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绩 立 石 以 石 载 绩

中间隔着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故事要从这张虽然看不清内容但却能看清标题的旧军用地图讲起。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打击美蒋间谍敌机作战方案</span></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参与“打击”的部队就是当时以空军高炮101师(即后来的高炮一师)为指挥的辽东城子坦高炮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炮群在1961年11月6日晚六时,完成了一项在我军国土防空作战历史中的一个辉煌战绩——首次用高炮击落美制蒋军的P2v低空侦察机。</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摘的资料。介绍了被击落敌机的性能和危害。其中,注意一夜就损失了航空兵两架飞机和8名机组人员啊!航空兵不能再这样牺牲了!高炮部队要承担重任了!围绕着这个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事件。网上很轻松的可以查阅到许多相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首长们好好看看防空部队的战果吧!</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十分珍贵!中间那位领导就是当年空军高炮101师的师长范振江,他同时也是城子坦炮群总指挥。最后打飞机的作战命令就是出自这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面照片的背面,上面的字是范师长的亲笔留念字。</p> <p class="ql-block">许多军史爱好者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高炮首次打下P2v的意义不亚于导弹击落U2。可是由于保密的原因,这项战绩或战史宣传的广度力度深度都远远不如U2。后者既在军博有残骸,还有电视剧做宣传。前者则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是电脑制作的仿真效果图,后来被我们用在了纪念条幅中。从军事武器的理论来讲,导弹打U2打不下来不正常!而高炮群打P2v则需要雷达、探照灯和中低空火炮的高度配合!这种配合就是经过了长时间的严格训练后,仍然没打下来也是正常的。城子坦炮群却在下达开雷达、开灯、开炮“三网”同开的命令后30秒准确击落敌机!平时的付出只有参战部队才知道!什么叫刻苦训练,团结一心,英勇杀敌!在这个战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根据高炮一师编写的《防空利剑》战史资料书中对此项战绩立功情况的记载,主要立功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一、国防部向全国、全军通令嘉奖辽东半岛城子疃高炮群。</p><p class="ql-block">二、空军颁布命令,为502团八连、九连记集体一等功;为五连、七连记集体二等功,四连集体三等功;</p><p class="ql-block">三、沈阳军区空军授予502团八连炮一班、炮四班、九连炮四班集体一等功。两个班二等功,18个单位三等功;</p><p class="ql-block">四、202人分别荣立个人一、二、三等战功。</p><p class="ql-block">庆功大会在大连举行。</p><p class="ql-block">图为已经92岁健在的高宪章老人当年获得的奖状。</p><p class="ql-block">正是这些功绩形成了我们对必须铭记父辈为国立功的共识,形成了我们后来立石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再次回到六十年前。这是胜利后不久,当时的沈空领导和部分高炮一师的领导分别在高炮一师办公楼前后的两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五十多年过去了!空军高炮一师早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撤编了。当时上面那两张黑白合影照片的父辈人大多数都不在了。他们的子女也多数都成了退休老人。就是这些退休老人对孩儿时期父辈立功的一些事情记忆太深了!</p><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七家的子弟从祖国的大西北,华中重镇和大连、鞍山等地齐聚庄河。他们在庄河市史志办李玉娜老师的指引下重访了当年的炮阵地和城子坦炮群指挥所故地和敌机坠落地。在思绪万千之中七子弟达成了一个共识,为父辈的这项功绩立一块石碑,以表达铭记之心。