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们的父亲:一名老共产党员

葉霖峰

<p class="ql-block"><b>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也是我父亲逝世30周年之际,我们无限怀念他老人家…………</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父亲叶致春1920年4月7日生于河南省宜阳县韩城镇仁厚村。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在形成。<b>1937年4月刚满17岁的他在家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到革命的事业中去。</b>1937年8月中共豫西特委成立,河南省委委员吴芝圃兼任特委书记,父亲就在其领导下从事党的工作,后来无论在抗大四分校学习,还是在新四军第四师及豫皖苏军区,吴芝圃都是父亲的上级领导。1949年5月吴芝圃任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1955年2月任河南省省长、1958年8月任省委第一书记,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67年受到迫害致死 。1938年9月中共洛宁中心县委成立,管辖洛宁、新安、宜阳、渑池四县工作,洛宁中心县委组织委员邵文杰兼任宜阳县委书记,负责全县党的工作,他是父亲的直接领导,从此中国共产党就成为当地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骨干力量。解放后邵文杰曾任河南省副省长,文革期间被错误批判,停止工作期间曾携夫人到重庆看望过父亲。1979年邵文杰恢复工作,担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2004年8月在郑州逝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抗战初期宜阳县委在邵文杰书记领导下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发展党员、举办党员培训班 、开展对敌斗争 …… 。 1939年冬到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加紧了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我党活动受到很大限制,许多共产党员在组织的安排下进行撤退,分别去了延安、豫皖苏、豫鄂陕。1939年3月县委书记邵文杰安排父亲去了洛阳八路军办事处,之后从洛八办去了豫皖苏边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提高抗日斗争的军政素质,更好开展对敌斗争,1940年父亲先后就读抗日联合中学,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学习。第四分校于1940 年3月在豫皖苏边区河南永城创建,校长彭雪枫,副校长吴芝圃。学校主张文武兼修、所设课程不仅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等基本理论课,还有游击战术、步兵战术及射击等军事实践课。学习革命理论,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抗战力量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向。抗大四分校是抗大总校在新四军创办最早,历时最长的一所学校,坚持在平原游击战争的艰苦条件下办学,学员不仅有军队干部,还吸收了地方革命青年,成绩显著。直到抗战胜利结束,抗大四分校共为新四军和豫皖苏边区党政机关培养近5000名干部,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940年秋抗大四分校第二期开学,父亲从抗日联合中学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四分校学习,当时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在那最艰苦的岁月中学习环境是非常恶劣,生活物资和学习用品都很匮乏,由于敌人的封锁,药品更缺,尽管如此还是顽强地挺过来了…… 父亲从抗大四分校毕业后来到了新四军第四师,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军旅生涯是从新四军开始,他在部队大多数时间都是从事政治工作。当时第四师师长是彭雪枫,政治委员是邓子恢,政治部主任是吴芝圃。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磨擦中父亲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从战争中逐渐成熟起来,直至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解放战争开始,12月12日豫皖苏军区成立,张国华任司令员,吴芝圃任政治委员,参谋长陈明义,隶属晋冀鲁豫军区,父亲随原部队来到了豫皖苏军区。1948年5月9日中原军区成立,豫皖苏军区改属中原军区建制。11月司令员张国华率领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协助兄弟部队先后完成了阻击敌黄维兵团东援,刘汝明兵团北上等作战任务。1949年2月淮海战役结束后,2月18日在河南省鹿邑县吴台庙(现郸县吴台镇)按照中央军委命令部队与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第20旅合并,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军长张国华,政治委员谭冠三,参谋长陈明义。18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是二野为数不多的原新四军部队。4月24日18军作为 西突击集团部队在二野司令员刘伯承、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参谋长李达指挥下,从安庆东之棕阳镇地区渡过长江,直搗浙赣线,隔断了汤恩伯与白崇禧两大集团的联系。后配属第4兵团归第四野战军指挥参加了7月湘赣战役,先后攻佔吉安、安福、永新、莲花、茶陵县城。9月从茶陵挥师南下,配属第12兵团参加了衡宝战役。18军作为衡宝战役中路军的参战部队,在衡宝地区迎接白崇禧集团主力反击…… 衡宝战役取得了湘西的全部解放,也为第二野战军经湘西向西南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10月下旬18军归建,11月初奉命沿湘黔公路向大西南进军,12月参加了成都战役 。</p><p class="ql-block"> 1950年1月18军奉命作进军西藏的准备,10月发起了昌都战役,为解放西藏创造了良好条件。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2月10日西藏军区成立,18军撤编整建制转为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政治委员谭冠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52年1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限期发动群众开展“三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各单位立即按期发动群众开展斗争。在运动初期父亲由于对个别战士的过激行为没有及时有效控制,给部队的一些干部战士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受到错误处理,给予留党察看2年,行政连降两级成为政治助理员,留党察看2年期满后于1954年10月转业并选择到铁路工作。 <b style="color: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  1951年1月18日原进藏支援司令部在川部队、机关合并,组成了18军后方部队司令部,18军参谋长陈明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张照片是后方部队组建后第一届劳模代表大会时的,第二排左一是父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劳模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为了表彰进藏部队指战员克服重重困难,一边筑路一边进军涌现的先进模范人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也是英勇的18军进藏70周年纪念 ,虽然18军已成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过去那段光辉历史……… <b style="color: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解放初期穿过的军装,已经有70多年了,一直保存到现在,好有年代感!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b>  这些纪念章是1949年父亲随18军一路向南向西,一直走向西藏的见证。 </b></p><p class="ql-block"><b>(文革期间家中不幸被抄,另有不同时期的纪念章奖章下落不明)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b>解放华北纪念章 </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华北人民政府和华北军区1950年颁发,表彰1949年5月6日前为解放华北地区参战部队和纪念华北解放所颁发的纪念章。18军前身为豫皖苏军区,而豫皖苏军区隶属于晋冀鲁豫军区,1948年5月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边区合并为华北行政区,因此18军指战员均得到颁发。</p><p class="ql-block"><b> 解放华北纪念章发行260万枚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b>解放华中南纪念章 </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枚纪念章是1950年由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授予参加中南作战的解放军指战员。18军当时配属二野第四兵团,由第四野战军指挥参加了湘赣战役、衡宝战役,作为参战部队得此纪念章 。 </p><p class="ql-block"><b> 解放华中南纪念章发行200万枚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西南军区1949年11月1日~~12月27日制作,颁发给解放西南的参战部队 ,18军作为其中的部队得到颁发。</p><p class="ql-block"><b> 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发行70万枚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章 </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52年8月1日为庆祝西藏解放,西南军区特意制作并颁发了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章,授予解放西藏和进军藏区的全体参战人员。</p><p class="ql-block"><b>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章发行4万枚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b>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纪念章 </b></p><p class="ql-block"> 1954年2月17日正值元宵佳节,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出“欢迎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的指示,要求给每一位解放军战士颁发一枚纪念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全建制颁发的第一枚纪念章,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一枚纪念章。 </p><p class="ql-block"><b> 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纪念章发行450万枚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抗美援朝纪念章</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是1951年10月19日纪念抗美援朝一周年之际颁发。父亲作为进藏部队一员,虽然没有能参加抗美援朝,还是很荣幸得到颁发此纪念章。 </p><p class="ql-block"><b> 抗美援朝纪念章发行250万枚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  我母亲王青1922年8月生于河南省宜阳县三乡水沟庙。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非常贤惠的人,针线活做得好,纺线织布做衣裳是一把好手。1939年春母亲与父亲成婚,刚结婚的父亲在3月份就离开家乡去了洛阳八路军办事处,父亲这一走就一直没有回过家。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父亲与母亲就此断了联系,尽管如此母亲仍然坚信总有一天父亲会回来,一个人守在家里,这一守就是10多年;她没有父亲的音讯,也不知道是死是活,直到解放了才知道父亲在部队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父亲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才把母亲从河南老家辗转接到四川(那个时候四川没有通往省外的铁路,交通十分不便),从此在部队父亲有了属于自己的家。1953年5月母亲在四川大邑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父母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一年父亲已经33岁,母亲也来到了31岁。这张照片是孩子出生后一家人的合照,母亲抱着的就是我,父亲站在母亲的后面。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  这是母亲从老家来到部队后与父亲的合照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b>这张儿童保育证已经保存68年了!</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年军队还是实行供给制,随军家属和子女都是凭证按月领取生活食品。当时儿童保育证还是沿用18军时期的,我的保育证编号是第109号,内页已是西藏军区驻川办事处干部处印章了。当年父亲因受处分影响,不知自己是否还能留在部队,故给孩子取名为叶留君<b>(谐音: 留军),</b>他是舍不得离开曾经战斗生活10多年的部队和战友,更是不想离开军队。 1954年确定转业到地方才把孩子名字改为<b>霖峰。</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保育证父亲栏:<b>叶志春,</b>这是父亲曾经的名字。