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 “听君一节课,受益一辈子”,这是苏小珊老师在听完李碧霞老师的《宿建德江》课后,忍不住发出的感叹,这一声赞叹,不仅体现了李老师这节课上得十分成功,同时也彰显了我们八小高语组在每周一次,每次两课时的教研活动中研出了成果,老师们在此中获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继上次我们攻克了“略读课文教学策略”这一难题后,我们高语组又乘胜追击,对古诗教学这一板块发起了挑战。</p> <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更是文化艺苑中光彩夺目的瑰宝。如何提升古诗教学的质量,有效弘扬传统文化,让孩子们爱上古诗,会学古诗,是古诗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p> 经验引领 潜心备课 <p class="ql-block"> 经过摸索,我们教研组已总结出了一条很好的备课路子:吃透教本、理论指导、向同行学习、以学定教。为了寻求突破本节课难点的方法,李老师看了全国名师、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不下10个,浏览了多个课件,发现有好的点子立刻记下来。</p><p class="ql-block"> 的确,正如庞彩虹老师在前段时间发出的号召: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上一节优质课,向优秀的同行学习是我们上好课的必备法宝。</p> <p class="ql-block"> ( 一节好课的诞生,凝聚了全组人的心血。)</p> 万众期待 精彩演绎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匠心独运,课前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选择了与诗境相配的背景,课堂上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等方式,再加上自己声情并茂的讲解,把学生、把听课老师带进了孟浩然,那因思乡因仕途不顺而孤寂愁闷的内心世界。上得最成功的环节莫过于对难点的突破,她紧扣“愁”这个诗眼,抓住“日暮”、“明月”这两个意象,进行深度拓展,让学生浏览了古诗中描写日暮、明月的大量诗句。</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一幅幅日暮人未归,明月独相伴的图画、一首首愁肠满怀的诗句的引领下,孩子们逐渐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心中荡起了淡淡的思乡之愁。</p> <p class="ql-block"> 在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作者那淡淡的乡愁之后,李老师的一句“孟兄啊,你可记得家乡那情、那景、那人、那事吗?”把整节课、把学生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学生们展开想象,补白了当时诗人在孤寂中脑海里浮现的家乡那熟悉的景、那亲切的人儿、那难忘的往事……作者心中那浓浓的思乡之愁溢满了每个学生的心,也感染了听课的每一位老师。</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在教学中还注重古诗学习方法的渗透。</p> 研出成果 惠泽全组 <p class="ql-block"> 在评课环节,郑校长向我们提出要求:这是一种新的古诗教学方法,以一首带多首,让学生在《唐诗三百首》里畅游,这正是古诗教学的魅力所在。大家不能再用旧方法教学古诗,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方式来教育今天的孩子,那等于抹杀孩子的明天。”大家努力挖掘本节课的优点,并谈谈给自己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畅所欲言,谈了自己的感想和收获,纷纷为李老师上这节课花费不少心思的认真劲和超强的课堂掌控能力而折服,同时心中也暗暗明白,一节好课是如何备成的,不免也顿生了碧霞姐能上,我也能上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 正如科组长袁老师所说:“我们每位老师都是璞玉,只要用心打磨自己,也必定能成为美玉,光彩照人的美玉。”</p> <p class="ql-block"> 评课后,李老师还分享了自己收集并整理的古诗教学策略。</p> <p class="ql-block">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小语教研教改的大道上,我们八小高语组人信心满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撰稿 :肖永清、袁嫦燕</p><p class="ql-block"> 图片:庞小丹</p><p class="ql-block"> 校对:谢少珍、黄增苗</p><p class="ql-block"> 审定:郑效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