持着“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下山”的革命英雄主义,充满激情地战斗在施工阵地。虽然一天劳作下来累得腰酸腿疼脖子歪,但大家从不叫苦不叫累,这就是人民解放军吃苦耐劳,勇于牺牲的特有品质。 </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我的同乡战友刘悦之还充满激情地写了一首诗,发表在连队的黑板报上:</p><p class="ql-block"> 广袤新疆路途艰,</p><p class="ql-block"> 天山横卧隔北南。</p><p class="ql-block"> 三五九旅新一代,</p><p class="ql-block"> 独库公路战犹酣。</p><p class="ql-block"> 钢钎铁锤惊日月,</p><p class="ql-block"> 炮声轰隆震地天。</p><p class="ql-block"> 笑对艰难与生死,</p><p class="ql-block"> 不逊当年南泥湾。 </p><p class="ql-block"> 两年的筑路施工,我们经受了艰难困苦的锻炼,也充分领略了天山的大美风光:山险峰突,流水潺潺,蓝天白云,雄鹰展翅, 树高林密,野兽成群, 可谓集天下美景奇观之大成。特别令人称奇的是,夏天上山,一日可观四季风光:山脚下酷暑难耐,山腰中温暖宜人,山顶上雪飘风寒。正如刘悦之战友写的另一首诗所言:</p><p class="ql-block"> 天山巍峨景无限,</p><p class="ql-block"> 一日可把四季观。</p><p class="ql-block"> 山脚盛夏腰春秋,</p><p class="ql-block"> 峰顶飘雪人穿棉。 </p><p class="ql-block"> 独库公路因其地势险峻且风景独特,既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又具有绝佳的旅游观光价值。经过几十年的后续建设,现在独库公路更加宽阔顺畅、风景漂亮,成为名扬全国,惊羡世界的网红公路和旅游精品线。 每当看到有关信息,我总以自己为独库公路的建设出过力、流过汗而感到光荣与自豪。 </p><p class="ql-block"> 啊!广袤富饶的新疆,风景如画的阿克苏,丰富多彩的军营,情同手足的战友,将永远珍藏在我最美好的记忆之中!</p> <p class="ql-block">  闫玉清与战友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闫玉清近期照</p><p class="ql-block"> 谢谢欣赏!下期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