因父亲是出生于春天,后改名<b>叶致春,</b>意为新中国的诞生就犹如春暖花开,老百姓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故向春天致敬。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的照片,长的胖乎乎的,在父亲的怀抱中好幸福!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  1954年7月父母在四川南充再添一女,取名<b>霖海 。</b>照片上的父亲左手抱一个娃、右手抱一个娃,瞧瞧这个高兴劲………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 </b></p> <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家中不幸被抄,父亲的转业证也不知去向。这是1972年补办的转业军人证明书 ,从证明书上可以看出由于三反运动的错误处理, 此时他已经来到了位于南充的西南军区训练一团,应该就是等待转业了吧?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  1954年10月父亲转业来到了重庆铁路管理局工程队,我们的家也从南充迁到了重庆。 1957年5月重庆铁路管理局迁往成都,并更名为成都铁路管理局,1958年再次更名为成都铁路局。我们的家又随着父亲工作位移迁到了成都,家就安在了人民北路铁路局家属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在那赶英超美的年代,父亲的工作除了繁忙还是繁忙,没有时间顾及家庭。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母亲怀上了老三,那一年我5岁不懂事,十分调皮捣蛋,妹妹也才4岁,妈妈带我们真的不容易。妈妈那一年36岁,属于高龄怀孕 ,在怀孕中后期腿也开始浮肿……。8月份妈妈在生老三不幸难产逝世,可怜的妈妈还没有过上几年好日子,就这样丢下我们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去逝后父亲因为要工作而不能照顾我和妹妹,只能狠心把我们送到幼儿园住校。 好心的同事看见父亲忙于工作不能照顾孩子和家庭,就纷纷撮合其组建新家庭。父亲一个人独撑这个家感到十分艰难,鉴于孩子需要一个妈妈,在母亲去逝的第二年开启了第二段婚姻,与继母赵成英组成了新的家庭。继母带来一个姐姐,比我大一岁,改名为<b>霖琳。</b>1960年11月继母生下幺妹,取名<b>霖园</b>。为什么取名霖园?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其一哥哥名字有山、姐姐有水,山水添园才圆满;二是听继母讲1958年親妈生老三时就取名霖园,后因难产去世,老三也送了人 ,自己生了娃就该延续这个名字;三是“11.27”这一天幺妹在重庆出生,也是“11.27”烈士殉难纪念日,幺妹长大懂事时父亲告诉她为缅怀革命先烈,取名霖园是有一定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因继母在重庆工作,父亲与继母结婚没有几年也就調回了重庆,服务于重庆车站,一直在重庆车站干到退休。我和姐姐也于1962年9月从成都转学来到了重庆,一家六口人终于走到了一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50年代父亲在铁路工作时期的照片。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  这照片应该是我7岁、姐8岁在成都的合影照。虽然我们不是一母所生,但是关系融洽,胜似親姐弟。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落实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决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 决定在农村深入贯彻《十二条》 ,开展整风整社。这是1961年父亲参加四川省委党校雅安百丈整风整社工作组的照片,前排左三是我们的父亲。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父亲的工作照。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  1977年我和大妹探親从云南回重庆与家人的合影 。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前排左1是幺妹霖园、左二是大妹霖海、居中是妈妈、右二是爸爸、右1是姐姐霖琳,后排左1是姐夫、左二和右1是二姨家的两个儿子,剩下的那位就是我了,我是咱家最丑的那位,也是最土的那位……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1979年12月底父亲和我在昆明筇竹寺的合影 ,也是我在昆明工作8年多和这座城市告别留下的痕迹。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  1980年1月父亲退休了,1982年改按离职休养。</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父亲晚年离休生活应该是幸福的。<b>原因一</b>是1984年成都军区派两位干部来到重庆,向父亲宣布1952年因“三反”运动而受到的处分是错误的,现落实政策给予平反。父亲等这一天等了32年,当组织问到还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时,父亲只说已经32年了,党和军队还没有忘记自己,能给当年的错误处理给予纠正和平反已经足矣,从内心已经是十分感激党组织和部队了,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可见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胸怀……… 。<b>原因二</b>是离休后生活上享受离休老红军待遇。因为父亲入党时间是在1937年4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因此享受老红军待遇。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  1980年9月成都铁路局老战士协会成立,父亲成为老战士协会会员,会员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共计527人。部局相关部门对这些老革命都十分关心,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健康体检和疗养,组织他们旅游观光……。</p><p class="ql-block"> 这是在成都参加成立大会的老战士集体合影照。前排右一是我们的父亲。 <b> </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张集体照第一排左16位是我们的父亲。 </p><p class="ql-block"><b> 照片来自成都铁路局老战士协会成立20周年周年《金色历程》画册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代表证至今还保存如新,只是他老人家已经离我们远去………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  老战士协会的老战士们浴血奋战打江山,新中国成立后又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中去,是他们把热血和汗水洒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和千里铁道线,现在他们老了、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开始了自己的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 老战士协会1929年~~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同志照片都齐了,一共有58位老革命!