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渐长,近些年我一直萌生退出酒场的念头。我曾经想仿照别人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一篇退出酒场的告示,但却久未成篇(以下是别人的退出酒场告示)。</p> <p class="ql-block"> 前不久到医院体检,促使我下决心要远离酒场。体检结果,全身毛病不少,有些毛病就是不良生活习惯特别是喝酒造成的。</p><p class="ql-block"> 正在下决心要离开酒场之际,我偶然看到辛弃疾56岁时写的一篇戒酒词,方知他老先生也曾面临过远离酒场的烦恼。词曰:</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i></b></p><p class="ql-block"> 辛弃疾的这首戒酒词写的是他与酒盅对话,大意是:酒盅,你过来,老子今天要当着你的面检点下自己,我长年以酒解渴,弄得喉咙像口烧糊的锅;现在又嗜睡,倒下便鼾声大作。而你却说:“刘伶是古今最通达的人,他说醉死何妨就地掩埋了”。酒盅啊,即便如此,你这时候对知心朋友说出这种话来,不觉得薄情寡义吗!</p><p class="ql-block"> 喝酒的时候更伴之以歌舞,让人沉醉其中,我估摸这酒跟毒药没什么两样。怨恨无论大小,都生于钟爱;事物本无好恶,过了就成灾。现在我要对你说:“你赶紧走开,不然我摔碎你的力气还是有的。”酒盅纳头再拜:“主人,我挥之即去,你若相召,我还会再来”。</p><p class="ql-block"> 明面上说要远离酒杯和酒场,可整篇词中找不到一点戒酒的影子。辛先生把酒盅引为知己,本来在“怒斥”酒盅,后面却又说“物无美恶,过则为灾”,给人感觉酒还是要喝的,只是“过则为灾”。这分明想要表达“小酌怡情,不过就好”的意思。而且在词的末尾,酒盅也揣摩到了主人的佯怒,补了一句“<span style="font-size: 18px;">麾之即去,招则须来</span>”——遇到这么乖巧的酒盅,估计辛老爷子时不时还是要召一召的,毕竟辛先生在另外的场合还明确表达过“古来惟有酒偏香”啊。</p><p class="ql-block"> 既想退出酒场保全自己的健康,又舍不得“偏香”的美酒和酒席上觥筹交错的热乎劲儿,这种又爱又恨、欲拒还迎的心理古今相同。今人不若古人有那么多的才情和闲功夫去琢磨词章,但有顺口溜流传:“不去不去又去了,不喝不喝又喝了,喝着喝着喝多了,早上起来后悔了,晚上有酒又去了。”这跟辛弃疾先生的酒杯“麾之即去,招之须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观之,真要远离酒场还得痛下决心才是。</p><p class="ql-block"> 北魏时期的高允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酒训》,其中说道,饮酒对个人性情、思想上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更为严重的是,它对于官员政务和百姓生活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危及个人的生命。总之,饮酒“其益如毫,其损如刀”!</p><p class="ql-block"> 此时止损为时未晚。即便再难,俺也要学会断舍离,有人请俺,自是抬举俺了,奈何俺为酒所伤,身心俱疲,自此以后,俺将告别酒场,对酒场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俺再也不来了!</p><p class="ql-block"> 但愿俺不在酒场的时候,酒场上还有俺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俺退出酒场的声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