</p> <p class="ql-block">上面那张两黑白合影照片人中的部分子女,在2020年10月在北京聚会研究立石之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改立纪念碑为立一个纪念石。并决定以家为单位集资完成做成一件铭记父辈功绩的事情。同时明确在一年后的六十周年时,由我们集资家庭共同在立石现场举办一次纪念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随后,围绕着立石的调研工作展开了!图为2020年秋天在考察立石时的留影。那个阶段无论走到哪里看到街边有石头就要驻足多看看。经过一段调研初步定下用这种卧石的方法。但高应在1.5米左右,长度暂时没考虑,主要是考虑其稳定性。</p> <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下旬我们成立了四人筹备组,并再次来到飞机坠落现场。确定了立石位置。此前在地点讨论中有的提出要在指挥所附近,有的提出找到当时502团八连、九连炮阵地的所在地。但更多的还是倾向于在坠落地所在地。因为那是表现胜利成果的地点。</p><p class="ql-block"> 图中我们所站的位置就是当年罗瑞卿、刘亚楼、陈锡联等首长观看残骸的地方。由于这里是农田,我们的石头要立在距离这里很近的路边。为了安全又不能距离路边太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为了保证我们的立石工作顺利进行。我们走访了立石地点所在村的村委会。与当地负责人签署了“共建街边景观协议”。</p> <p class="ql-block">完成立石地点考察后,我们就近考察了采石场。</p> <p class="ql-block">买石头是讲究石缘的!这块石头我们当时去的人就都看好就是它了!因为它基本符合根据我们大家讨论的立石要求,我们对这块石头下了订金!</p><p class="ql-block"> 在落实了立石确切位置和预订了石头后,筹备组还专门制订了具体的集资方案。</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春暖花开之季。这块石头被立在了这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刻什么内容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时最开始的图案草稿,其中,有高炮炮火,也有探照灯灯光。但被否定了!主要是觉得不严肃。</p> <p class="ql-block">经过大家讨论后,正面只刻纪念日期。这是委托我们参加集资子弟中的书法家撰写的。背面的对联则是在讨论纪念条幅后确定的,字体就用的字库中的楷体。这些都符合共建街边景观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1日,我们集体讨论了这次纪念活动的主题条幅。条幅的长度和高度与石头基本一致。现在这张图是大家讨论后的结果。纪念活动现场人员在活动最后齐声朗读了这个条幅上的两个对联,现场气氛达到高潮。</p> <p class="ql-block">这只是我们大家在讨论条幅内容的很小一部分。展示这个截图是表示我们的认真和团结。大家一个字一个字的斟酌,一个图一个图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十月十五日和十六日两天。刻石工作按计划紧张进行!之所以在五月份立了石头,待到十月中旬才刻石头?是因为在苞米成长和收割期,去刻石头的粉尘污染是很严重的。必须等收割结束后,才能进行刻石头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我们筹备组四人于10月16日到刻石现场。目睹了刻石的最后完成过程。</p> <p class="ql-block">在现场,我当时想到了父亲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时照片的形象。瞬时间我走过去从刻石师傅手中拿过油刷眼含热泪完成了对天字的上油漆工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立石完成后的正面,靠着道路一侧。顺着这条在百度地图上称为墩山线的乡路,往西一点就是庄河市花园口经济区明阳街道的德令村。很巧!德令村就是以一位烈士孙德令的名字命名的村庄。当年飞机坠落再往西一点就进村庄了。那就可能发生悲剧了。</p> <p class="ql-block">立石的背面,是靠着农田的一侧。说来也巧,六十年了,这块地方居然实实在在的种了六十年的苞米。六十多年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竟然对它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它能让我们对应着老照片在立石地看到和想象当时的情景。这我只能用巧合解释。</p> <p class="ql-block">立石的百度地图位置。这里距离鹤大高速明阳出口约十五分钟车程。</p> <p class="ql-block">立石地点规划设计图。