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

遥歌

<p class="ql-block">(烟雾迷蒙的凌云茶山)</p><p class="ql-block">【乡村振兴】 广西凌云:广厦千万间</p><p class="ql-block">学习强国</p><p class="ql-block">广西学习平台,2020-11-27发布</p><p class="ql-block">文/姚金桃</p><p class="ql-block">图/凌云县摄影协会</p><p class="ql-block">住房是人们遮风避雨,安居乐业之处,有了住房才有一个家,所以不管是在平原之处,还是在山窝石坳,高山之巅,都有人们居住的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p> <p class="ql-block">(凌云汉族民居木瓦房,陇雅旧貌)</p><p class="ql-block">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人所住的房子,从外观上看,壮族、瑶族、汉族的房屋是有所不同的。壮族一般居住在土地肥沃的土山地区,依水而居较多,他们的房屋四周以夯实泥土筑成墙,盖瓦或者茅草;瑶族大多居住在高山石坳,房子以树皮围住,依石搭建,茅草盖顶而成;汉族,对凌云来说是迁徙而来的民族,他们在石岭弄场,择山而居。汉族人比较注重房屋的建造,他们的房屋具有中原建筑的风格。一般木瓦结构,三间两厦、五间两厦、长五间、长七间、厢房、槽门、吊脚楼等大瓦房遍布石林山坳。</p> <p class="ql-block">(凌云县城)</p><p class="ql-block">凌云县处云贵高原的延伸带,全县行政区域面积2053平方公里,辖4镇4乡(4个瑶族乡),110个村(社区)委会,2018年,全县总人口22.56万,分散居住在1546个村民小组,3300多个自然屯,汉、壮、瑶三个主体民族分别占总人口的33.3%、46.3%和20.4%。县境内属山岳地形,海拨在250—2000米之间,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石山区占总面积的40%。</p> <p class="ql-block">(陇雅新貌)</p><p class="ql-block">“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住上大厦、高楼,这是古人的一个梦,也是现代人的梦,这梦,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着。 </p><p class="ql-block">国家实施的农村危旧房屋改造政策,这是一项伟大的惠民工程,从2009年开始实施,到2018年整整10年了,还在继续实施。在这10年中,凌云县共改造危旧房屋16637户,其中茅草房2899户,五保户185户,其他贫困户13553户。中央补助资金12106.12万元、自治区补助资金14179.8万元、百色市级补助资金3079.35万元、凌云县级补助资金3014.21万元,四级财政补助资金共计32379.23万元。如果按照每户6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计算,就是改造了99.82万平方米,事实上这是不止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村村寨寨的楼房,最保守的估算,按平均每户楼房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来计,就是332.74万平方米,这数据不包括没有得享受危房改造政策,自行建房的建房户。</p> <p class="ql-block">(彩架村弄兴旧貌)</p><p class="ql-block">在实施茅草树皮房改造中,走进村寨,看见那些茅草房,特别是石山之地,你一定会为这里居然也有人类居住感到不可思议。从石窝窝底部到左右两侧以及后面的山坡,一眼望去全是褐色的石灰岩,岩块棱角尖利,奇形怪状,山坡上的石灰岩层层叠叠,从坡脚码上去,形成陡峭的坡面,一些地方就是最敏捷的山羊也爬不上去。半坡以下的岩石全部裸露着,连青苔都不肯爬上来。坡顶的山峰有一些植被,兀立着,晴日直指蓝天,雨天云雾缭绕。如下甲镇的彩架村弄兴屯、弄外屯;伶站乡的陶化村弄亮屯等就是这样的地方,石窝窝里除了几块巴掌大的菜地以外,再难找到有土的地方。弄兴54户、弄外52户全是背陇瑶,寨子里的茅屋就势建在岩石上,就着石缝、石窝载几根柱子,搭几根木条,盖上茅草,四周围上竹条,就是一个家了。你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居住的,要是暴风雨来临,真的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看着站在枯树茅屋前的老妈妈、端着碗花脸花猫的小娃娃,他们那盼望茅屋变新房的愿望挂在眉梢,你会为他们动容。