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为至宝终身用

期望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家人提供</p><p class="ql-block">摄影及图文原创:期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题记:我对爷爷几乎没有记忆。爷爷大有作为的年代在解放前。老家解放前是旧县城,爷爷在旧县城也算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父亲近期用手写叙述了爷爷生前一些事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爷爷的善良。在父亲提供材料基础上,把爷爷的故事整理成美篇,分享给各位读者。</b></p> <p class="ql-block"><b>老爸的手稿</b></p> <p class="ql-block"><b>老爸的手稿</b></p> <p class="ql-block"><b>人称“大善人”、“大好人”的朱古吟就是我爷爷,街坊邻里,老少妇孺,几乎无人不知。说到爷爷时,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在我心里,爷爷是偶像,也是骄傲!</b></p><p class="ql-block"><b>爷爷出身贫苦,母亲守寡一生养育他长大。爷爷六岁帮母亲干农活,十三岁挑起家庭胆子。贫困让爷爷早熟,他从小懂事,善解人意。爷爷是独子,他堂婶有六个儿子。堂婶嘴巴毒辣,看不起爷爷母亲,说,你只有一个儿子,如果有个三长两短,就断子绝孙了。爷爷受尽堂婶的歧视和刻薄。意想不到的是,六个儿子的堂婶,最后儿子都死了,眼看要孤老终身了。爷爷竟然不计前嫌,把堂婶当成自己母亲,无微不至照顾关心,为堂婶养老送终。感动爷爷有如此宽大胸怀,感慨并非伟人的爷爷,做出伟大的行为!对母亲尽孝,爷爷更是事无巨细,关怀备至。每到一个地方,爷爷都不会忘记,把母亲喜欢吃的东西带回来让她品尝。爷爷的母亲,苦尽甘来,老了享受着皇后一般的待遇。</b></p> <p class="ql-block"><b>作者在家训前</b></p> <p class="ql-block"><b>九峰镇是解放前平和县县城,与广东饶平只有一山之隔,两地常有商业往来。在饶平,盛传一个关于爷爷的故事。每到赶集日,饶平人喜欢到比邻的县城购买日常用品。有一天,爷爷开的“吟记”杂货店,门口传来一阵哭声,哭得震天动地。原来是一个妇女,在街上买了两大块大豆饼(解放前做稻田肥料用,一块三十斤),到店里吃饭时候被偷走了。那妇女说,她回去饶平,要挨公婆责怪,丈夫打骂,越说越伤心,哭个不停。爷爷出去把她请到店里喝茶安慰她,跟她说,东西丢了不要紧,我店里有大豆饼,你尽管拿回去,一分钱不要。还给了妇女回家的路费。那妇女感动,回家逢人就说,九峰有个大善人,扶弱济贫,老少不嫌。于是,饶平人以后买东西,经常光顾“吟记”。父亲回忆,没有钱的穷邻居,经常到“吟记”赊货,结算时候拿不出钱,爷爷也不计较。因此,街坊邻居,受爷爷接济的不在少数,都没有回报,只记得爷爷的好。</b></p> <p class="ql-block"><b>父亲在爷爷留下的老房子前</b></p> <p class="ql-block"><b>爷爷小时候挑担子,常经过一条小溪。小溪遇到台风洪水,不仅阻隔了挑担人,还让小溪对岸一个村庄的人没办法出行。可是村庄没钱,修不起桥。爷爷经商后有了钱,就想着给小溪修桥。小溪终于架起一座木板桥,村庄的人们可以自由往来,这座桥到解放后还使用了几十年时间。当时建这座桥,爷爷尽了最大个人力量,给贫穷的小山村雪中送碳,没有爷爷伸手援助,山洪暴雨之时,多少人还得被困在小村庄里受苦受难。这个善举,流传至今,老一辈人仍然津津乐道。</b></p><p class="ql-block"><b>爷爷小时候贫穷,但很讲信用,由此受到一个富商老板的赏识。老板无条件支持爷爷做生意,才有爷爷后来的发展。爷爷经营的“吟记”杂货店名扬平和县和广东潮州饶平等地,红红火火,生意兴隆。爷爷为人诚信诚恳,当选为当地商会会长,这是爷爷事业最高峰时期。在爷爷风光之时,当年支持他的老板出了事故,工厂被大火一把烧尽。爷爷用自己的资金,帮老板盘活生意,东山再起。爷爷说,做人要懂得感恩知道回馈,不能过河拆桥。这也是爷爷赢得人心的原因之一。</b></p> <p class="ql-block"><b>这辈子,爷爷做过的好事不计其数,周边的人都记得爷爷的善良、善行。爷爷为富亦仁,回馈百姓,扶弱济贫,深得民心。爷爷说,他深知贫苦的滋味,帮助大家,就是帮助自己,做事必须有诚信,做人必须有良知。“心作良田百世耕,善为至宝终身用”是爷爷留给父亲这辈人的训诫,也是爷爷为人的写真,做人的根本。我们一家世世代代,都会秉承爷爷的家训,做一个有良知、善良的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