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是我们保定周边3日游的第二天,早上从大午温泉出发,沿荣乌高速、京昆高速约半小时、50公里到满城汉墓景区,游满城汉墓约两小时。约11点半从满城出发向北走232省道约一小时、55公里到易县太行水镇景区,午餐后游太行水镇约1.5小时,在酒店休息约1小时。晚餐后再观赏太行水镇夜景。 早晨在大午温泉酒店起床后看窗外昨夜下了小雨。 客房是新装修的,地毯、沙发、玻璃电脑桌,舒适、整洁。我们现在住宿旅店都要找开张时间不长的,否则房间会有异味,地毯也会较脏,都是烟头烫、茶水洒的污迹。 自助早餐主要是中式,也有果酱、面包,挺丰富,味道也可以。 出发后开上荣乌高速,再望一眼蓝天白云下的大午温泉城建筑群,向它告别。 徐水位于华北平原,东边是白洋淀,向西就进入太行山区。高速路边的大山被开山取石,不知是去修路、盖楼?还是去制造水泥? 还有1.5公里是G5京昆高速的149号出口(满城收费站)。高速路上这种咖啡色的路牌提醒你要去的景区还有多远就要下高速。实际上出了收费站,到满城汉墓还有约5公里,到狼牙山景区还有约20公里。 满城特产有磨盘柿子,据介绍果皮橙红色,果肉黄色,味甜,无核,宜生食。高速路边的柿子广告挺有特色,像高高举起的火把,上面九只磨盘柿像一团火焰,吸引着过客的视线。 到汉墓景区附近,路边出现汉代风格的高大楼阁和水车模型。中国古代建筑多为木结构,留存不易,连唐、宋时期留下的楼阁都极少,更不提秦、汉了;加上国画传统写意而不写实,所以如今只能凭想像、猜测设计,真正是什么样子就无法肯定了。 满城汉墓景区的大门面向东方,南北两个门柱十分高大,各由三个高度不同的方柱并列而成;柱上有檐,左右最高柱上书古时国名“中”、“山”二字。秦朝完成统一大业后,到汉朝,似乎“国中有国”的现象尚不能杜绝。以后的皇帝控制越来越紧,中山国这样的小国就不能再存在下去了。 大门内有面积很大的广场,广场西的台阶中央有巨石,上面有“长信公园”四个红色大字。我觉得用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的长信两字来命名满城汉墓前的公园不妥。因为长信宫并不是中山国刘胜或窦绾的居所,而是在长安的刘胜的祖母窦太后的居所。 广场左边路口有景区导览图,图上最上方也就是西边最高处是陵山主峰,与图下方左边的南峰、右边的北峰,构成一标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看来这是中山靖王刘胜选定自己陵址的原因:雄据太行山脉南端山岭之巅,面向东方华北平原日升之处,前面左右有盘龙、卧虎守卫。建陵2100年来,此地默默无闻,一来为防盗墓估计建墓知情人被杀光,二来到底是一小国诸侯王在历史洪涛中渐渐淹没;不料53年前,在“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号召之下,军队在此开山修库房偶然发现了此陵墓。改革开放之后,修建成公园,除重修了山顶古庙,山下也修了不少亭台楼阁。时间有限,且年高体衰,我们直奔索道站,乘缆车登山顶。 非节假日,游客不多,运行中的总共4、5十个缆车车厢,有乘客的不足十分之一。从车厢隔玻璃窗向外望,是典型的北方山岭地貌,林木较低矮,应是近数十年栽种;山顶有普渡寺的庙宇隐约显露,再往北树丛中微现白色屋顶,就是汉墓前管理和商业简易建筑。 缆车快到山顶,窗外是蓝天白云下的普渡寺建筑群。网上资料,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据东汉刘胜修墓已700余年,原名隆庆寺,至清乾隆年间更名兴隆寺;民国初年毁于战火,到刘胜陵墓被发现后,近年方重修庙宇,命名普渡寺。中国南北各地古庙,若香火延续不绝,庙旁多有古树。此山此庙不见古树,可见刘胜陵墓多年被人遗忘冷落。 