</p> <p class="ql-block">国家的危房改造政策来了,真是春风吹大地,春雨润山乡。对于生活条件实在是太艰苦的,有地质灾害的村寨,政府就动员整体搬迁到较为平坦的地方;生活条件较好的,政府鼓励就地建房。有了党的政策扶持,石窝窝里掀起建设热潮,寂寞了多少年的深山村村寨寨一下子热闹起来,打石声、钉板声、搅拌机的隆隆声响彻山谷。肩背砖块,马驮砖块,全家老少齐上阵,硬是在石头窝里建起了楼房。</p> <p class="ql-block">(彩架村弄兴新貌)</p><p class="ql-block">如今,走进村寨,那些低矮的茅草房已经不见踪影。那些木瓦房的村寨也改变了模样,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楼房,有的还装修得很漂亮。当年修建得很好的大瓦房也很少见了,能留下来的就是那种舍不得拆除,留着做纪念的,零零星星地展示着历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盘卡屯搬迁的安置房)</p><p class="ql-block">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凌云县围绕16109人(含同步搬迁60人)搬迁目标任务,坚持把“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村屯作为重点搬迁对象,强力落实“八包”责任制,加快推进安置点项目建设进度,全县建设16个安置点进行安置,共建设安置房3393套。</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房屋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移民安置、异地搬迁政策的实施,危房改造政策的全面铺开,钢筋混凝土楼房拔地而起,传统的木瓦房、砖瓦房即将消失尽矣。</p> <p class="ql-block">(整村搬迁前的盘卡屯)</p><p class="ql-block">看看泗城镇后龙村盘卡屯的老屋,十几二十户人家,居住在白云的最深处—盘卡,茅房四周怪石嶙峋,站在那通往外界的拗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样的地方,恐怕连山羊都不愿意光顾。2018年他们搬迁到县城的茶产业园,住上了高楼大厦。</p> <p class="ql-block">(废弃的老村弄劳屯)</p><p class="ql-block">云雾缭绕的深山里,曲径通幽处,有一个正在消失的小山村,据说有壮族人在这里安营扎寨过,取名“弄劳”,意思是“我们的村子”。后来壮族人走了,汉人又来这里定居,还是叫“弄劳”。没有人知道这个弄劳究竟有多少岁,一群汉族人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建房种地。山高路陡,爬坡上坎,他们不畏艰难。忽然一日,一条公路如白龙绕过弄劳的山脚,款款而来,逶迤而去,袅袅尘烟吹醒了山上弄劳人的心绪。青年小伙纷纷把家园搬移到半山腰的公路边,老人不舍老屋,奋力劝阻:弄劳背靠青山,坦坦平平,我们如坐在太师椅上,左青龙,右白虎,古树高高守村口,搬到半坡做什么?那个半坡上哪有弄劳风水好啊。年轻人说:半坡山中有条龙,我们住在龙身边,跟着龙来龙去,不用爬坡上坎,那才叫好。老年人降不住年轻人,也纷纷跟着搬迁到公路长龙边,依龙而居。于是一个新村在公路边拔地而起,“弄劳村”变成了“半坡村”。</p> <p class="ql-block">(弄劳新村)</p><p class="ql-block">要是你有兴趣,走,让我们凌云的摄客们带着你去寻找正在消失的村落——凌云县伶站瑶族乡九民村弄劳屯。</p> <p class="ql-block">(浩坤屯新貌)</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被废弃的村落有很多,被废弃的老房子如一个句号,在深山老林里独守老去的记忆。而没有被废弃的村落,早已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几千年的建房材质从茅草、木头、泥巴、火砖、瓦片到钢筋、水泥、瓷砖、琉璃瓦、大理石,这是建房材料一个变革。人民群众居住的房屋从低矮、破旧的茅草房、土墙屋、木瓦屋到高楼大厦,到精致有型的别墅,一排排,一栋栋,晨光中、暮霭下,放眼望去,远处与近处,处处都是一个接一个的农家院子。院子里崭新的别墅,形态各异,姿态万千。这些熠熠生辉的高楼,是穷乡僻壤村庄的希望和灵魂,也是父老乡亲眼里最得意、最神奇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从茅草房、土墙房、青瓦房、到高楼别墅,是涂抹在山村的符号,是描绘在农村的一笔重点色彩,也是镌刻在村村寨寨凝重的辛勤汗水。是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难怪村民建好房屋后,会这样抒写大门的春联:“华堂建就谢天谢地谢党恩,新屋落成靠亲靠友靠众助”。