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1年11月8日,“国培计划(2021)”—海南省中学美育学科教师培训者专项培训项目第六天主要参观全国优秀传统村落文昌十八行村、文昌符家宅;并前往文昌联东中学交流美育课程开展情况。</p> 寻乡情—文昌十八行 <p> 寻乡情第一站:文昌市会文镇的十八行村有近600年历史,是现存古建筑规模大,较为完整的民居建筑,他们的祖先从福建迁来此地,以村中成扇形分布着十八行前后对齐、高低有序、房屋相连的多进院落而得名,每行院落中都住着六七户人家。</p> <p> 陈胜显老师为我们介绍,村里房子按十八行建造,寓意“兄弟同心,邻里不欺”。所谓同心,是指每行屋子内住的都是由同一房分出去的兄弟辈直系亲属,在“行”的中轴线上,每进房屋的正厅前后大门都要上下对齐,以示“同心”;而“行”与“行”的住宅间,同辈的房屋必须高度相等,以示邻里相互平等。</p> 寻乡情—文昌符家宅 <p> 寻乡情第二站:文昌符家宅,这座大宅深藏于文昌市头苑镇松树下村,故此称作“松树大屋”,又名“符家宅”。这座宅子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符家宅融合了琼北乡村民宅风格、南洋骑楼风格和伊斯兰拱券风格。</p> <p>想了解符家宅的历史故事,请看视频。</p> <p> 陈胜显老师介绍:符家宅以泰国黑盐木和当地青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用文昌本地的优质灰浆粘合,结实的用料也使得老宅历经百年依旧岿然不倒。</p> 寻乡情—文昌市联东中学 <p> 第三站:文昌市联东中学,是教育部美育侵润行动计划项目基地学校。海南师范大学周春花教授与文昌市联东中学陈胜显老师,带领着学校美术老师和志愿者团队,在文昌市联东中学开展了“美育浸润行动”。</p><p> 莫文基校长为我们介绍了学校基于文昌传统民居文化的乡村学校美育实践工作,以围绕文昌传统民居文化开发“调研→论证→实践→调整→再实践”的乡镇学校美育实践模式。</p> <p> 洪娟老师分享《文昌侨乡传统民居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课题成果。</p><p> </p> <p> 学校开展了中国画、书法、泥塑、灰塑、海南椰雕、废弃材料手工、科幻画创作、纸艺定格动画、文昌民居木雕和景泰蓝掐丝工艺画等10项美育专项课程开展。</p> <p> 学校开设了“常规课(国家课程)+地方特色课(校本课程)”的两节连堂开课方式,实现了传统美术课堂的碎片化学习延伸到美育工作坊的项目式学习,形成了“调研→论证→实践→调整→再实践”的乡镇学校美育实践模式,并编写《联东中学特色美术校本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p> <p> 校园中的学生作品体现了学生对家乡的建筑、科技、人文的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让家乡情结在美育教育中升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p><p> </p> <p> 做为一线美术老师,我们要结合区域文化优势打造美育特色课程。充分结合当地文化艺术特色,把所在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遗产和民间手工技艺等资源融入美育课程,邀请民间艺术家走进美育课堂,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美育教学方式。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校美育特色发展,更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