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的发展——分析与评价<br> 幼儿的典型行为是教师观察的难点,分析的目的在于解读幼儿行为特征,在案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为教师准确有效的回应提供依据。 1.针对分析与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读<br>问题1.“在拼搭时,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发现,然后解决问题,后面能主动发起活动,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说出了我们去那边搭”。<br>陈荩:幼儿交代清楚了吗?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分析中要有理论化的描述支撑,有理有据。 <div>周思佳:“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发现”,可以把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写清楚。<br>陈荩:可以把问题写清楚详细描述,当别人看到你的分析评价时有图有真相时就能识别出来,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当你在分析评价里面写到,遇到不同问题能及时发现但是我在你的评价里面没有看到问题。再请老师来说一说,这一这段分析评价当中你的感想。</div><div>李玲:发现什么问题然后解决什么问题,没说怎么解决没有交代清楚,然后后面能主动发起活动,是谁发起活动也没说清楚我们.<br></div><div>陈荩:好的,我们一定要说清楚这个事件,怎么发现,怎么解决问题。如果你不写清楚的话,你这个分析评价没有价值的,不管你把孩子写他哪些方面哪些能力得到发展,但是实际上我们在评价里面看不到的,但是如果当你把案例场景当中发生的一些场景详细描述出来,结合评价分析,有图有真相,老师们一看就知道。原来他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原来他是这样发起游戏的,那么你的分析就很有价值了。针对第一个分析评价,老师们还有什么感受吗?<br>李慧子:太笼统,人物也没有交代清楚,比如说是这个粉色衣服,女孩或者是白色t恤的女孩,人物都没有交代清楚怎么去说事件。<br>陈荩:是的,把人物、事件、发生的事情表述清楚,这样大家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第一个问题当中我们老师已经说出来了这么多的建议。<br></div> 问题2.“此游戏为大班幼儿自主搭建游戏,幼儿采用了大小不一的体操垫、邮筒、中空滚筒、大球、跳马等低结构材料进行游戏。 <br>1)游戏促进了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游戏中有推、拉、托等动作。 <br>2)游戏促进了幼儿的社会交往,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交流互动。” <br>陈荩:分析评价结合《指南》分析,建议老师结合案例中有图有真相的展开说。<div>何青:游戏为大班幼儿自主搭建游戏,老师交代的很清楚。但社会交往、积极交流互动,我觉得他没有交代清楚,叙述的太简单了。还有前面的推拉拖动作,应该说得具体一点,这个游戏里面的哪个动作是推拉的动作。<br>陈荩:说具体。在分析材料的时候这位老师还是做的很好,但是在分析完的时候那就一定要结合案例展开说,这是一个真理,我看到你这个动作发展它是在哪些地方体现了,他是怎么推拉拖的,幼儿社会交往他是怎么样进行社会交往,希望老师能在以后写案例时稍微写得完善完整一点。接下来我们看看<br></div> 问题3.“幼儿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游戏中合作分工、积极交流。在活动中幼儿有较强的探究欲,愿意尝试积极探索”。<br>陈荩:是否交代清楚哪位幼儿遇到困难不放弃,请对照《指南》,结合案例中的描述展开说。 <div>皮颖:这段话我感觉放在哪一个案例当中都可以这样写。发现了问题遇到的困难要用案例中具体的实例去进行解释。<br>陈荩:还是很笼统概述,老师注意到了吗,我们写分析评价的时候,都是很笼统的,都是概述总结性发言,第三个问题跟前面的问题都是差不多的。<br></div> 问题4.“动作协调性很棒,遇到困难不慌,从容解决”<br>陈荩:建议教师不要概述,一定要具体写清楚怎样“很棒”“不慌”“从容”;在文章写作中尽量不要出现口语化的表达,可以改为“动作协调灵敏”“遇到问题尝试想办法解决”<div>徐红:首先这段话跟前面一样说的比较笼统,感觉这一句话的表达比较口语化。<br>陈荩:对,那如果书面表达要怎么写,老师们给点建议。<br>刘玉丹:动作协调性很棒改成动作协调灵敏,遇到困难尝试想办法解决。<br>陈荩:是的,如果你这样子你的案例,就能显示出我们老师的专业性。并对照指南去从前往后贯穿起来。我们老师在写案例时翻一下指南对照指南去写你的案例。在写分析评价时我们先写什么,分析什么呢?首先分析一下材料,环境材料都是可以写,分析完材料以后分析幼儿,分析孩子在这个游戏当中他是怎么获得发展的,有图有真相并结合指南书面化表达,那请问老师分析完材料分析完幼儿要不要分析老师?在案例分析中,我们很多老师都忽略了分析老师,虽然在这个视频当中老师没有介入,但是我们在写分析的时候也要写老师。所以我们的分析评价,先分析材料、分析幼儿,接着分析教师。<br></div> 2.以案例搭建体操垫游戏为例 ,梳理分析评价要点<br>分析——分析材料、分析幼儿、分析教师 <br>——游戏与幼儿身体发展 <br>——游戏与幼儿认知发展 <br>——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br>——游戏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br>——游戏与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br>——游戏与幼儿学习品质发展<div><font color="#ed2308">游戏与幼儿身体发展。</font>身体动作发展哪些方面?(走、跑、跳、跨等)结合指南健康领域不同年龄段进行分析评价。<br><font color="#ed2308">游戏与幼儿认知发展。</font>在这个游戏当中有认知发展吗?认知发展是哪些方面?空间、初步探究、材料的特性、高度、距离等,结合指南中科学领域。<br><font color="#ed2308">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font>案例中那个白色t桖的小女孩在爬上那个有高度的垃圾桶的时候他扶着那个红色衣服的小女孩。这个游戏很好的体现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br><font color="#ed2308">游戏与幼儿语言发展。</font>他们在游戏当中进行交流对话,游戏当中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br><font color="#ed2308">游戏与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font>他们在游戏中情绪情感是怎么样的?是自主愉快的。它是有区别于我们的教学活动。<br><font color="#ed2308">游戏与学习品质的发展。</font>促进幼儿哪些学习品质?