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br> 您好!当桂花十里飘香,当稻田披上金装,当叶子从大树上落下,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时~也迎来了令我们瑟瑟发抖的冬季,进入冬季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身体抵抗力较差,因此冬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园冬季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特向各位家长制作以下宣传资料,请各位家长认真阅读,配合幼儿园做好冬季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工作,确保孩子身心健康。<div><br></div> <b><font color="#ed2308">一、德尔塔病毒</font></b> 德尔塔(Delta),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发现。2021年5月,世卫组织将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617.2命名为“德尔塔”(Delta)变体。 <font color="#ed2308"><b>早期症状一</b></font> 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干咳、咽痛、鼻塞、流涕,发热多数为低热,少部分人有高热。部分人也会出现其他症状,像乏力,嗅觉味觉丧失,肌肉痛,结膜炎,还有出现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食欲消退、腹泻等。 <b><font color="#ed2308">早期症状二</font></b> 有一部分感染者没有临床症状,也就是我们说的无症状感染者。不过这部分人也有可能随着病程的发展,后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b><font color="#ed2308">二、手足口病</font></b>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br> <b><font color="#ed2308">传播途径:</font></b><br>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br><b><font color="#ed2308">主要症状:</font></b><br>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br><font color="#ed2308"><b>易感人群:</b></font><br>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br><font color="#ed2308"><b>预防措施:</b></font><br>1、勤洗手、讲卫生。<br>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br>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font color="#ed2308"><b>三、疱疹性咽峡炎</b></font>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br><font color="#ed2308"><b>主要症状:</b></font><br>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br><b><font color="#ed2308">易感人群:</font></b><br>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br><b><font color="#ed2308">预防措施:</font></b><br>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br>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br>3、外出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br>4、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b><font color="#ed2308">四、水痘</font></b> <b><font color="#ed2308">水痘</font></b>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br><b><font color="#ed2308">传播途径:</font></b><br>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br><b><font color="#ed2308">主要症状:</font></b><br>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br><b><font color="#ed2308">易感人群:</font></b><br>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br><b><font color="#ed2308">预防措施:</font></b><br>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br>2、流行期间不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br>3、居室常开窗通风。 <b><font color="#ed2308">五、流行性感冒</font></b>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br><b><font color="#ed2308">潜伏期:</font></b><br>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仅几小时。<br><b><font color="#ed2308">传播途径:</font></b><br>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起病急骤、传播快、发病率高,常可引起暴发流行。<br><font color="#ed2308"><b>主要症状:</b></font><br>急起高热、畏寒、显著乏力、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疼不适等,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br><b><font color="#ed2308">预防措施:</font></b><br>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br><br>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br><br> 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br><br> 4、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br><br>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br><br> 6、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b><font color="#ed2308">六、流行性腮腺炎</font></b>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br><b><font color="#ed2308">传播途径:</font></b><br>通过飞沫传播。<br><b><font color="#ed2308">易感人群:</font></b><br>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特征性表现,中医名称为“柞腮”,“民间取之谐音”还称为“炸腮”。<br><b><font color="#ed2308">主要症状:</font></b><br>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前驱期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腮腺肿痛,体温达38~40C,1~3天肿胀达到高峰,4~5天后逐渐消退,症状的轻重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成人症状比儿童重。<br><b><font color="#ed2308">潜伏期:</font></b><br>潜伏期为14-28天日,患者在腮腺炎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有传染性。<br><b><font color="#ed2308">预防措施:</font></b><br>1、接种腮腺炎疫苗。<br>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b><font color="#ed2308">七、诺如病毒</font></b> <b><font color="#ed2308">诺如病毒</font></b>是一种非细菌性胃肠炎病毒。诺如病毒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且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因此,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诺如病毒感染影响胃肠道,引起胃肠炎或“胃肠流感”,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或和呕吐。<br><b><font color="#ed2308">预防措施:</font></b><br>1.注意孩子的卫生,监督孩子勤洗手。<br>2.不给孩子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br>3.父母要减少外出参与大型活动机会,杜绝传染渠道,不把病毒带给孩子。<br>4.孩子一旦不舒服,立刻就诊,减少病毒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幼儿预防注意事项</font></b></h3> 1.按时作息保证睡眠,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br>2.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餐前便后要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br>3.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勤洗手、勤剪指甲。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br>4.多饮白开水,拒绝生水;尽量少喝有色饮料。<br>5.拒绝“三无食品”,保证足够的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热熟食品。<br>6.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每天保证1-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家长预防注意事项</font></b></h3> 1.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应注意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防止交叉感染。<br>2.在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br>3.如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红斑、皮疹、胃肠道不适等疑似症状的,要立刻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并遵医嘱决定是否来园。当您的孩子连续两天及以上体温超37.3摄氏度,自觉接受医院的检查和治疗,直到治愈。家长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就医,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他人的安全。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br>4.孩子有身体不适不能上学,请您及时和老师电话沟通,给孩子请假。<br>5.一旦孩子传染上疾病,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治疗,病愈后让医院开康复证明方可到校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