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上的中华女性(12)董小宛

东北风刘洪利

董小宛(1623年-1651年),名白,字青莲,南直隶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明末的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是男人心目中几近完美的女人。美貌、才华、气质、性格,“天姿巧慧,容貌娟妍”,让大才子冒辟疆初见,便觉:“面晕浅春,缬眼流视,仙姿玉色,神韵天然”,不由“惊爱之”。 位于江淮之间的水绘园,是冒辟疆和董小宛的杰作。其造园不设垣墉,利用如皋频江临海、水网纵横的地理特点,沿一带小溪喘喘融融,串起洗钵池、月池,大片大片的水面,清清洋洋。 董小宛自幼聪明,七八岁就通晓书翰,及长,织绣缝纫,弹琴唱曲,烹调茶道,样样精通,用现在的说法真得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子。小宛不仅具倾国倾城之貌,又兼备所有女人的优点与美德,更可贵的是喜静不喜闹,虽处身风月场,依旧独标清韵,超凡脱俗,是男人心目中理想的可人儿。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道:小宛“在风尘虽有艳名,非其本色”,这也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青睐”与“深爱”小宛的原因。 董小宛,这个青楼中的奇女子,是真正的“ 出淤泥而不染”。她敢于追求至真至美的爱情,“只要我爱,就不惜一切”,就像张爱玲说的,哪怕低到尘埃里,也是幸福的。这份痴,让她在幸福中痛苦,在痛苦中受折磨,唯有内心的那份孤高自傲,一直支撑着她,二十八岁,正是女孩子最美好的年龄,小宛却芳龄早逝,留给后人无尽的追忆和惋惜。 董君壇側杏林新,高卧雲霞獨一身。<br><br> 已究丹經成大藥,更居仙府得長春。<br><br> 仁心務濟誰思報,道術逢知即示真。<br><br> 暫別山來應自笑,紫霄曾未識紅塵。 作者: 张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