回忆约50年前在湖北安陆工作居住,登城西北约30里之白兆山,山顶古庙仅余残垣断壁,但庙旁古白果树尚壮硕,数十里之外仍可见其树冠;无庙宇僧人守护,古树渐枯死。这是2002年重登白兆山时的山顶留影。此时山下稍远已看不到古树。 后来白兆山顶古庙扩建,古树位置又重栽小白果树。2009年再到白兆山,因下雨未登山,山下仰望,云雾飘渺中只见庙影不见树。 从缆车上回望山下,北峰、南峰雄据两侧,山口之外便是满城县城区的全景。刘胜、窦绾若有魂灵一定目睹了从古中山国的田野村镇到21世纪高楼林立的2100年变迁历程。细辨图片,山下公园大门内有黄叶白果树林,门外有方形祭坛;再往东是灰色和蓝色锯齿形屋顶的满城棉纺织厂车间,估计与全国各地多数国营纺织企业一样已倒闭,或面临停产;远处地平线上,雾霾中有热电厂厂房、烟囱、冷却塔的身影;可以看到,这样一座中小型县城,已有十几群、数十座高层建筑。尽管住建部文件已下禁令,但遍布城乡的“高层建筑热”看来并不会立即中止。 从缆车上站步行去普渡寺的山路旁,有一大片平坦的山石裸露,其上纹路诡异、奇特,似上天创作的一幅乱云翻滚、龙腾凤翔的大型壁画。 说明牌上称,陵山又名凤凰山,因远观山形,像展双翅腾飞的凤凰;而近观此石,晴日下如云卷云舒,阴雨中似龙飞凤舞,因此命名为“龙凤石”。 “龙凤石”东边,一巨石雄踞路边,有猛虎下山之势。 虎背花纹斑驳陆离,又似千年古龟之龟壳。 沿山路步行到山顶,从后门进入普渡寺,寺院后部有九级千佛铁塔,塔下有妇女在烧香。塔高近十米,估计是分段铸造后组装而成,再焊上塔身表面上千小佛像,挂上塔檐铃铛等饰物。近年新建而成。细看工艺粗糙,远观外形尚显玲珑、挺拔。 寺内设有客堂,供居士、香客住宿。门口贴着招聘义工的告示,条件是“热爱寺院工作,品德优秀,身体健康...”,寺院可包餐包宿。此举目的似乎是一方面解决寺庙卫生、安全等杂务需求,另一方面解决无人求住、客房空置的问题。 普渡寺不大,殿堂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观音殿、地藏殿、毗卢遮那殿等多处;建成不久,显得金碧辉煌;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加玻璃窗,一看就不是真正的古建。 网搜得知,伽蓝是护法佛,中国民间寺庙伽蓝殿多供奉“武圣”关云长,取其武艺高强、神通广大,妖魔鬼怪必望风而逃;细看门内佛像,确是红脸关公。据网上资料,2013年此寺建成之初寺院主持征集、搜寻殿堂楹联,伽蓝殿门前对联是“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 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即为借用的冯玉祥在其它场所撰写的对联。此联宣扬的是老子“无为”的道教思想,放在佛教寺院似不妥。 今天寺庙中游客很少,但大雄宝殿前香炉中仍有十几根香在冒烟,若是节假日更将造成严重空气污染。老年人进庙多烧香,青年人来此多挂祈福牌或红布条;一般人佛前合掌默祷,深信者则必跪拜磕头。据称中国大陆信仰佛教者占人口总数的30%,略高于台湾 (28%)、韩国(23%),但远低于泰国(94%)、蒙古(93%)、柬埔寨(93%)、缅甸(90%)、日本(71%)、斯里兰卡(70%)、越南(50%)。进庙烧香拜佛者,一般超过游客总数的一半;但你若问他是否佛教徒,多半会否认。其实很多人什么都信:佛陀、上帝、孔子、皇帝...看在什么场合。寺庙迎合这种需求,有管生育的观音、管发财的财神、管升学的文殊菩萨...所以香火旺盛。 大雄宝殿前有两块石碑和两个挂满红色祈福牌的木架。两块石碑一块是记载庙宇来历的《陵山普度寺碑记并序》,另一块是记载捐助人和捐助单位的功德碑。这两块碑落成没有几年,但模仿古碑的样子让外形像龟的龙的第六子赑屃( bì xì)驮着,甚至戴上御碑才有的龙纹“帽子”,就是不伦不类、弄巧成拙了。 