红色点出的地方即为立石地。粗黑色虚线部分是当时残骸的主要散落地,右下角的标黑星的地方就是当年首长观看残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庄河立石现场回来,我们紧张而有序的在进行着纪念活动的准备,我们集资家庭中的一位大姐是大学教授,她亲笔完成了我们将在11月6号立石现场举办六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宣传片。宣传片发出后,反响热烈!庄河市史志办李玉娜老师原来就非常熟知这段历史。她结合这段历史和我们的宣传片在“天南地北看庄河”网站上发文赞扬我们的立石和纪念活动。大连市一位红色收藏爱好者得知消息后,为我们献出他珍藏的作为本美篇第一幅照片的地图照片。还有许多来自各个方面的给我们的行动点赞的微信就不一一列举了。</p><p class="ql-block"> 在宣传片的感召下,除了发起家庭外,又有数家高炮一师子女闻讯加入了集资立石队伍。最后一共有十九家高炮一师子弟参加了集资。</p> <p class="ql-block">这位家住鞍山市内的92岁老人,得知我们立石纪念,并要举行纪念活动后。坚决要求到现场参加活动!这位老人的子弟也参加了集资。</p> <p class="ql-block">这位83岁家住庄河的老人,也表示一定要亲临现场参会。为了防冷他把当年的军大衣找了出来准备在参会时穿上。后来纪念活动改在鞍山了,他的儿子发来了他饱含激情的视频发言。</p> <p class="ql-block">一切准备就绪。但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11月4号早晨传来庄河地区发现疫情消息。我们的纪念活动被迫改在了鞍山某部队干休所院里。这里在当时曾经是师指挥所值班室所在地,具有历史意义!不能在石头前进行。只好把石头的照片打印出来与纪念条幅挂在一起作为会场布景。</p> <p class="ql-block">天气突然降温!加上按照原计划的外地参会人员和许多嘉宾不能到场了,人少了纪念激情不减!当年的立功老连长冒着严寒到现场参加纪念活动!为我们这次立石纪念增光添彩!</p><p class="ql-block"> 有关纪念活动现场部分视频和照片我就不在本美篇中过多的介绍了。</p> <p class="ql-block">这些多数是来友情赞助我们活动的好友。好友顶着刺骨的寒风一直陪伴我们到活动结束!非常感谢好友们!</p> <p class="ql-block">  我以我在纪念活动上的发言结束本美篇。感谢帮助我修改这个“感言”的每一位亲朋好友!</p><p class="ql-block"> 能在有生之年为父辈的功绩做一点留下痕迹的事情,是我们这辈人的庆幸!我有幸作为一名找点事干的退休老人参与了这个立石纪念活动。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让我们的后代都能铭记历史!铭记祖辈的建功立业之艰!之难!</p> <p class="ql-block">这个美篇在到上一个图截止发出后!我一直迟迟没有发朋友圈,尽管许多朋友在他(她)自己的朋友圈替我发了,尽管一周的时间就阅读量过了八千多,我却总觉得没完。一个好友的提示让我决定又做出了这个纪念章。虽然没有达到让我把纪念石放在纪念章上的目的。但是飘带上明示的年轮和对准飞机型号的炮口也可以表达我们的心意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许多人不知道十九家都是谁,然后我又再一次把在大家聚集在一起,在两块石头的条幅上签字留念。在我回家抄写这些人名时,看着十九位父亲的名字我想到了,这其中既有当时的炮群总指挥,更有师党委一把手;有负责严格训练的1933年参加长征的老红军副师长,也有我父亲这样游走基层连队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副政委;有师团指挥所的作战参谋,也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政治部领导和</span>后勤部部长,更有一线立功的连排长!级别上既有当时的师、团班子领导,也有作战参谋和连排级干部!还有当时沈空机关和兄弟部队的领导。他们当中有些后来走上了更高级别的领导岗位,有的到了导弹部队后再立新功!也有的从基层走上了高炮一师的领导岗位!没有高炮一师的战士也被积极参加活动的守备二师的王维华老人弥补了。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为国立功的功臣!是中国军魂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然后根据许多人要把集资十九家的名字留下的建议。我又做了一个这样的纪念卡。这个卡是用布制作,它与纪念章同时放进红色绒布口袋中发到每家每个子弟手中。我想这个红布袋应该能传给参加集资子女的下一代吧!</p><p class="ql-block"> 至此,我才感觉这个立石故事应该讲完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