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当过“土记者”

朱勇平

<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勇平</p><p class="ql-block">更新于2023.11.8</p> 乡村乡土记忆之十六 致敬!记者 <p class="ql-block">11月8日,中国记者节。昨晚,观央视新闻综合频道“好记者讲好故事”特别节目,屏幕上一名又一名好记者,用一个又一个好故事,讲述着职业生涯中一件又一件鲜活动人的历程故事,诠释了作为一名记者的初心和担当。好记者,好故事,观之动容,听之振奋。心静之余,浮想联翩,往事随之在脑海闪现。我曾经也有一个梦想当一名有证记者,结果未果成了一名乡村“土记者”。</p><p class="ql-block">写着“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述说着田园农家的故事。“土记者”,是20世纪70年代这个特殊时期,对一批业余写稿人的俗称。</p><p class="ql-block">因当时在农村写稿人不多,作为新生事物的“土记者”,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各级领导的重视。<span style="font-size:18px;"> 说其“土”是因为属于业余通讯员,既没有职称,又没有证件,更没有国家的固定工资。</span></p><p class="ql-block">当年每个生产队都指定一名写稿人,他们白天与社员群众一起干活,业余时间采访、写稿。 稿件用(投)于乡村广播站播放或者刻印小报张贴于生产队公示栏处,很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p> <p class="ql-block">50后的我,曾经也有一个“记者梦”,1975年初春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恢复高考后,白天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晚上重拾学业参加夜校补习并参加了高考。</p><p class="ql-block">至今清晰的记得填报的第一志愿是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然而高考落第,梦想扑灭。1977年参军报国又不克如愿。</p><p class="ql-block">走出校门连连受挫,风华少年志强不息,感恩命运有所眷顾,不久经推荐担任了生产队会计,1976年底前任通讯组长调任公社广播站编辑,我被大队提拔接替组长一职,成为一名业余通讯员,加入到了“土记者”队伍当中。</p> <p class="ql-block">走出校门连连受挫,风华少年志强不息,感恩命运有所眷顾,不久经推荐担任了生产队会计,后又被大队提拔担任大队通讯组组长,成了一名业余通讯员,加入到了“土记者”队伍当中。</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土记者”,大队委任的“通讯组”组长,每年“三夏”、“三抢”、“三秋”这三个季节是最忙碌、最活跃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白天采访撰稿,或综合小队“土记者”来稿,将上级精神、农事进度、好人好事等内容,用很原始的办法,将腊纸垫在眷刻钢板上刻字,然后油印在8开白纸上,分发至各生产队张贴和宣读,成为大队党支部、革委会的宣传工具。</p> <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末,大队通讯组解散,但初心念念不忘,在财会领域继续履行着一名“土记者”的职责,时不时的写点财经类文字投稿到乡、县广播站,并将得到的微薄稿费消费于买书阅读,其乐无穷。</p> 感谢浏览,欢迎关注。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5dxtwt?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曾经的“农民新村”</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7.cn/3kh6bcg7?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我家门前那条河,乡村乡土记忆系列篇之十一</a></p>