《陵山普度寺碑记并序》为2007年6月满城县原人大副主任王金贵撰文,此人略具古文功底,但碑记多有文理不通;“己巳春 逢夷世 蒙县政府惠允 重建陵山佛教道场”由此知悉1989年是普度寺获准修建的时间,但“夷世”“惠允”明显用词不当;“民国初 劫毁”亦令人生疑,当时军阀混战,为何会“劫毁”此秃山上之小庙?我遍寻寺院,又网上搜索,均未见唐贞观、清光绪年间在此所建“隆庆寺”“兴隆寺”残碑断壁的实物和名人题字的遗迹。让人感觉是改革开放之初,有人希望能在68年发现的汉墓旁建庙而杜撰的“古庙”。 我们游满城主要目标是平山靖王刘胜之墓,顺带游近旁新建的寺庙,真要游山水胜景、古庙真迹,应去陵山汉墓西边仅数里远的抱阳山风景区和华严寺,那里是太行山东麓的余脉,山势雄伟,景色绮丽,古迹遍布,于1998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上隋代即建寺庙宝教院,经唐、宋、元、明、清多次重建、改名,均有真迹遗存。 由西到东游普渡寺众殿,最后是天王殿,进门是韦驮神像。韦驮本是婆罗门教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神之一,在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在弥勒菩萨之后。韦驮持杵(chǔ),杵本为舂米的木棒,在韦驮手中似变成了武器。据说看韦驮持杵的姿势,可知此庙之大小:杵扛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杵端手中,表示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杵立地上,表示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如此判别此普渡寺是小庙,但寺内有客房,似乎又可接待云游的和尚。 天王殿又称弥勒殿,照常例正中端坐“笑口常开,肚容天下”的弥勒佛。多数庙宇中佛像前供品为蜡制,此殿对佛似乎更加恭敬,供品都是真的,有新蒸的馒头、各种新鲜水果,甚至有真空包装的点心;但时间久了会变质,若经常更换,不知如何处理换下的供品?吃进肚内可能有损健康,扔到垃圾箱似过于浪费,不管如何做,都似乎仍然是对佛不敬。 弥勒佛两侧,坐着四大天王。据佛教经典,中央须弥山四方分布着四大部洲,是下界众生居住的地方,四大天王分守四大部洲。东方天王手持琵琶,守护东方的胜神洲人民。 南方天王右手持剑,守护南方的赡部洲人民。北方天王左手持伞,守护北方的俱芦洲人民。 西方天王手持一蛇,守护西方的牛贺洲人民。据佛教经典,南方的赡部洲指的是地球,其它三洲是指其它星球世界。四大天王脚下是被制服的、害人的妖魔鬼怪。 天王殿朝东的大门紧闭,我们仍从普渡寺西南的后门出寺后绕到前门。一般正规的寺庙,主殿前另有山门。普渡寺未设山门,可能因山顶地方狭小,也可能因国家未拨款,自筹资金有限。至于大门未开,可能因疫情变化上级有令,只设一出入口便于防疫检查。 普渡寺大门前左下方,路边山体开有洞口,洞门上书“千古之谜 从此揭开 -卢兆荫”。网搜“卢兆荫”,1921年生,49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系创建于1915年的教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的前身)历史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968年主持编写了《满城汉墓发掘报告》。 原来1968年原北京军区工程兵第六工区165团,在陵山进行秘密军事工程施工,先后在北山脚、北山腰、南山腰和主峰前后两侧开挖防空洞;主峰前侧的防空洞开凿至40多米时,出现了破碎带,施工不得不向右偏移;继续开凿至50米时的爆破,炸开一个大洞,正是满城汉墓南耳室的最南端。