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大昭寺</b>是西藏第一座寺庙,殿宇雄伟,庄严绚丽。建造时只为供奉佛像和藏经,不属于哪个教派,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庙。</p><p class="ql-block"> 每年这里都会举办传昭法会,历世达赖或班禅的受戒仪式也在这里举行。佛前千年不灭的酥油灯,是心底最深处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唐贞观21年(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寺内主供的释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带入的,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演化成“拉萨”这座城市名。</p> <p class="ql-block"> 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西藏现存最辉煌吐蕃时期建筑,也是西藏最早土木结构建筑,并开创了藏式平川式寺庙布局规式。</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b> 唐蕃会盟碑</b>进入大昭寺前面的小广场,可以看到大昭寺全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围起的两块石碑。南边一块便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高3.42米,宽0.82米,厚O.35米,唐长庆三年(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p><p class="ql-block"> 公元九世纪,唐朝与吐蕃王朝达成和好,“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和“永崇甥舅之好”之目的。</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大昭寺的正门外,扑面而来的是燃烧着的浓浓酥油香味,两个大大的香炉里烟雾缭绕,许多藏民背着香袋,不时地向香炉里添加桑叶、松枝。寺院广场挂满洁白哈达与五颜六色印有经文的经幡,成为这里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 寺前终日香火缭绕,虔诚的朝圣者行着五体投地的磕头礼,一块块石板,早已被他们磨得平滑、光亮。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正门金顶中间是一个八辐金轮两边各一只鹿,为祥麟法轮。祥麟法轮是佛教寺院的永久标志,也是佛教教义权威性标志。</p> <p class="ql-block"> 寺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有20多个殿堂。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特色。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两侧配殿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等塑像。</p> <p class="ql-block"> 寺内一圈都有壁画,壁画已经保存千年,是用矿物质颜料画的,所以色泽鲜艳如初。壁画面积达4400平方米,如果把它变成一米宽的彩带,可以环绕八角街五圈多。</p> <p class="ql-block"> 雕塑、壁画、雕梁彩绘是大昭寺建筑艺术的一大特色,为大昭寺披上了绚丽的浓艳盛装。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还有两幅明代刺绣的护法神唐卡,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两尊,为难得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 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如意宝塑像,因他是由佛祖亲自主持开光加持的,因此无比的珍贵。所有的朝圣者无不以今生能够亲见、膜拜为最大的福报和解脱,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殿高4层,主要分为弥勒佛殿、观音菩萨殿、祖孙三法王殿、无量光佛殿等组成部分。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p> <p class="ql-block">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p> <p class="ql-block"> 这座土木结构的寺庙,主殿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阳光下浮光耀金,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 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建筑风格的大昭寺,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p> <p class="ql-block"> 三楼平台可以照相,从大昭寺金顶向右边远眺可以看到布达拉宫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小昭寺位于拉萨最著名的八角街北面,与大昭寺相距不足千米,寺前是一条颇为热闹的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八角街已逐渐演变为外来旅游者的“观光街”,那么小昭寺路则更能体现拉萨当地百姓真实的市井生活。</p> <p class="ql-block"> 小昭寺路可以体验地道的藏民本地生活,当然包括饮食。周围茶馆都是地道的,虽然大小不一,酥油茶、甜茶、藏面每家都有。路旁有不少摆台售卖煨桑、香草。</p> <p class="ql-block"> <b>小昭寺</b>又名上密院,藏语叫“居堆巴扎仓”,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密宗最高学府之一。</p><p class="ql-block"> 占地4000平方米,是由文成公主主持、并由公主从内地带来的建筑师修建,所以小昭寺的早期建筑系仿汉唐风格。大门朝东,以寄托这位公主对家乡父母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 寺内原供奉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系文成公主由长安带进藏,后在金城公主时期移至大昭寺。而将尺尊公主携带的另一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移至小昭寺,成为小昭寺的主圣。</p> <p class="ql-block"> 跨入神殿,底层有佛殿、经堂、门庭,高三层。现今只有这座神殿是早期的建筑,大家看到的这十根柱子依稀可见吐蕃的遗风,上面镂刻着莲花,还雕有花草、卷云以及珠宝、六字真言,经堂四壁绘有释迦牟尼本生传等传教壁画。天井对过的一排檀木上刻有28只卧狮,底座装饰有四瓣或八瓣莲花。</p> <p class="ql-block"> 穿过经堂就来到了佛殿,佛殿面积24平方米,有两根柱子,柱头雕有莲花宝座,柱头大小拱上则无装饰,这是早期建筑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殿内供的是赤尊公主从尼泊尔迎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鎏金铜像和泥塑八大弟子、两大愤怒力士以及宗喀巴塑像。</p> <p class="ql-block"> 殿的二层为僧舍、经堂、佛殿。佛殿内供有桑杰鲁王甲布、十六尊者、药师佛八尊、度母及《甘珠尔》等经书。</p> <p class="ql-block"> 三层楼上过去是达赖喇嘛下榻的地方和金顶殿。金顶殿面积为55平方米,金顶为汉式风格,属歇山式,以斗拱承托,金顶垂脊末端套有摩羯鱼头,为套兽;殿内门窗壁画、柱子则为藏式风格,整个建筑体现了藏汉风格的巧妙结合。</p> <p class="ql-block"> 穿过门楼,就来到了转经回廊,它围绕主殿大经堂,南面西面北面都设有玛尼经桶,供信教者顺时针方向转经,朝拜时用手转动以积福祉。</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拉萨上密院,也设在小昭寺内,这是格鲁派僧人研读佛经颇有成绩的喇嘛进一步深造、修习密乘的地方,上密院堪布兼任小昭寺主持。</p> <p class="ql-block"> 在西藏朝圣的藏民随处可见,他们以血肉之躯丈量着大地。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三步一个叩拜,一个匍匐,以额头叩击大地的特殊方式,向拉萨挪动、靠近。朝圣者超然面对超人的困难,用生命、用灵魂在大地上书写经文。</p> <p class="ql-block"> 一花一世界,一步一如来。我们在参访中,聆听欣赏藏域特有的人文历史与生命美学,于辉煌神秘的殿堂内,去了解深奥密法背后的见解与修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