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今朝酒 作者 范廷伟(山东省散文学会 济南周三读书会商河采风活动作品)

泡一壶阳光

<p class="ql-block">  每逢听到歌星雷佳的《乡愁》,我的心里就会流淌起一种特殊的情感来。“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或许土生土长的人们,体会不到这种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但这种令人既甜蜜、又忧郁,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却真实地存在着,否则《汉书•元常记》中也不会这样记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p><p class="ql-block"> 水有源,树有根。在对于“乡愁”其字其意的准确理解上,或许我八十多岁的父亲比我更加地沦肌浃髓、刻骨铭心。兵荒马乱、饥寒交迫的岁月中,一家人从商河县老家逃荒到齐东县(今邹平县西北部)一带,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尚没出满月,便被祖父母忍痛送给了当地的人家。记得母亲告诉过我,商河老家的生母,三番五次上门讨要儿子的抚养权未果,便经常哭,最后哭得得了重病;老家几个伯父,乘船渡过黄河后,曾想方设法去黄河大堤南侧父亲就读的曹务完小,意欲用糖块将父亲哄走,结果,得知了这个坏消息的养母,毅然决然地终止了父亲的学业。结婚以前,父亲的养母坚决不允许他和商河老家的亲人有任何的来往。有道是,老家难舍,故土难离,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永远割舍不断。后来,父亲的养母,人老了,心也慈了,加之有我的母亲在拴着、拽着,和老家亲人的来往变得顺理成章了。</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回商河老家多是冬日闲暇,都是靠父亲用手推车推着我们,黄河滔滔,黄沙漫漫,天不亮就出发,直到倦鸟归林、暮色四合的时候,才能见到和蔼可亲的祖父(记忆中丝毫没有祖母的点滴印象),还有其他的亲人们。他们轮流对我抱了又抱,亲了又亲,血脉相连的亲情浓得化不开,泡不散、刮不走。那时生活条件非常得差,但叔叔、姑姑、本家哥哥,还有出嫁在外村的姐姐们,轮流请我们一家过去吃饭,就连本门近支的族人们,也提前预约请我们过去。屋外寒风凛冽,屋子里的小火炉却被拾掇得暖煦煦的,一盅白酒上面的火柴棒,在筛酒架子中间冒着蓝色的小火苗,锡制的酒嗉子中盛着从商河县酒厂买来的散装白酒,白酒慢慢地被温热了,空气中开始四散着有些绵软的酒香味道,再配上几碟最简单不过的家常炒菜,大人们推杯换盏,酒酣耳热,说笑之间穿插着聊些家长里短、年景收成之类的话题,曲终人散时,我早已在母亲的轻拍中沉浸于甜甜的梦乡里了。</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父亲的养母过世了,他又相继担任了二十多年的生产队长、大队干部,天天忙小队大队的事情,忙一家老老少少的生计,自然回商河老家的次数少了。我也十三、四岁了,虽然谈不上“顶天立地”,可我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每逢寒暑假,有责任、有义务代替父母亲去看望老家的亲人们。在商河老家亲人的万般宠爱之下,我先后学会了踩高跷、打咣嚓,学会了老家的许多方言土语,还跟着伯父去外村“扭秧歌”,更重要的是,不管走进哪个家庭,他们不再拿我当小孩子对待,而是四碗八碟的招待我。菜是普通的农家小炒,酒是商河县酒厂的曲酒。古人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每当离开老家时,伯父都是用塑料桶盛上10斤、20斤的给父亲捎回商河老家的酒来,让他闲暇时,用以排解乡思乡愁。但这弥足珍贵的亲情、无可替代的乡情,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让我一直珍存于记忆的最深处,历久弥新,历久弥香。</p><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后,我在魏桥创业集团参加工作了。坐落于邹平县魏桥镇的这家大型企业是全国供销系统的龙头老大,也是全国商业战线的一面红旗,效益好、福利高、名气大,老百姓家的孩子,都以到这家大型企业工作为荣。由于我的宣传与带动,老家村里的孩子们纷纷选择到这里就业,人来人往,老家的各种土特产,也随之纷至沓来,糖酥火烧、马蹄烧饼、白桥大蒜、老粗布、豆腐皮,朴实厚道的街坊乡邻们,一直用各种美食喂养我思亲念故土的味蕾。因为我也喜欢“杯中物”,自然就对乡亲们所带今朝酒业的“娇泰”美酒特别感兴趣。香味纯正、素净淡雅,家乡酒厂出产的“娇泰”美酒,在我的心中,胜过任何其他地方出产的美酒佳酿。人们这样说,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诗是用来吟的,酒是用来品的,不一样的心情,品出的定然是不一样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父亲、母亲年纪大了,2016年的正月十四那天,远在东北绥化的叔叔、婶子、姐姐们回来了,我开车带着父母亲他们一起过去团聚。表哥提前将酒宴安排在了京东大酒店,室外“鼓子秧歌”玩得正欢,室内也是亲情绵绵,其乐融融,身体不是很好的几位老人,都一一品尝了咱们今朝酒业公司出品的高端美酒。