</p> <p class="ql-block">(瑶家新房里的堂屋)</p><p class="ql-block">路通了,房屋变样了,我们来看看农村房屋里的室内实施。先看看堂屋,堂屋也叫华堂,是一幢房屋的主心骨,是安放神灵祖宗牌位,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设宴待客待人之地。堂屋的正面墙壁设立香火神龛,一走进家门,看见神龛,就好像看见守家的老人端坐在高堂迎接归家的子孙。以前的堂屋里摆放的设施比较简单,一般就是在神台下摆放一张八仙桌,给祖宗神灵供奉贡品之用,两边靠墙壁之处放几张小凳子,供来客落座歇息。现在堂屋八仙桌油光铮亮,小凳子变成了沙发,当然,以前堂屋的摆设和现在堂屋的摆设变化不算大,变化最明显的是厨房和厕所。</p> <p class="ql-block">(旧试壮家伙房)</p><p class="ql-block">厨房,农村叫做“伙房”,烧火做饭的地方,厨房是一家人活动最多的地方,一日三餐都从厨房端出来。古人云:“新娘三朝下厨房,洗手亲自作菜汤。不知婆婆啥口味,先叫小姑尝一尝。”这是旧时描写新嫁娘入厨做饭的情境。</p> <p class="ql-block">(以前的茅厮)</p><p class="ql-block">厕所,在农村以前是没有这个词语的,内急了,要想方便解决问题就说“我去出个外前”,“出外前”是“上厕所”的代名词。因为家里没有厕所,村里没有厕所,厕所在房前屋后,在墙角边、在树林里,随便一蹲,拉出就走,所以,村里隐蔽之处都有“地雷”,要是你走村串寨,一不小心就会踩雷中彩。比较讲究卫生的农户,在自家的猪牛圈上,搭几块木板,用木条围个小间就是厕所了,那也不叫“厕所”叫“茅厮”。</p> <p class="ql-block">(现在农家楼房里的卫生间)</p><p class="ql-block">政府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增强农村基础设施便利性、便捷性,方便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推动农村厨房、厕所提质升级,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建设“美丽凌云·宜居乡村”,推进了农村厨房、厕所改造工作,农户改造厨房、厕所,政府有补助。</p><p class="ql-block">农村厨房改造标准:以建设干净整洁卫生、满足基本功能、管线安装规范、烟气排放良好的清洁厨房为目标,以“五改”即:改灶、改台、改柜、改管、改水为主要内容,对农村厨房实施改造,整体提高农村厨房卫生整洁程度。</p><p class="ql-block">厕所建设要求:室外建独立厕所的,室内建设卫生间亦可。安装高压节水装置,做好保温防冻处理,推广应用节水、防臭装置,蹲便器、压力水桶、双翁式化粪池等设备,厕屋有门、有顶,屋顶和墙体要达到一定厚度,确保冬天能够正常使用,做到卫生、安全、方便、实用。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化粪池达到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且不渗、不漏、密闭有盖。</p> <p class="ql-block">(现在农家新房里的厨房)</p><p class="ql-block">如今,家家建起了楼房,厨房里的火变成了电火,电饭煲、电炒锅、电热水器,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打开开关,饭就自动煮熟了,炒菜的油烟被抽油烟机吹出了窗外…… 厨房里干净整洁。</p><p class="ql-block">楼房里,“茅厮”变成了“卫生间”,家家户户都有卫生间,再也不用“出外前”了,房前屋后的“地雷”无踪无影了。</p> <p class="ql-block">(今日彩架村)</p><p class="ql-block">看看今日的农村,人们生活的变化是数也数不完, 路通了,摩托、汽车嘀嘀两下就到家,自来水自己来到家门口,到水缸中;有电了,不光照明用电,煮饭做菜也用电。坐在家里还能通过电波传送,听到千里之外亲人的声音;家家都是高楼别墅,吃不愁,穿不愁,孩子读书,国家有补助……</p> <p class="ql-block">(品村大陇雅旧貌)</p> <p class="ql-block">(品村大陇雅新貌)</p> <p class="ql-block">(品村大寨屯新貌)</p><p class="ql-block">新中国的壮丽七十一年是有目共睹的,而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更是惊人的。乡亲们说,都是国家的政策好啊!</p> <p class="ql-block">(学习强国截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