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天、秋风、秋雨💦就在树叶纷纷扬扬落地的瞬间,就这么溜走了。是啊,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今日立冬了, 淅沥沥的秋雨💦转换成绵绵不停的冬雨💧,气温从21度下降到10度。风带着雨依旧不急不慢地隐隐约约敲打着窗外玻璃和树上技叶,寒风刮着树枝不停的摇摆,凄凉寒冷的冬日来到了,这特殊的日子,勾起我的思绪,无边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那年、那月、那个冬日的故事,随着冬雨寒风悠悠浮起。那也是个立冬后,凄风冷雨的雨天,就跟👀前的今天一样,我小心翼翼地把那段旧日重新归纳拾起,昔日的一幕幕情景,就浮现👀前,转换成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角落里,那是我下放在永兴大队的第一年,农忙过后正好立冬,田野里一片凄凉,农作物早已收割完,只有山坡上的红薯还在任意生长。田里都已是空荡荡的,只有寻食的麻雀在田野中飞跃,此刻按理是农闲之时,可我们永兴大队接到中连公社的通知要抽调强壮劳动力和知青去陡山岩上修水库大垻,那是我下乡后的第一个冬天来临,农活渐少,我还准备请了假,想回城里去休息一段时间。就在那一年,当时全国各地农村到处都掀起兴修水利的高潮。我们公社也一样,随着公社一纸通知,我和我们大队抽调六十名強壮劳动力前往陡山岩水库参加大会战,我们大队二十多个知青结果只有我一人被抽去,其它大部分知青都抽到大队园艺场去开山种果树去了,这对当时我来说是个天大好事,队里记一份工分,水库工地补贴一斤谷二角💰。在那个物质贫泛的年代,许多人都争破了头,可唯独知青名额没有人跟我争。我们参加会战的知青和民工们自带劳动工具、担着被子,还有生活用的锅碗囗粮。因为工具太多,大队特地安排了两辆牛🐮车送我们去公社集合。</p><p class="ql-block"> 在中连公社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誓师动员大会,全公社有近千名民工和一百多知青去参加会战,水库工地离公社还有几十里山路,所有人员跟随公社带队干部浩浩荡荡地开往陡山岩水库。各个大队都提前派人临时搭建四五间茅草房。茅草🏠子四处透风,反正是临时性的建筑物,只要能睡就行,当夜便驻在陡山脚下茅草屋里。</p><p class="ql-block"> 几百米的大垻分成若干段,每个大队四十米,我们大队的仕务是担土方筑填堤坝在指定的范围,堤坝的底座宽二十米,往上越来越窄,到坝顶只有宽3米。堤坝高有十多米。这样的工程量,要在二个月内必须完成,其艰苦程度可以想见,当时的困难不只因为时间紧迫。还要面临着其它难题。一是天寒地冻,每天都要先抡大锤砸开冻土层。第二个是没有好工具,那时,队里只有两辆独轮车,大部分工作只能靠土筐和扁担用人的肩膀往堤坝上挑。</p><p class="ql-block"> 堤坝越来越高,往上挑也就越来越难了。施工以大队或突击队为单位,在指定区域挖土,挑到大坝上的指定作业面,全部的工作就是挖土、挑土、打夯。冰冻的山土很坚硬,挖土时板锄会冒出火花,震得虎口生痛,一会工夫就浑身发热了。挑土也一样,二三百米的距离,两趟挑下来就得脱棉袄。大坝外侧条条斜径都是挑土的人群,来来回回,队与队之间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p><p class="ql-block"> 那段日子里,我们正如那首《知青之歌》描述的那样。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生活的脚印深浅在偏僻的异乡,迎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沉重地修理地球,是我终身特殊的史命!在那个年代,尽管怕寒风凛冽,冬雨飞舞,红旗依旧招展,人声鼎腾,大雨大干,小雨小干,满山沟里都是挖土、运土的农民和知青。人拉后推的小推车,扇挑起颤抖的扁担,两人合抬的巨大箩筐,沿着几十度的斜坡往大堤上运着挖来的泥土。 </p><p class="ql-block"> 进入11月份,慢慢天气越来越寒冷起来,山区早晚气温较低,开始有霜冻、寒风刺骨的天气,尽管在如此恶劣的气候施工刮在脸上隐隐作痛,一千多农民和知青们冒着严寒坚持奋战,在山头树枝上挂着的高音广播喇叭,不停地宣传震憾人心的激昂口号声,那重复不断歌曲大喇叭里传来毛主席的语录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力量是铁,力量是钢。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歌曲齐天动地,震人耳目,振奋人心。堤垻边上,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大兴水利建设!等大红标语醒目耀眼地矗在堤坝最高处。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整个工地都热闹非凡,大家个个精神抖擞,各种挖土声、锤子敲打钢钎声、劳动号子声和高音广播喇叭声交织在一起。工地上到处红旗飘扬,场景十分火爆壮观,忘记了天寒地冻。</p><p class="ql-block"> 白天的拼搏辛苦可以忘记一切,夜晚降临时,寒风冷雨愁煞人,浊酒独饮欲断魂。每当凄寒弥漫的夜晚,山谷里无聊寂寞,我便经常会跑到邻村诚意大队知青居住的地方去玩耍,而诚意大队尽然派来的是大队所有男女知青都来参加会战!我的好友肖正鹏就在其中,他和我在下放之前就在社会上认识,他父母亲是75年从邵阳调来冷江电力局的老干部,而我父母亲也是75年从山西长治市调回来冷水江的,都是落实政策的干部子弟,加上又都是老乡一一邵阳人。哈哈,正因为我俩有很多的相似,又同病相怜,所以我俩感情特别深,是真正老铁哥们,异姓兄弟,感情一直保留至今,四十五年了,我时不时会回到冷水江去,只要他知晓,他总是会呼朋唤友,做东道主为我接风,举杯言欢。共畅友谊!哈哈😊,这都是后话。</p><p class="ql-block"> 待续!</p><p class="ql-block"> 2021.11.8日立冬之夜</p> <p class="ql-block"> 曾经战天斗地,拼死拼活修建的陡山岩水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