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 记者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复制现实,为社会提供新闻的同时还要提供思想和知识。经典书籍蕴藏了人类文明以来的深刻思考,是最富有的人文精神之所,读书是新闻工作者的必修之课。11月7日下午,海口日报社记者部在骑楼老街海口国新书苑举办第14期读书会活动。此次读书会正值第22个中国记者节前夕,活动特邀请著名作家、翻译家韩少功先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杜秀美出席。<div> 现场,韩少功先生带来“文学经典的形成与阅读”主题讲座,进一步讲解了阅读经典的方法,带领大家感悟文学经典之美。同时,对年轻一代新闻工作者提出诸多建议,引导大家通过不断增强脑力、笔力、眼力、脚力,为海口坚决扛起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省会担当营造良好舆论环境。</div><div> 国新书苑集艺术展览、文化沙龙、图书经营等丰富内涵于一体,在思维的火花碰撞之间,书墨之香弥漫在所有人的心中。</div> 【阅读经典需现场还原】<br><br><div>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都要面临一个问题,即如何从冗杂的信息流中筛选出“经典”有用的信息。何为“经典”,怎样阅读?韩少功先生称,经过时间沉淀而能被反复重读的作品方可以被称为经典。他还进一步讲解了阅读经典的方法,分别是现场还原、心智对接、多元互补,并逐一加以分析。<br></div> 韩少功先生认为,经典大多是前人的作品,总是呈现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与当下读者有经验隔膜。要克服这种隔膜,需要我们发挥一点想象力,设身处地,知人论世,在阅读时尽可能还原当时的现场,减少进入作品的障碍。<br> “比如眼下活在都市的人,对‘人烟’这个词可能不会有多少感觉,在农业文明时代,有人必有烟,此外还有‘洗尘’,在古代交通不甚便利的情况下,出门都是件辛苦又隆重的事情,所以古人对重逢有着特殊的情绪,演变出一些特定的风俗。”所以,韩少功先生建议,阅读经典只有放到当时的现场里,才能被我们认知和理解。 此外,阅读经典还需进行心智对接,不管生活在什么时代,不论财富和科技积累到什么程度,人的生老病死、恩怨情仇、穷达沉浮,都面临一些长久甚至永恒的难题。“作品提供了前人的经验和智慧,阅读时可以当他们是我们的一个同学。”韩少功先生说,如果我们面对人生考题不得其解,能与前辈同学切磋一番,何乐而不为?<div> 韩少功先生也特别提醒,经典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是多元互补的百味良药,但切切不可乱用——使用时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因条件、因任务目标,组成不同的阅读配方,产生最好的组合效应。</div> 【新闻人要对作品负责】<br><br><div>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大家不时记录要点,结合自身情况,从不同视角、不同的思维方式踊跃发言,竞相发表自己的感受,并纷纷针对有关经典阅读、新闻业务的问题请教韩少功先生。<br></div> 目前海口正在提倡全民阅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杜秀美问道:“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韩少功先生说,读书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全民阅读则关乎着民族的兴盛和进步,对于孩子来说,要用好的读物为其成长注入正能量,“像采蜜一样,孩子通过知识的积累,最终会酿成心灵的财富。” 海口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丁宁请韩少功先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启示年轻一代新闻工作者努力规划和实现人生目标。韩少功先生介绍,在其成长的时候,设备条件都非常艰苦,但是自己非常喜欢读书,因为读书带来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拥有更为浩瀚而丰富的世界,“我也不反对去玩,但我认为玩也需要克制,人有时候需要‘为难’一下自己,让自己保持一种上进的压力,选择不平庸的生活方式。” 中国作协会员、海南省作协理事陈波来也来到现场与大家交流互动。陈波来系《现代青年》2017年度十佳诗人、海南省文学院首批创作项目签约诗人,出版诗集4种,“我去过韩老师的故乡,当地人都亲切地叫您‘韩爹’。”陈波来一句话,让氛围更加其乐融融,现场,他和韩少功先生就文学与诗歌进行了深入对话,这场心灵交流碰撞的过程也激荡起大家的共鸣。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记者部负责人光明问道:“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当前的舆论场环境,年轻一代新闻工作者如何既做到讲真话,又在复杂时代当好明白人?”韩少功先生说,新闻工作者传播出来的必须是真话,同时也要讲究分寸感,要遵循相应的准则。 “您对年轻一代新闻工作者,如何提升新闻作品的思想性,有哪些建议?”“如何通过各种文学体裁,实现新闻视角、艺术表达?”“如何创作一篇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作品?”……现场,来自记者部、教育事业部等部门的同事也纷纷提出自己的困惑。 韩少功先生认为,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始终对自己负责,同时要写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而要创作文学作品,一方面要有信心,另一方面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性,为作品注入情感,产生能够打动人心的力量。 【理论+实践打造书香团队】<br><br> 当天的读书会现场,大家还分享了《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闻学概论》《媒介内容分析法》《美的历程》《这边风景》《红岩》《好好说再见》等书籍,不少人带来了韩少功先生代表著作《马桥词典》,分享自己对该书的见解,现场各种感悟不断碰撞,产生了非常愉悦的学习氛围。 据了解,从2020年8月10日起,海口日报记者部开展首期读书会活动。结合读书会活动,组织新闻业务培训,进一步加强新闻采编知识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理解,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加强经典名著阅读,提升综合素质。目前读书会已开展14期,部门所有记者参加,通过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到党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报社主要领导及分管副总编现场指导,特邀专家讲座等形式,提升活动效果。<br><br> 海口日报记者部读书活动主题:理论指导实践,打造书香团队。活动目的一是通过读书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团队阅读习惯和思考习惯;二是激发团队阅读兴趣,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引导团队从阅读走向悦读;三是读书活动与部门业务培训相结合,形成读书热潮,理论指导实践,创建学习型团队。 【相关链接】<div><br>韩少功</div><div> 195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祖籍湖南澧县,著名作家、翻译家。<br> 曾获境内外奖项:1980年、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2年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2007年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杰出作家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等。作品分别以十多种外国文字共三十多种在境外出版。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著)、《惶然录》(佩索阿著)等数种出版。<br> 曾任第一届、二届海南省政协常委(兼),第三届省人大代表,第三届海南省文联主席、省文联作协党组成员、书记。2011年卸任以上职务。现兼职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全委会委员,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讲座教授。<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图/黄一冰<br>文/邝晓霞<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