如果开凿没有向右偏移,则刘胜、窦绾可能将继续长眠地下。这一大发现,却使五个防空洞全部停工,大概是另行选址建设。到了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就不光是军队要“深挖洞”,工、农、商、学,全国老、少都要开挖;那一年我们正下放湖北安陆,不管在农场还是在工厂,均投入其中;最后这些洞多数未发挥任何作用。但回过头来说,这些洞还是不用的好。 路旁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简介》包括了陵墓的平面图、尺寸、挖掘和简单经过和出土文物的介绍。假如把此平面图顺时针旋转90度,很像一个“早”字:上面的“日”字两个矩形,由主墓室和中室组成;下面的“十”字一横一竖,由南、北耳室和甬道、墓道组成。 简介文字下方有照片,是郭沫若受周恩来委托领导满城汉墓的考古开掘,到现场视察。周围陪同人员很多是军人,这是因为文革、备战的特殊时期要求,参加满城汉墓的技术专家要进行政审,从事辅助工作的人员全部是工程兵部队的官兵。十年前挖掘明十三陵中定陵也是周恩来委托郭沫若领导,但主持定陵开掘的技术负责人吴晗,此时已在狱中,到69年自杀身亡。才子吴晗清华上学时曾是胡适的学生,在学姐、妻子袁震的影响下转变立场加入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不料他写的《海瑞罢官》《三家村夜话》被批判,并成为文革的导火索。比他大三岁的袁霞比他早半年自杀,他的女儿1976年自杀。 这块2011年5月立的碑,署名“原北京军区工程兵第六工区165团八连官兵”,估计是这百十来人如今有几个发了迹,有了钱,就立碑记载当年功绩。其实不如一起回忆当年部队施工与生活的轶事,结合本人对参与考古、接触文物、经历社会变迁的真实想法,形成文字,才能真正如碑中最后所说“以史为鉴”“缘古励今”;碑文中赞扬满城汉墓“地宫宏阔,随葬丰厚”,“储车马以扬兵,存文物以垂教”,全篇词不达义;其实墓中车马、兵器、灯盏、玉衣等所有出土文物,只是中山靖王生前享受奢侈生活,死后仍图荣华富贵的证明。 从施工的洞口往北约15米(近似于南耳室的长度)就是靖王墓的洞口。68年发掘此墓的两年前,正是“破四旧”(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高潮兴起之时,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孔墓被砸,下葬时间不长的光绪、慈禧被焚骨扬灰。两年之后,风头已过,考古的正常做法渐渐恢复。但满城汉墓的整个发掘过程仍严格保密,直到发掘全部完成,才正式公布,且作为文化革命的成果予以宣扬。2001年3月,满城中山汉墓被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的逐渐兴起,满城汉墓进一步建设、开发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靖王墓前新建的仿古建筑旁,有不锈钢栏杆围起、玻璃窗保护的展示区域,我以为下面是墓室的组成部分。近前一看只是一些碎石、草木灰和建筑垃圾等。 看了说明才知道,原来2012年建造汉墓前附属建筑时发现了这些坑,专家分析了坑中废弃物,论证了当年开掘墓洞是用的火烤水激的方法。这是一种对付坚硬岩石比较高效的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加快进度,减少用工。满城汉墓两千多年未被盗墓者光顾,这在中外帝王陵墓中是很难得的。把墓建在坚硬的岩石中、采用高效的施工方法减少了工程的动静、注意收集和埋藏施工垃圾,这都是避免被盗的因素。当然作为诸侯王,不像皇帝“树大招风”,这也是因素之一。 这是墓道中展出的当年开掘时拍摄的照片。