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在这深秋退去,初冬来临的时候,暖阳犹存。为了夯实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体语文教师迎来了11月的教研活动。</p> 《麻雀》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麻雀》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上课的是四二班的邹伟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段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邹老师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一、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二、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一睹邹老师的教学风采!</p> <p class="ql-block">邹老师由问题导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当麻雀遇到猎狗,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邹老师循循善诱,细细讲解。将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猛,刻画得细致入微,学生们领悟到掉下树来时,小麻雀的无可奈何。后来老麻雀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仍然选择“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的尖叫着”,勇敢地面对猎狗。老麻雀的救子心切、无私忘我、勇敢无畏表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瞧!同学们听得多认真!</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还积极举手发言,语言清晰,表达流畅,真不错呢!</p> 《出塞》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出塞》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边塞诗。</p> <p class="ql-block">课堂上,马宁老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结构层次清晰,教学课件精心准备,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带学生进入到诗人的世界中去,抓住古诗的教学要领:解释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以师生承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情地朗读古诗,小组合作讨论感悟诗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最后引领学生感悟作者的感情,课堂活跃,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整堂课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让学生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另外马宁老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点评多样化也十分值得我们借鉴。</p> <p class="ql-block"> 课堂进行时,全体语文老师都认真倾听,及时做笔记。</p> <p class="ql-block"> 洋洋洒洒的文字,是对课堂的最好记录,也承载着老师们对课堂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课后,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围绕这两节课例进行了语文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风物长宜放眼量,教学犹得潜心夯。</p><p class="ql-block">教研,我们一直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