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说,当代书法是一个繁荣的时代,我们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去接纳所有的书法现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书法创新水平不断提高。陈振濂的这段话,意思是说,包括丑书在内的一切书法形式都是应该被接纳的。</h3></br><h3> <h3>分析陈振濂的话,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汉字本身就有书写的美和内在的美,这是因为汉字在书写中有技法体验,给人的书写带来愉悦感,而汉字的本身也有自然朴拙之美,正如黄宾虹所说:“就字来说,大篆外表不齐,而骨子里有精神,齐在骨子里。”这就是汉字的内在美!另一方面,当代物质极大丰富,人们学习书法的条件很具备,有很多人加入到书法的研究学习和创新之中,给书法发展带来了机遇,应该接纳各种现象的存在。</h3></br><h3> <h3>我们以中央美院教授王镛的楷书来说,其实他的所谓楷书,并非完全是楷书,而是一种多体杂糅的书体,是王镛对书法创新所带来的结果。在王镛的书法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书风是追求古意而求变的创新作品,这种风格中,既有古拙自然的帖学书写,也有苍茫劲健的金石之气,因此对于王镛的书法作品来说,在当代已经具备了大家风范,成为许多藏家所追逐艺术品主要源泉,在去年的拍卖会上,王镛的一幅作品被拍到了207万元,平均每个字达到15万元,创下了当代书法作品拍卖新高。</h3></br><h3> <h3>王镛在书法上擅长行草书,而所谓的楷书只不过是他在对行草书慢写的一个书体。我们知道,王镛的书法不论是行书还是隶书,其实都是融合了行书、隶书、楷书的笔法与笔意,从这个角度来说,王镛的书法作品中,实际上是多个书体的杂交书体。如果参加过当代书法展的人只要留意一下,许多展览上的作品,其实并没完全写成单独的一种书体的。举个例子,在十二届国展上的那件柳体楷书作品,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柳体,而是在柳体的基础上,又参杂了行书与魏碑的感觉,这就是书法创新。</h3></br><h3> <h3>难怪陈振濂说要多方面包容接纳来自各个方面的书法创新,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即使是丑书和江湖书法,他们虽然能走到这条路上,也许只是因为他们对书法理解不够,或者是基础不实,但历史会检验一切的,只有一些优秀的作品才会被历史接纳下来,而不具备书法艺术性的作品,终究会被历史所淘汰,这就是陈振濂所说的接纳的效果。</h3></br><h3> <h3>关于汉字的内在美,北宋时期的书法家米芾也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书至隶兴,大篆古法大坏矣。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隶乃始有展促之势,而三代法亡矣。”用黄宾虹的话是最容易理解的,他说:“自秦始皇以后,一变而小篆,外表齐了,却失掉了骨子里的精神。西汉的无波隶,外表亦是不齐,却有一种外在美。”因此,在许多书家来看,他们认为汉字的内在之美就要像大篆时期所渗透出来的自然古拙之美。</h3></br><h3> <p class="ql-block">由于这一种认识,当代许多书法家在创作作品时,往往都是借鉴了这一理论,并且融合到自己的研究创作之中,所以才出现了所谓的丑书。当然,我们再看看王镛的书法时,也会给他戴上丑书的帽子,如果仔细拨开这丑书的外衣,它的骨子里是否也有汉字的内在美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