上左图是从甬道观察中室;中图是金缕玉衣出土时状况;上右图是北耳室内器物;下图是当时陵山、南峰、北峰和前方田野、房屋,给人感觉不像是1968年的照片,而是1908年的照片。 这是在刘胜墓南耳室内放置的马和马车模型。据介绍南耳室为专用的车马房,开掘时内有车四辆、马11匹;此外甬道内也有车四辆、马11匹。现在车的原件和马的遗骸均已移走。 刘胜墓的中室(前堂)是墓中最大、最高的空间,在石洞中加盖一座瓦顶、木结构建筑,模拟墓主人生前与众人宴饮作乐的厅堂。 主墓室放有棺椁,模拟墓主人生前的卧室,现已布置成展厅,有金缕玉衣、兵器、饮食容器等。据360百科网页“满城汉墓”词条介绍,刘胜、窦绾两墓“随葬品豪华奢侈,出土铜、陶、铁、金、银、玉石、漆器以及帷帐、俑、五铢钱等器物共1万多件”“当年出土的文物,大部分又重新归位(少数放在国家博物馆的,制作了复制品),送入陵墓展出。中山王墓的出土文物曾多次出展世界各地,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称赞。”此言有误,1万多件出土文物“大部分”重新归位是不可能的,且不能满足考古研究的需要,墓内展出的实物及复制品最多也就数百上千件。 “满城汉墓”词条介绍“满城汉墓中的文物还创造多项全国之最”,有最早最完整的医疗器具、最早的天文计时器、最早最大的铜石复合磨、最早采用刃部淬火的铁剑、最完整的铁甲、最早玻璃容器等。这些杖形剑、铁刀、铜匕首,只是这里出土的500多件兵器的一小部分。 金缕玉衣是“满城汉墓”最引起轰动的出土文物。刘胜的这件金缕玉衣全长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刘胜是诸侯王,按《后汉书》中所记祖制,只能使用"银缕玉衣",而刘胜违背了规定,使用了皇帝才能享用的"金缕玉衣"。古代统治者用玉衣作为葬服,从西汉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直到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说这纯属"愚俗所为也"。从此,这一葬服制度才消除了。确实,古代各国金属盔甲,有在战争中防止受伤的功能。用玉石来制作“盔甲”,既不能在作战时保护身体,又不能在死后防止身体腐烂。古代埃及法老用特殊材料和工艺制作的木乃伊保护尸体,4、5千年后打开,尸骨仍存。2千多年前的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中没有刘胜的遗体,当时考古人员经验不足,还觉得奇怪,后来发现当时下葬的防腐措施做的不到位,导致刘胜尸骨腐朽,在金缕玉衣中,只剩下一些灰褐色的骨灰和一些牙齿的珐琅质外壳碎片。58年定陵发掘后,由于缺乏保护措施,棺椁中遗体和出土的各种文物接触到外界空气、水分和微生物等,很快腐烂变质,此后反对发掘的考古专家的意见方得到重视,规定了以后一律不得主动发掘古代帝王的陵墓。 关于发掘定陵的“始作俑者”吴晗还要多说几句。本来在学术上很可能大有作为的吴晗,因卷入政治最后结局悲惨。但在之前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他整别人也是非常冷酷无情。他还作为北京市的副市长反对梁思成的正确主张,促成了北京市诸多牌坊、城楼、城墙的拆除。他是专家,但不是考古专家,而是研究明史的历史学家,所以他忽视考古方面的科学规律,而为了在明史研究中取得突破而力主发掘定陵。现在很多人都说发掘定陵是一场悲剧:是发掘者的悲剧,是考古学的悲剧,也是明史研究的悲剧。倘若在科学技术条件成熟时再发掘定陵,一定能获得更多的明史研究成果。最后,他的悲剧还连累了妻子袁震、养女吴小彦,三人均死于非命。 从刘胜墓出口沿山路向北约一百多米为窦绾墓。两者平面布局大同小异,可能是因为吸取了刘胜墓建造的经验,工艺水平有所提高,窦绾墓的规模更大、开凿更工整。