俗话说过,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四十多年了,亲情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丝毫淡化,家乡的酒香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减弱。在这温馨和乐的酒宴上,我想起了人们所说的那句“虽然我们不知道将去向哪里,但我们应该知道来自何处”。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几杯今朝美酒下肚,我想,在场的老人们文化程度虽不高,但肯定都和我一样柔肠百转,柔情万千。</p><p class="ql-block"> 人生半程,乡关何处。如今,我也已年过半百了,以酒为媒的日子里,和老家人们接触多了,文友之间的互动多了,对老家关注的渠道和方式日渐多了起来。我至今关注着《爱商河》《商河旅游》《印象商河》《文化商河》《幸福孙集》等多个微信公众号,我收藏有多种版本的《商河县志》,另外呢,我对老家的今朝酒业逐渐有了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了解:自1945年就开始慢慢起步的今朝酒业,产品从早期的“麦城特酿”“太白醉”“古城春”,到中期的“三粮液”“古城春老窖”“商河大曲”,再到后来的“今朝”“今朝缘”“封王御液”,她一路开拓进取,一路凯歌高奏,业已名列山东省著名商标,成为济南市的三大名酒之一。“能添壮志英雄胆,善助诗人锦绣长”,在这些年里,“今朝经典商务”“今朝珍品” “醉心坊”等高端酒品,伴我文思泉涌、催我勤奋创作,因此,2015年10月份,我成功地入选“齐鲁文化之星”,2018年底,又顺利加入了山东省作家协会。</p><p class="ql-block"> 东晋毕卓放荡不羁,愿意“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促足一生矣。”画家齐白石为此“酒言酒语”作一幅《壶酒盘蟹图》后,仍不尽兴,随即题诗一首“老夫今日喜开颜,赊得霜蟹大满盘。强作长安吟咏客,闭门持盏把诗删。”他用质朴的笔墨以及简洁的用笔,恰如其分地让画面意蕴丰厚,情意满满。酒生文趣,趣生诗文,兼容并蓄,诗文并存,由此可见,“文以载道”有着很强的教化作用和传播力量,“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如今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即使好酒也怕巷子深,有人曾经说过,“唐诗四万首,酒诗占七千”,诗以酒作,酒以诗传,相辅相成,相映生辉。如滕王阁、黄鹤楼、寒山寺等,以文成名;如杜甫草堂、范公祠、李清照纪念馆等,以人成名,还有大诗仙李太白成就了“兰陵”酒,大画家黄永玉成就了“酒鬼”酒,大作家莫言还曾放出豪言“狂语皆因文胆壮,天下因我知高密”等,俱是酒成诗篇,诗化酒章。</p><p class="ql-block"> 我笔力有所不逮,既没有这些大家、名家的斐然文采,也没有他们的生花妙笔,但是我信奉诗助酒兴,酒添诗意,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道理。《大众日报》资深记者、作家逄春阶也说过:“一生独爱酒,就像鸟爱飞,人没有翅膀,酒就是翅膀。酒盅一端,翅膀就往外钻,想往哪里飞往哪飞。”但愿老家的文朋诗友们,多去咱们的今朝酒业看看,多去用心细细品评感受,多花费点心思,去宣传家乡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地方特产,争取让她们都能够早日誉满神州,香飘天外。我身居邹平,心回商河,我在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魏桥创业集团力所能及地帮扶着来自于老家的年轻人,让他们安居乐业,事业有成,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同时,我用香气扑鼻、令人陶醉的“今朝”美酒,以慰我丝丝缕缕、缠缠绵绵的乡愁。正是咱们的今朝美酒,让我乡音乡愁可闻可触,让我田园锦绣可望可及。</p><p class="ql-block"> 记得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今朝酒,并非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醉生梦死之意,而是让人们真正把握今朝,感悟美好,珍惜当下,砥砺奋进。身在企业,身不由己,然而午夜梦回,情思缱绻之时,我记忆的闸门甫一打开,思绪便会溯流而上,去寻找自己的生命根脉所在,去寻找童年时光里的一幕幕影像,好在有亲情、乡情、友情一直环绕左右,好在有“今朝”美酒相伴始终,所以我总是坚信:今朝花开胜往昔,料得明朝花更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范廷伟,男,系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曾在《山东文学》《大地文学》《火花》《岁月》《齐鲁晚报》《农村大众》《大河报》等报刊发表作品。散文集《故乡与往事》《行走的故乡》获第三、五届“范公文化奖”;第七届范公文化奖“文化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第三批“齐鲁文化之星”。</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