</p><p class="ql-block"><b> 照片来自成都铁路局老战士协会成立20周年《金色历程》画册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最下面一排照片左一是我们的父亲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河南省宜阳县革命史第二章抗日救亡运动得悉,1939年3月县委书记邵文杰安排父亲与水沟庙的李流水一道去的洛阳八路军办事处,从此离开了家乡。</p><p class="ql-block"><b>该信息由河南省宜阳县党史办提供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父亲晚年时期战友通讯录 (抗日战争时期) </b></p><p class="ql-block"> 看来抗战时期他还从事过印刷工作,小时候曾经听父亲说过在战争年代刻过蜡纸板搞过油印,现在想来不知是否就是拂晓报。</p><p class="ql-block"> 许多在原新四军从事印刷印钞战线的战友,建国后转业到地方仍然在熟悉的业内工作。各省市印刷厂、省报、市报可以看见他们的踪影,还有很多人到了国营542厂(上海印钞厂),国营614厂(上海造币厂 )继续服务新中国建设。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 <p class="ql-block"><b>老战友情深意长:</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93年4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老战友李玉山还来信,问父亲为什么没有报名参加重庆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这个时候父亲去世已经一年半了,父亲去世的消息一直没有告诉他,因此还来信询问,可见战友情、牵挂情………</p><p class="ql-block"> 李老转业地方后在四川新华印刷厂工作(党委书记兼厂长,1938年4月参加革命,1939年4月入党,离休后享受副地厅级待遇)他的工作大概与当年在新四军从事过相关职业有关系吧,李老2004年5月23日在成都逝世。<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  以下这些照片记录了父亲离休生活………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幺妹在一起!幺妹依靠在父亲身边,瞧这父女俩是多么的幸福 。 时间:1980年 重庆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1981年抱着大妹霖海的孩子,不亦乐乎!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父母的晚年生活……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  1987年的全家福 !祖孙三代聚集一堂,瞧爸爸妈妈的高兴劲………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  爺爺奶奶和孙子辈,享天伦之乐、老年生活增添快乐。 (1987年重庆)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老年生活还是挺丰富,参加了铁路局老战士协会门球队,适量的体育活动让人更加有活力。下图是他老人家走后留下的门球和门球杆 。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  1991年4月父亲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肺癌,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晚期。父亲的疾病是给儿女们心灵上沉重的一击,为了父亲在生命最后时候有一个较好的生活信心,没有敢告诉他真实病情,而让他开心地过好自己想过的日子。5月份铁路局组织部份老同志进京看看首都的变化,父亲再次来到北京, 登长城、上天安门城楼、游公园………</p><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在长城上遥望祖国大好河山的照片 。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p> <p class="ql-block">  父亲来到天安门登上了城楼,高高兴兴地拍个照留个影,这照片中间的就是我们的父亲。 </p><p class="ql-block"><b>照片来自成都铁路局老战士协会成立20周年 《金色历程》画册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  铁道部部长李森茂、副部长石希玉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看望老同志,前排左二是李森茂部长,右一是石希玉副部长,右二是我们的父亲。</p><p class="ql-block"><b>照片来自成都铁路局老战士协会成立20周年《金色历程》画册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  从北京回重庆不久夏季来临,7月份父亲上南山疗养院疗养避暑,转眼到了10月份,父亲的病情加速恶化,无奈只能住进了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医院老干病房巧遇当年抗大的战友,虽然都因年老有病住进了医院,但那久远战争年代的战友情谊让他们难以忘怀……。11月24日是一个星期日,就是在这一天父亲永远离我们而去……… </p><p class="ql-block">敬爱的老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这是当年重庆日报发的讣告</b></p><p class="ql-block"><b>本报讯 </b> 重庆铁路分局重庆车站原指导员 离休干部叶致春同志因病于1991年11月24日逝世,终年71岁。</p><p class="ql-block"> 叶致春同志是河南省宜阳县人,1937年4月参加革命,1937年4月入党。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1991年12月4日重庆日报第二版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37年当中华民族走向生死存亡之际,我们的父亲毅然决然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年他17岁参加了革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又随18军进藏……… </p><p class="ql-block"> 1954年10月父亲离开了军队,转业到了铁路,为了铁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上尽职尽责、恪尽职守。虽然父亲受当年在部队的错误处分影响,一直在基层工作,但毫无怨气,对党忠诚,为了铁路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父亲在生活上依然保持节俭风尚,艰苦奋斗本色不仅从自身做起,还教育我们儿女不要忘记过去的历史,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我们敬爱的父亲逝世30周年纪念,在这里可以告慰老父亲在天之灵,您的儿女们都早已是中国共产党员,现在我们都已步入退休生活,每一个家庭都充满了和谐与幸福,你的孙字辈也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父亲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