刘胜墓的容积为2700立方米,而窦绾墓的容积达3000立方米。为防盗墓,甬道外面的墓道先用石块填满,然后砌两道砖墙(刘胜墓为土坯墙),其间浇灌铁水加以严封;估计浇灌铁水的方法,是在墓道上方对准铁墙位置凿一小竖洞,在洞旁设熔铁炉,将铁水沿竖洞灌入墓道铁墙处。最外面剩余的墓道用土填实,最外面恢复山坡原貌。坚硬厚实的山体,层层严密的保护,使2千多年来数不清的盗墓贼败下阵来。只是因为1968年备战中的防空洞工程打通了刘胜墓的南耳室,才使中室、后室真相大白;当年考古发掘者反向从甬道到墓道,破铁墙而找到墓道口。据介绍当年郭沫若来到刚发掘出的刘胜墓旁,根据汉代"夫妻同坟异葬"的习俗,对刘胜墓的方位和周围地形、环境做了长时间探察后,在其北一百多米处停下,建议考古队在此寻找刘胜妻子的陵墓;考古人员根据刘胜墓的墓道口形式,在此找到相似的窦绾墓墓道口,完成窦绾墓的发掘。改革开放之后,为开发旅游,才分别将两墓最后一段墓道上方山石打开,建成方便游客进出的通道和大门,于1991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这是窦绾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据介绍它全长1.72米,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600克。而刘胜的金缕玉衣全长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由此可猜测窦绾的身高约在1.65米左右,刘胜的身高约在1.80米左右。如前所述,刘胜的金缕玉衣违规了,窦绾的就更是违规了。此展出的窦绾玉衣与刘胜玉衣不同,是上身每块方形玉片用黄色丝线纹边、装饰;其实实物若有丝线,应早已腐蚀贻尽,并不一定就是此模样。金、玉不腐,尽管对保护内部尸体不起太大作用,但能基本保持用其制作衣物的自身外貌。墓中展出之两玉衣均为仿制品,价值仍将不菲;也可能金丝用不锈钢丝代替,则造价可大大降低。中国重男轻女,刘胜金缕玉衣原物妥善保存,禁止出境;窦绾金缕玉衣实物曾赴欧、亚、美等国和地区展出,以显示中国古文明之灿烂。 可能窦绾是个“气管炎”,好东西不给郎君,要留着自己用,窦绾墓出土陪葬物似较刘胜墓更胜一筹,当年最实用、出土后最著名的长信宫灯、朱雀衔环杯均出土于此,被收入2000年10月20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中山靖王墓文物》邮票一套四枚之中。朱雀衔环杯出土时杯内尚存朱红色痕迹,推测为当年窦绾所使用的化妆品。 这就是如今闻名天下的长信宫灯。它通体鎏金,各部件分铸拼合而成;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在圆形轨道内可开合,从而根据需要调节光亮大小和照射方向;宫女体内中空,烛火烟滓可通过右臂进入宫女体内,俟后集中清理,如此可保证室内空气清洁。其科学性令人叹为观止。长信宫灯上有九处铭文,共计65个字;专家根据灯上6处"阳信家"字样,推断此灯原属阳信夷侯刘揭之家,或属汉武帝之姐阳信长公主所有;又根据灯座底部有后来补刻的"长信尚浴"铭文,推断此灯后来被送入皇太后窦漪的宫殿"长信宫"浴府使用;最后被转送给窦太后的亲戚诸侯王刘胜之妻窦绾使用(古代皇族,包括埃及法老,多有近亲结婚习俗),因窦绾地位较低,未在灯体上另刻铭文。据推断,窦绾可能常用"阳信家"、"长信尚浴"的铭文向他人炫耀此灯来历非浅,再加自己的铭文只是画蛇添足;另一种推断,可能此灯转变主人的过程有猫腻(偷来的?抢来的?),只能暗中悄悄使用,不敢示人,再加铭文也怕落下证据。看来,此灯确是窦绾最喜欢之物,带入陵墓打算个人来世永久使用;不料今日公之于天下,被大众共同欣赏,也意外连带使窦绾成为世界名人。 