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拓第八行“大辩”之“大”字中交叉处下部微泐,第十三行“阿阇梨”之“阇”字笔画完好。第十五行“凡僧”之“凡”字上部内损,碑面石纹不似晚拓繁多,故此拓应为稍早拓也。<br><br>《不空和尚碑》全称为《唐太兴善寺故大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唐代严郢撰,徐浩书,于建中二年建于长安。《金石萃编》载:碑高八尺三寸五分,广四尺一寸八分,字共二十四行,满行四十八字。 徐浩写此碑时已七十九岁,结法老劲,圆熟端庄,少清逸之气。《唐书本传》云:“始浩父峤之善书,以法授 不空和尚碑(4张) 浩,益工。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星池编》云:“唐之工书者多,求其三叶嗣名者,惟徐氏云。”包世臣《广艺舟双楫》谓:“会稽如战马,雄肆而解人意。所传书迹,除《不空和尚碑》外,还有《嵩阳观记颂德感应颂》。《朱巨川告身》等。碑文记述了佛教密宗的传承历史,以及荣任唐王朝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国师不空和尚的业绩。对于研究佛教密宗传播,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