坚持不懈,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力、想象力。以上这些都我们老师可以进行分析评价的。<br></div> 三、教师下一步指导策略<br> 游戏中蕴含着儿童各方面发展的可能性,要想变为现实则离不开教师角色作用的发挥,策略是为了去推进孩子的学习。 1. 家长“鹰架”策略。《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租伙伴从而更好实现教育目标,利用家园共育去支持推进我们孩子们的学习,促进幼儿发展。 2. 问题导向策略。问题导向策略就是以问题回应取代直接给予答案。当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帮助幼儿解决,可以尝试将问题抛给孩子,引导幼儿独立思考、自主解决,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例如:游戏当中会出现问题,在评价总结评价环节的时候我们可以抛出问题了,引发孩子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尝试。 3. 讨论建构策略。讨论建构策略即运用讨论、绘画等多种途径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观点、表征经验、分享经验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将幼儿个别的、零散的经验转化为共同的、系统的经验,从而实现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 总之,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环境,其中蕴含着对幼儿健康、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而要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则需要教师发挥 “鹰架”作用,帮助幼儿实现深度学习、自主发展,以此推动教师专业成长。<div>陈荩:好,接下去我刚刚说完了分析评价,我们就要说一说下一步策略。我们的。我这里列举了三个策略,一个是家园共育。第二个是问题导向。在你评价游戏的时候你把问题抛给孩子。游戏当中会出现问题,在评价总结评价环节的时候我们可以抛出问题了,引发孩子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尝试。第三个讨论建构策略。讨论建构策略是运用讨论、绘画多种途径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观点。在你的评价要请幼儿分享你的游戏故事。在这一过程当中将幼儿个别的零散的经验转化为共同的系统的经验从而实现幼儿在游戏当中的发展。我们要利用自主的环境、材料去构建孩子的发展。<br></div> 本次教研活动让我进一步理解了儿童行为的解读需要教师的专业支持,教师应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并给予支持和回应。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师们定能成功地完成游戏中的角色转换,真正做到读懂幼儿、唤醒思维,点燃激情,实现幼儿的自我价值。徐红<div><br></div><div>在幼儿游戏中,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帮助幼儿建构游戏规则、积累生活学习经验。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如何进行区域游戏观察分析、如何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梳理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对我在今后开展区域活动及区域游戏观察分析指明了方向。傅江玉<br></div><div><br></div><div>游戏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沟通的主要方式。分析幼儿游戏,应分析游戏与幼儿认知的发展,游戏与幼儿身体的发展,游戏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游戏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游戏与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游戏与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游戏是快乐的,教师应让幼儿自主进行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应该因材施教。 吴思梦<br></div><div><br></div><div>今天学习在自主游戏观察中,教师改如何解读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分析,教师需在每一次游戏中明确核心问题,需要建立观察点,其次,教师需要结合自己所建立的分析解读要点,再从游戏案例中去获取和征集相关的重要信息。梳理分析评价主要分析材料、分析幼儿、分析教师,教师可以从游戏本身去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水平,游戏能力,游戏兴趣点,游戏经验等,给予言语,行动等支持性策略,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幼儿相应的指导,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和已有经验,找寻幼儿最近发展区来推动幼儿在游戏中的不同能力的发展! 刘莹<br></div><div><br></div><div>经过两次关于幼儿的发展,分析与评价,使我对幼儿以后活动有了更明确的观察目标,分析时要分析材料、分析幼儿、分析教师,还要分析游戏与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语言能力、情绪情感、学习品质的发展。教师指导时可以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以问题回应取代直接给与答案,多给幼儿讨论、绘画等多种途径给与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经验,分享经验的机会,从而实现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在以后得游戏案例观察时,我会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分析,运用到《3-6岁指南》里面专业知识相结合。 黄彩晴<br></div><div><br></div><div>每周五的教研活动都让我受益匪浅,陈主任谈到幼儿游戏过程是教师观察的重点,阐明游戏过程就是描述教师观察的重点,是将幼儿与环境材料互动、探究,以及与同伴交往的关键内容和典型行为用文字呈现出来,但并不是原原本本流水账式的记录。而在游戏观察的分析与评价中,幼儿的典型行为是教师的难点,分析的目的在于解读幼儿行为特征,是为教师准确有效的回应提供依据。梳理分析评价时,我们可以从分析材料,分析幼儿,分析教师几个方面来写,再对照指南中的一些要点,相信以后的视频解读分析,我们能更有思路的完成。 易丽<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