这是窦绾墓出土的“鎏银骑兽人物博山炉”。银的耐腐性能不如金,此文物已发黑;估计出土时可能仍为银白色,充分接触氧气后迅速变黑。满城汉墓中出土了错金博山炉、鼎形铜熏炉、带提笼熏炉、透雕盘龙博山炉、骑兽人物博山炉等大量的炉具,其中又以国宝错金博山炉最为精美;它炉身似豆形,通体用刚柔相济的金丝和金片错编出舒展的云气。此“鎏银博山炉”较“错金博山炉”略逊一筹,支架为一壮硕小人跪于龙首、熊腰、虎爪、狗尾之怪兽背上,手托炉体;炉以“博山”命名,因博山乃古代神话中仙山,上尖下阔、高耸的炉盖上铸出博山高低起伏、挺拔峻峭的山峦,山间云雾翻滚、鸟兽出没;博山炉实为香炉,把香料放入点燃,香烟通过炉盖的小孔,袅袅上升,弥漫房中。博山炉出现并流行于西汉时期,与燃香原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西汉之前人们使用茅香,即将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虽然香气馥郁,但烟火气过大;西汉初年逢汉武帝盛世,人民生活安康,南海地区的龙脑香、苏合香传入中土,并被制成香球或香饼,置于专用的小型香炉中,用炭火的高温将这些树脂类的香料徐徐烘烤挥发,香味浓厚、烟气温和、使用安全、移动方便,由此出现了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博山炉;西汉之后各朝代亦有使用与仿制。唐李白曾借乐府诗题创作《杨叛儿》;"乐府"是为制作乐谱、收集歌词、训练音乐人才而设立的官办机构,最早出现于汉武帝时;《乐府诗集》为1100多年后宋代郭茂倩编著,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杨叛儿》原为魏晋之后南北朝时北齐的童谣,被辑入《乐府诗集》,此诗题为李白借用。《乐府诗集》中原文为:“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意为“女子情愿化作香料,投入郎君博山炉中”;李白全诗为“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意为“男女欢会,正象沉香投入博山炉,化为炉上双孔冒出的两道烟雾,炽情升华、情投意洽、飘然凌空、融入云霞”;《乐府诗集》的原诗和李白借题所作之诗均为歌颂古代男女爱情的著名诗篇,也说明博山炉为中国历代常用的生活用具,可惜不知何时开始在国内日常生活中已难见踪影。 参观了满城汉墓,想到同样是崖墓的埃及帝王谷法老陵墓。2016年11月赴埃及旅游,先参观了矗立了约4700年之久的金字塔,又参观了帝王谷。约3500年前埃及的一位法老觉得立于地面之上的陵墓易被盗,开始在现在名为帝王谷的深山中开凿石洞修筑陵墓。到约3000年前代代相传的数十位法老均在这里修筑陵墓。到今天帝王谷被发现并开掘的陵墓已有62座。这是帝王谷的入口。62座陵墓对游客开放的只有其中十几座,游客买票后一次可参观其中的三座。这是帝王谷的入口。可以看到这里的旅游附属建筑极少,可能主要是因为考虑对古迹原貌的保护。 同为世界著名的古文明,若以文字发明为标志,约5500年前出现的埃及古文明大概比3500年前出现的中华古文明早约2000年。但埃及古文明中断了,约1400年前阿拉伯人统治了埃及,将其伊斯兰化,埃及古文字失传,此时埃及古文明已持续了约4100年。其实约2300年前希腊人和罗马人曾先后统治了埃及,但并没有灭绝其文化,此后900年间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犹太文明共存,相互影响。有少数希腊人曾破译了古埃及文字,但并未普遍传播。约3500年前建造的帝王谷法老陵墓多数并未像存在约2000多年的满城汉墓那样被成功封闭。在古埃及法老统治时期,曾有法老进入祖先的陵墓取出木乃伊集中保管;在希腊和罗马人统治时期,曾有欧洲人进入帝王谷的陵墓,在墙壁上写下他们的留言。埃及古文明中断后,古文字失传,有约1200年时间帝王谷似乎被整个世界所遗忘。直到19世纪初,法国人商博良根据罗塞塔石碑上记载的古埃及文字和希腊文的翻译对照,重新破译了古埃及文字。此后帝王谷的陵墓被一个个发掘,最近也是最有名的是1922年到1932年发掘的图坦卡蒙国王的陵墓。 参观帝王谷陵墓,基本看不到内部原有的木乃伊和随葬品(这些出土文物我们在埃及开罗博物馆中看到),在陵墓内主要是看壁画和内部空间结构。此墓大概比满城汉墓要早1500年,壁画的精美、墓室的建筑构筑,确实与埃及文明比中华文明早诞生约2000年相对应。刘胜只是一个诸侯王,可能应该拿秦始皇陪葬的兵马俑来与帝王谷对比;但秦始皇只比刘胜早约100年,仍比帝王谷的陵墓晚约1400年。不管文明程度高低、时间早晚,中国或埃及,或其它国家的帝王,共同点是手中掌握了权力和财富,不只追求生时的荣华富贵,死后也仍不放手,将金银财宝带入自己的坟墓。 参观完窦绾墓,仍坐缆车下山。刘胜在公元前113年去世,在此之前他为选陵墓肯定来过此山。经过约2100年的历史变迁,我们看到的景象与刘胜看到的景象已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有了前面引用的1968年发掘汉墓时的照片作证明,我们会发现绝大部分的变化是在最近不到50年内发生的。速度是令人惊叹,但前因后果值得深思。看这张缆车上拍摄的照片,发现左边远方有一座被挖掉半边的小山,由此想到眼前那么多高楼、厂房、道路、桥梁,完成建设需要消耗多少资源?地面上取石挖掉的山体还有多少?地面下开采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有多少?再想想如今多少高楼建成空置?多少厂房停产报废?速度快不一定是好事,可持续发展、保护青山绿水才是关键。 下了缆车,步行前往长信公园出口,路旁一二层楼房大门上门匾写着“中华国萃 三元玄空风水堂”,数张广告,上书“面相、八字、财运”等字样。以前各地旅游,经常遇到门前、路旁个体营业的“算命先生”,但如此扩大经营规模、大张旗鼓并号称“中华国萃”者,是第一次看到。 如今社会算命、祈福、求神、拜佛之风盛行。看这张2014年10月参观明十三陵定陵时拍摄的照片,中墓室孝靖后宝座上下、大青花瓷缸内外,竟然到处是祈福的纸币;二、三十年前,人们在名胜古迹、庙宇殿堂经常扔硬币祈福;现在货币贬值,要扔纸币了,且纸币的面值越来越大。当年发掘定陵,决策者一定不会预测到今天变成百姓祈祷、求福的场所。 路边一块一米多长、半米多高的石块,上书“清徐之静”;只知道清徐是山西省一县名,但在石上题此四字,不知是什么意思? 路边一植物茎杆上结了一个个种子,长得像一个个小刺猬。这是什么植物? 再往前走,看到了这种植物的花蕾和花朵。认出来了,原来是美人蕉。 出满城汉墓(长信公园)大门,过新修的双层祭坛,继续向东直到公路边,驻足回望,蓝天白云笼盖,左右山峰护卫,中间的陵山显得深远而神秘。刘胜只是诸侯王,大门、祭坛、广场却有皇帝气派。不知建此祭坛是何目的?祭天?祭地?还是祭人? 祭坛旁草坪前有“全民健身中心”字样,不知是何含意。网搜得知,原来满城汉墓景区周围有已建或待建的登山索道、下山滑道、山地滑草、汉王宫、莲花宫、龙华宫、警世宫、靖王狩猎场、游泳池等10个附属景点,另增加了诸多体育健身的设施,并于1995年之后举办了多次全国滑翔伞比赛和飞机跳伞表演赛。 满城汉墓的游览结束,11点多开车直奔易县。尽管满城汉墓游览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因引用网络资料和往年旅游的照片,篇幅拉得过长,所以将10月13日的游记一分为二,下午、晚上游易县太行水镇的美篇另起章节。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